專欄對話
- 專欄對話
-
朱敬一專欄:只靠改善教育機會 解決不了貧富不均
朱 敬一 — 2014年11月19日《廿一世紀資本論》作者法國皮凱提教授來訪,由我主持了一場論壇,參與的人包括張忠謀董事長等多人。在論壇中有若干人提到「教育」對消弭貧富不均的重要性,這當然沒有人反對;包括皮凱提與我本人都同意,教育對於中下階層向上攀爬、脫離貧困,是極度重要的。但是若要把這個論述簡化為「改善教育機會是解決當前貧富差距擴大的關鍵」,我就無法同意,而且認為這個說法太過忽略其他制度面的因素,也太輕鬆放過錯誤政府政策的責任。且讓我分段說明之。 閱讀全文
陸韓FTA對台製造業之威力猶如原子彈
來源: 風傳媒,朱雲鵬專欄 — 2014年11月13日中國大陸與南韓已完成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將兩國之間90%的產品納入在內。過去個人在不同的場合,曾多次把此形容為對台灣產業與就業的「原子彈」,深深以這天的到臨為憂。原以為這天的到臨不會早於今年年底,沒想到在103年11月10日APEC開會期間,就作了這樣的宣布。 閱讀全文
邁向韌性社會:脆弱度觀點
李永展 — 2014年11月05日脆弱度(vulnerability)及恢復力(resilience)的評估,即可讓人們更了解到環境壓力與人類行為對人們所居住的環境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承受力,與災後重建的反應力,以作為「永續調適」(sustainable adaptation)能力的參考依據。 閱讀全文
南方朔:從頂新看台商的良心,和財富多寡成反比
南方朔 — 2014年11月05日因為中國的經濟崛起,市場做大,整個華人社會到處是油水,看起來金光閃閃,因而貪腐、奢侈、財大氣粗的土豪風氣也大盛。 這次我想談的則是與「鍍金年代」配對的「強盜公侯」(Robber Baron)這個概念和歷史現象。「強盜公侯」是指在鍍金的年代,有錢的超級豪商,憑著他們的金錢勢力,收買政黨政客,為所欲為地聚斂財富,市場和法律的運作都向他們傾斜,他們以類似於強盜的手段,成了現代的公侯爵爺。 閱讀全文
朱敬一專欄:鮭魚返鄉還是宙斯霸凌?
來源: 風傳媒,朱敬一專欄 — 2014年11月04日在過去十幾年間,台灣有兩個經濟政策我都覺得不安,但是由於主事者信心滿滿、聲勢浩浩,外界的異聲或則被忽略、或則遭嚴正反駁。久而久之,這些政策就變成了金科玉律,好像「做了台灣經濟就好了、不做台灣經濟就完了」。如果這個政策是錯誤的,大概要等到諸多惡果一一浮現,才能叫主張者見棺掉淚。但是這棺材淚水不只是主張者在流,而是全民在付代價。 閱讀全文
朱敬一專欄:鮭魚返鄉還是宙斯霸凌?
朱敬一 — 2014年11月04日在過去十幾年間,台灣有兩個經濟政策我都覺得不安,但是由於主事者信心滿滿、聲勢浩浩,外界的異聲或則被忽略、或則遭嚴正反駁。久而久之,這些政策就變成了金科玉律,好像「做了台灣經濟就好了、不做台灣經濟就完了」。如果這個政策是錯誤的,大概要等到諸多惡果一一浮現,才能叫主張者見棺掉淚。但是這棺材淚水不只是主張者在流,而是全民在付代價。 閱讀全文
李永展:透過社區力量建構韌性社會
李永展 — 2014年10月14日在台灣,社區營造不是一個新興的概念,但卻是一個隨著不同歷史階段與社會狀況而持續更新的參與方法和過程。若我們將1994年政府部門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做為一個分界點,於此之前,在台灣經濟持續成長、政治愈來愈民主化的過程中,民眾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逐漸覺醒,不論都市或鄉村,民間的社區行動往往在未獲政府大力支持下悄悄生根,甚至因反抗國家與資本家權力而風起雲湧,有為提昇生活品質為目的的「社區發展協會」、有為反污染而成立的「愛鄉協進會」,以及為維護地方傳統特色的「文史工作室」等等。顯示出「由上而下」的威權時代已逐漸走入歷史,而「由下而上」的公民社會時代正開始受到重視。 閱讀全文
淡水河的昨日今生
李鴻源 — 2014年10月13日從小客廳神案旁就掛著一幅先祖父小學同學李石樵大師所繪的油畫,由淡水遠眺觀音山,寬廣的河面,岸上停著幾艘舢舨。堤防、碼頭都還沒建,八里岸上也沒幾棟房子,這應該是六十多年前的淡水河印象。隨著時間巨輪的轉動,同一場景在不同時代、不同畫家的筆觸裡,呈現了不同的面貌,堤防建了,房子多了,或晴或雨,或早晨或黃昏,各有不同的味道。 閱讀全文
朱敬一導讀/30年內全球8成財富 1成人掌握
朱敬一 — 2014年10月13日貧富不均漸趨惡化已是當前極受熱議的問題。《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皮凱提從稅收與遺產紀錄著手,蒐集整理橫跨廿幾個國家、長達兩百多年的數據資料,分析全球財富分配動態,從中提出詮釋。過去主流意見認為,分配不均的情況會因經濟發展而減低;但皮凱提指出,資本主義經濟曾出現貧富差距縮小,是因兩次世界大戰與大蕭條摧毀財富積累,及當時的高累進稅政策。如今,各國政府應積極改革稅制,減低財富過度集中的趨勢,否則將危害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譯本將由衛城出版於十一月五日推出,本報特提前刊出書摘與書評,以饗讀者。 閱讀全文
李鴻源觀點:海濶台灣─看見福爾摩沙
李鴻源 — 2014年10月09日台灣這個同時擁有百座接近四千米高山的獨特島嶼,住了二千三百萬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除了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不說,我們這些所謂的漢人,移民到這片土地上多則三百年,少則數十年。但非常諷刺的是,我們的DNA還留在遙遠的黃土高原上而不自覺。 閱讀全文
重新出發 打造韌性都市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14年09月16日不需要非理性的衝突,應把小細節做大、把大題目集中、深入討論。不放棄追究真正的責任歸屬,將有經驗的官員和專業學者的力量結合,今天的討論內容和會議結論,將是下次研討會的基礎,我們將誠摯地邀請民眾積極參與。 閱讀全文
韌性都市概念落實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14年09月14日韌性是在環境變動,或外力的干擾、擾動下,尚能維持運作,確保環境中的每一個人、生命財產,以及都市機能等都能因應、安然無恙;或當都市遭受災害衝擊時,可以盡快回復或具備重組能量、恢復其都市生活的秩序、機能。不僅是維持或恢復舊有都市的系統機能,而且要能夠在未來的環境變動中能夠存續、再生,以因應新的趨勢,是最重要的課題。 閱讀全文
災害防救體系 不能只學美日一半-談美國 日本與台灣防災體制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14年09月11日台灣把每一個災害分到不同的部會處理,但部會是專業的主管機關,不是防災的專業單位,由於防災專業與主管專業完全不同,遇到不同災害時,就出現問題。採取單一特定災害管理方式,而非如美國共通管理架構方式(all-hazard approach)立法,導致無法整合各種災害之整備與應變機制。 閱讀全文
《重新出發 打造韌性都市》系列(一):想像2030年台灣的都市樣貌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14年09月10日本會即日起連續推出《重新出發 打造韌性都市》專輯,從石化災害、石化產業、防救災體制、永續都市規劃、國際城市案例等面向深入討論「韌性都市」的願景和台灣未來城市發展,以做為公共政策實質建議和法規增修具體方向,也邀請關心氣爆及都市規劃發展的公民朋友們一起關心! 閱讀全文
「房地合一」稅制改革應有配套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4年08月20日財政部日前公布全國賦稅收入統計,今年前7月稅收為1兆1,919億元,年增5.6%,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但「土增稅」課徵件數則比去年同期減少2個百分點,7月土增稅更是衰退18.2%,已連續兩個月負成長。顯示政府推動「房地合一」的政策未演先轟動。最近地方稅務局寄出調查可以享用自住稅率房屋1家戶只能3間的「住家用房屋」回復單,更已經引起市場上賣壓風潮。然而推動「房地合一」所涉的稅制改革工程浩大,需有妥適的規畫與相關配套,才能順利成功。 閱讀全文
風險社會 別賭「不發生」機率
李永展 — 2014年08月13日高雄氣爆發生至今,令人擔心的除了始終不見一個有效調度與整合的救災架構、程序與方法,更隨著各種跡象與證據一點一滴揭露,所謂的真相,反倒成為各方互相推委塞責的出口。 閱讀全文
能源與節能減碳:一些重要的概念
楊日昌 — 2014年07月24日不論在世界或是在台灣,關心能源的人很多,聲音也都不小,但是對能源這個多元互相連動的複雜議題好像常常還是有點「各就立場,各取所需」的味道。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藉由一些概念的陳述,更系統化的從「執行面」(也就是「怎麼做」)的出發點來看能源今天面臨的諸多議題。對熟悉能源的人,希望能鼓勵他們去為必須要找到的答案做更深入的探討;對比較不熟悉能源但想多瞭解一點的人,則是希望能夠為他們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考方向。 閱讀全文
李永展:一個抹殺過去的城市…未來,還會來嗎?
來源: 獨立評論 — 2014年07月10日「歷史是現在進入未來的鑰匙」──如果抛棄歷史便等於放棄未來。文化保存不是懷古,是沉澱、再出發的過程、是我們在詮釋與尋找需求、傳承的過程。因此台北不應該也不可能變成山寨版的「紐約華爾街」或是「東京六本木」,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台北,一個包容自己的歷史、珍惜自己的文化、並擁有自己的風格的城市。 閱讀全文
李永展:一個抹殺過去的城市…未來,還會來嗎?
李永展 — 2014年07月10日「歷史是現在進入未來的鑰匙」──如果抛棄歷史便等於放棄未來。文化保存不是懷古,是沉澱、再出發的過程、是我們在詮釋與尋找需求、傳承的過程。因此台北不應該也不可能變成山寨版的「紐約華爾街」或是「東京六本木」,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台北,一個包容自己的歷史、珍惜自己的文化、並擁有自己的風格的城市。 閱讀全文
- 疫情專欄
- 余紀忠
-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三民主義青年團宣傳處副處長、中央軍校第七分校政治部副主任、青年軍二0三師政治部主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東北特派員、東北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行轅新聞處處長、(瀋陽)中蘇日報社社長、徵信新聞報創辦人、徵信新聞社社長、中國徵信所總經理、台北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中國時報創辦人兼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常務委員、評議委員、中國時報文化事業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第二任)理事長、時報文化基金會創辦人兼董事長、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南京大學董事會名譽董事長、國立中央大學校友會榮譽會長、國立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
- 余範英
-
美國史丹福大學理學碩士、企管碩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士
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史丹福學術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臺北市政府臺北2050願景計畫專家學者諮詢團顧問、新北市政府健康城市及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北市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高雄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智慧資產經營管理協會理事、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學術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校務發展諮詢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曾任中國時報文化事業集團副董事長、工商時報發行人、中時晚報發行人、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委員會召集委員、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臺北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行政院文化獎評議委員、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常務理事。
本作品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本地化版本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前 42 筆 1 - 李鴻源
-
李鴻源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為水利工程專家。曾任內政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縣政府副縣長、臺灣省政府水利處處長。專長是水文分析、水資源系統分析、河川水力學、泥砂運動力學。
- 於幼華
-
畢業於臺大土木工程學士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土木工程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環境工程博士(D. Sc.,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曾任南非國家水研究所訪問研究員 、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訪問研究、史丹福大學土木學訪問研究
畢生致力於環境研究、環境關懷,著有《環境與人》、《大陸環保現況分析》、《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制度》、《活性氧預處理於活性污泥法中之應用研究》等書
« 前 4 筆 1 - 黃榮村
-
心理學家,彰化田中人,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處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教育部部長等職務。
- 葉俊榮
-
為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專業領域是環境法、憲法、美國憲法、憲法變遷專題研究、行政法、行政法案例演習、管制理論專題研究、永續發展專題研究、英美侵權行為法、法律經濟分析。
- 王汎森
-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史、學術史及史學史研究,關心過去因政治壓力或主流論述的壓抑而忽略的雜音、沉晦不明的歷史現象或思想人物。
- 朱雲漢
-
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併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是台灣最具國際聲望之政治學者之一。
研究專長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民主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長期開設「中國大陸政經社變遷」、「國際政治經濟學」以及「東亞政治經濟」等課程,在大學部則教授「社會科學方法論」、「比較政府與政治」等課程。
- 南方朔
-
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畢。曾任中國時報專欄組主任、中國時報專欄組副總編輯、中國時報專欄組主筆、《新新聞》總主筆。
- 錢永祥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研究員
臺灣大學哲學系畢,研究專長 黑格爾哲學、政治哲學、西方政治思想史。« 前 3 筆 1 - 王健壯
-
學歷: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訪問研究
經歷:
中國時報(一九七七年五月~一九八七年二月)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中國時報政治記者、中國時報專欄主任、中國時報採訪主任、時報雜誌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時報新聞周刊總編輯
新新聞周刊(一九八七年三月~二○○五年十二月)
新新聞周刊總編輯、新新聞周刊總主筆、新新聞周刊董事長兼社長
中國時報(二○○六年元月~二○○八年十二月)
中國時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社長
博理基金會(二○○九年七以一~二○一○年九月)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
著作:
我不愛凱撒、凱撒不愛我、看花猶是去年人、我叫他,爺爺
- 陳添枝
-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專業領域為國際貿易、經濟發展。
- 許嘉棟
-
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曾任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 林聖芬
-
學歷: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現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中華民國報業公會理事長。
曾任中國時報總監、中國時報採訪主任、中國時報總主筆、中時晚報社社長、中時晚報社發行人。
« 前 4 筆 1 - 王伯元
-
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
現任 怡和創投集團董事長
中磊電子公司董事長
曾任 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TVCA)理事長
- 朱敬一
-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任國科會主任委員、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行政院國科會人文處處長
- 歐陽嶠暉
-
中原理工學院水利工程系畢業,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博士。
經歷: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
中央大學土木系、環工所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院長
教育部科技顧問、環保小組執行秘書
行政院國科會環工學門召集人
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委員
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
國際水質協會(IWA)理事、台灣分會創會會長« 前 2 筆 1 - 何志欽
-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成功大學執行副校長。
曾任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暨院長、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行政院財政部部長。
« 前 5 筆 1 - 施振榮
-
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學士、碩士暨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現任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曾任宏碁集團董事長、亞洲企業領袖協會會長、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此外,他在1976年獲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1年獲選全國青年創業楷模,1983年更獲選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7年代表總統赴澳洲雪黎出席第十五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之領袖會議,2011年獲總統頒發國家二等景星勳章。
- 楊日昌
-
楊日昌
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
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資深顧問、行政院政務顧問、經濟部顧問、行政院環保署顧問、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所長、泰國國家科技研究院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專家委員、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委員
- 李永展
-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博士、都市設計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士經歷:桃園市副市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諮詢委員
行政院文建會閑置空間再利用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生物多樣性小組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農村聚落重建審議小組委員
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台北市都市計畫顧問
台北市社區規劃師
苗栗縣都市設計審議委員
彰化縣都市計畫委員
台南縣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委員
台南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台南市政府市政顧問
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理事 - 洪奇昌
-
臺灣精神科醫師
曾任海基會董事長、立法委員、前國大代表
« 前 2 筆 1 - 林建甫
-
經濟學者,專長為計量經濟學、財務金融學,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曾任台灣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國民黨員,曾任中國國民黨十九全黨代表,台灣競爭力論壇發起人之一。
研究專長為經濟分析、計量經濟、財務金融、統計實證。
- 王健全
-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第三研究所所長文化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所長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所長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研究員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員
研究專長為產業經濟、產業政策、經濟發展。
« 前 3 筆 1 - 林盛豐
-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建築博士、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經歷
吳增榮建築師事務所建築設計師
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助教及助理研究員
宜蘭縣政府顧問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淡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大地電視台「叢林台北」及「城市的身世」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公共電視台「城市的遠見」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前 3 筆 1 - 林谷芳
-
現職
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臺北書院山長學歷
台大人類學系畢經歷一九五○年生於台灣。
六五年開始習禪及學習琵琶。
六八年考入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七四年開始教授琵琶。
七六年兼任於台灣藝專國樂組。
八八年開始從事文化評論工作。
八九年起民間書院講學。
九二年起辭掉一切固定薪給職務,成為文化自由人。
九三年召集「忘樂小集」。
九六年任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中心主任。 - 周延鵬
-
周延鵬律師為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執行長,並擔任世博商業法律事務所的首席律師。
周延鵬領導世博 團隊專注於新興產業及新技術,為跨國企業和新創公司提供整合專業服務。近年,周延鵬創立孚創 雲端(InQuartik)公司,開發創新、投資、併購及其智慧財產生態所需的系統及整合跨域數據庫。 周延鵬在智慧財產交易方面經驗豐富,關注全球智慧財產交易的新機制。IP Explex(環球知識產權交 易網)是他最新的智慧結晶,其旨在服務全球智慧財產交易市場,結合專利系統、數據及品質價值分 析模型,以促進專利交易效率及公允。
另一方面,周延鵬律師創立的麥克思(MiiCs)智慧資本公司則 專精於智慧財產貨幣化業務,為全球客戶提供智慧資產交易的服務。
周延鵬律師另外主持賽恩倍吉(ScienBiziP)公司和事務所負責智慧財產申請及顧問業務。賽恩倍吉在 美國、中國、日本及台灣均有據點,提供智慧財產申請、管理、運營、貨幣化及整合專業服務顧問。 周延鵬律師曾任鴻海科技集團法務 18 年,於此期間負責該集團全球法律、智慧財產及投資併購業務; 其後於海爾和台灣工業技術研究所等知名研發重點單位擔任顧問,亦受邀於台灣知名大學執教。
(簡介來源: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世博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介紹)
« 前 5 筆 1 - 郭正亮
-
郭正亮
民進黨前立委
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
文化大學國企系碩士在職專班副教授
東吳政治系副教授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 - 潘罡
- 朱思潔
-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近二年著重公與義、兩岸政策、民主發展及青年議題。
- 康復明
-
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碩士
曾為工商時報副社長、副總編輯« 前 7 筆 1 - 尚榮康
-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專長領域為海岸地區管理、環境資源管理、地理資訊系統、環境法規、環境影響評估。
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獎助,為培育博士生;獲中華發展基金會獎助赴大陸地區研究;獲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獎助赴國外短期研究。
- 牛繼聖
-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曾獲丁肇中物理學獎學金。十多年來任職於中國信託及元大證劵等公司交易室,實際負責金融操作,專長為國際金融市場、有價證劵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與避險。現從事財務金融領域顧問與講師。
- 柯佳吟
-
柯佳吟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致力於生態保育、環境科學生態系服務與氣候變遷與減緩策略等議題。« 前 4 筆 1 - 陳可慧
-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台北大學地政系畢業,關心環境、防災、社區發展等議題。 曾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 前 4 筆 1 - 環境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