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我們需要一張水資源計算表

我們需要一張水資源計算表

李鴻源 2010年05月17日

氣候變遷,年年缺水,日益險峻,缺水問題更加嚴重,針對當前台灣水資源的困境更應....  閱讀全文

世界的中國與中國的世界

世界的中國與中國的世界

朱雲漢 2010年05月07日

最近《紐約時報》連續發了兩篇頗有深意的報導。四月上旬《紐時》記者報導美國加州州政府已經與中國政府簽署一項合作意向書,這個合作計畫打算引進中國大陸的高鐵系統,大陸當局承諾將提供所有的設備、技術以及工程師,必要時也可以提供貸款,並承諾雇用大量本地勞工... 閱讀全文

走在歧路上的一隻羊 ──媒體在政治發展中的角色

王 健壯 2010年04月01日

曾經伴隨台灣政治社會發展一起鉅變,甚至曾經扮演民主政治先鋒角色的媒體,這幾年在各種調查中,公信力漸趨滑落。開放報禁、政黨解禁與國會全面改選,曾經是台灣政治民主的三大指標;如今,政客、政黨與媒體,卻成為社會最不受信賴的三大亂源,這樣的結果不能不說是台灣社會變遷過程中最大的諷刺。 閱讀全文

記得周縣長的大河之夢

記得周縣長的大河之夢

余範英 2010年02月25日

與錫瑋認識的時間不長,初識於九十六年七月間中國時報大樓的「大河論壇:台北縣怎麼治水」座談會,高而帥的周縣長白襯衫牛仔褲「上山打老虎」回來,是大家戲謔的對象,記得我曾消遣「要打就撿真凶的鬥」... 閱讀全文

人文的優先性

王汎森 2010年02月10日

最近幾年我常常需要針對台灣各大學中人文領域的發展提出建言,但是,我能說的話其實非常有限,往往說過一兩次就覺得語塞。我最常提到的幾點是,要給在大學裡的人 閱讀全文

台大經濟系陳添枝教授專訪

陳 添枝 2010年01月29日

陳添枝教授為國內經濟學界資深的知名學者,現為臺大經濟系教授,並歷任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行政院經建會主委、行政院政務委員,是馬總統「財經內閣」的重要核心成員,也是國內少數兼具學術與政策規劃實務經驗的經濟學者。 閱讀全文

賀過去,盼未來

賀過去,盼未來

於幼華 2010年01月11日

2009年年底,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獲頒環保類別的總統文化獎,此項殊榮讓基金會的「河川環境小組」成員特別高興,究竟顧問們與有榮焉,尤其基金會正巧滿廿週年慶,能贏得份大獎自屬錦上添花! 閱讀全文

陳添枝:兩個二軍合作,才能和國際競爭

陳 添枝 2009年11月12日

擔任經建會主委前,陳添枝便提出台灣業者面對中國競爭的兩種因應之道:一是積極參與中國市場,以彌補台灣部門損失的「抬轎者」;二是避開中國鋒芒,生產中國不具相對優勢產品的「跳車者」。卸任經建會主委後,陳添枝首次以學者身分剖析台灣產業利弊。 閱讀全文

大轉折--從金融危機談四重歷史新趨勢的疊加

大轉折--從金融危機談四重歷史新趨勢的疊加

朱雲漢 2009年09月13日

這是一個“巨變時代”,是美國單極體系衰落、第三波民主化退潮、資本主義全球性擴張進入強弩之末和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四重歷史趨勢轉折的疊加... 閱讀全文

学术需要时间和自由

王汎森 2009年09月08日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是我赴台访问的重要学术机构。所长王汎森先生在中央研究院对我相助良多,也热情带我同赴台北市的台湾大学、台中市的中兴大学、中坜市的中央大学,一路引见学界朋友,畅谈甚为投机。 閱讀全文

如果再當一次新鮮人 學會自己做決定、負責

陳 添枝 2009年08月17日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曾是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陳添枝表示,大學念的是電機系,回想起出國留學前大一新生的歲月,當時很痛苦,因為必修課太多,課業壓力太重,不只國文、英文、物理、化學、微積分是必修學分,連三民主義、中國現代史都還列為必修。 閱讀全文

關鍵時刻 氣候變遷 台灣準備

余範英 2009年08月10日

在新舊政府交替之際,全球暖化老問題愈來愈迫切,只有危機會造成實質改變,人所採取行動決定於周遭可得的想法,相信我們基本職責,是發展出既有政策的替代方案... 閱讀全文

找出真興趣 勇敢轉彎吧!

找出真興趣 勇敢轉彎吧!

黃榮村 2009年08月10日

「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歷史不可能倒流,人也不可能回到過去,現在的我要重新揣想「當一個新鮮人」的心情很難,我想說的是,不論時代如何改變,不變的是:「大一是大學知識庫的入口網站,確認自己的興趣很重要!」 閱讀全文

八○年代的塵埃

王汎森 2009年06月16日

第一次見到高信疆先生是在高一那一年,那天他在羅斯福路的「壽而康」請我們吃了一餐中飯。記得當天正是他所編「海外專欄」結集成書出版的日子,書名叫做《春來燕歸人未歸》。高先生將手頭那一本樣書送給我,並一再對書的某些部份表示不滿意。 閱讀全文

堅持、妥協與混亂 組織改造省思

堅持、妥協與混亂 組織改造省思

葉俊榮 2009年06月10日

在過去的十年間,台灣發生了兩次政權更迭,行政院組織改造卻是貫穿期間的持續性課題。2000年的第一次政權更迭,民進黨政府決定持續推動前政府所進行的政府改造,而且不論在推動的機制上或改革的範疇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是決心與堅持,但組織改造必須與在野黨妥協,讓它成為社會的議題而非個別政黨的政策而已.... 閱讀全文

王汎森谈史语所八十年

王汎森 2008年11月18日

1927年,蔡元培先生等人主持创办了中央研究院,其中的史语所在傅斯年先生的主持下,发掘安阳殷墟、整理大内档案、调查全国方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史语所作为“中研院”的一个部门迁台,在台湾继续开展学术研究。 閱讀全文

發展人文研究的兩種策略

王汎森 2008年11月10日

首先我要引用傅斯年民國九年二月刊於《新潮》一首詩〈自然〉中的幾句: 「趣味!」「趣味!」 你真果和我最親切嗎? 你為什麼不能說明你自己來? 閱讀全文

國土永續如何成真?

李永展 2008年11月01日

2008年下半年接二連三的颱風造成了全台各地嚴重的風災水患,例如卡玫基颱風帶來的豪大雨將各地橋樑、道路沖毀,並造成全台農業損失超過3億台幣,而辛樂克颱風則造成豐丘明隧道土石崩塌及廬山風景特定區飯店倒塌。這些風災水患造成的家破人亡慘劇,不得不讓我們再次呼籲應儘速檢討傳統的國土資源利用方式,並將永續發展理念納入國土計畫及城鄉規劃。 閱讀全文

與水共舞 - 楔子

與水共舞 - 楔子

余範英 2008年09月17日

九十五年六月立法院審查通過了一四一O億元治水計畫的第一期治水預算,在此同時,時報文教基金會與河川環境小組顧問們開始走訪台灣各地.... 閱讀全文

時空壓縮下 消失或浮現的「地方」

李永展 2008年07月26日

7月4日兩岸直航開啟了台灣與大陸之間所謂的「兩岸一日生活圈」;另一方面,去年1月5日通車的高鐡早已悄悄啟動了台灣西部平原的「西岸一日生活圈」。「一日生活圈」一下子成為台灣真實生活的一部份,甚至可能促成政治經濟及地理文化互動的空間革命,而不只是學術論述或虛構想像。不管是「兩岸一日生活圈」或「西岸一日生活圈」,都是因為快速的交通運輸系統及資通訊科技所致,然而,快速的人流、交通流及資訊流對國土發展及空間規劃的影響更需格外注意。 閱讀全文

疫情專欄
余紀忠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三民主義青年團宣傳處副處長中央軍校第七分校政治部副主任青年軍二0三師政治部主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東北特派員、東北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行轅新聞處處長、(瀋陽)中蘇日報社社長徵信新聞報創辦人、徵信新聞社社長中國徵信所總經理台北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中國時報創辦人兼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常務委員、評議委員、中國時報文化事業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第二任)理事長、時報文化基金會創辦人董事長、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南京大學董事會名譽董事長、國立中央大學校友會榮譽會長、國立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

余範英

美國史丹福大學理學碩士、企管碩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士

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史丹福學術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臺北市政府臺北2050願景計畫專家學者諮詢團顧問、新北市政府健康城市及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北市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高雄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智慧資產經營管理協會理事、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學術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校務發展諮詢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曾任中國時報文化事業集團副董事長、工商時報發行人、中時晚報發行人、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委員會召集委員、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臺北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行政院文化獎評議委員、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常務理事。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本地化版本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李鴻源

李鴻源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為水利工程專家。

曾任內政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縣政府副縣長、臺灣省政府水利處處長。專長是水文分析、水資源系統分析、河川水力學、泥砂運動力學。

於幼華

畢業於臺大土木工程學士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土木工程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環境工程博士(D. Sc.,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曾任南非國家水研究所訪問研究員 、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訪問研究、史丹福大學土木學訪問研究

畢生致力於環境研究、環境關懷,著有《環境與人》、《大陸環保現況分析》、《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制度》、《活性氧預處理於活性污泥法中之應用研究》等書

黃榮村

心理學家,彰化田中人,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處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教育部部長等職務。

葉俊榮

為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專業領域是環境法、憲法、美國憲法、憲法變遷專題研究、行政法、行政法案例演習、管制理論專題研究、永續發展專題研究、英美侵權行為法、法律經濟分析。

王汎森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史、學術史及史學史研究,關心過去因政治壓力或主流論述的壓抑而忽略的雜音、沉晦不明的歷史現象或思想人物。

朱雲漢

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併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是台灣最具國際聲望之政治學者之一。

研究專長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民主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長期開設「中國大陸政經社變遷」、「國際政治經濟學」以及「東亞政治經濟」等課程,在大學部則教授「社會科學方法論」、「比較政府與政治」等課程。

南方朔

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畢。曾任中國時報專欄組主任、中國時報專欄組副總編輯、中國時報專欄組主筆、《新新聞》總主筆。

錢永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研究員


臺灣大學哲學系畢,研究專長 黑格爾哲學、政治哲學、西方政治思想史。

王健壯

學歷: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訪問研究

經歷:

中國時報(一九七七年五月~一九八七年二月)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中國時報政治記者、中國時報專欄主任、中國時報採訪主任、時報雜誌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時報新聞周刊總編輯

新新聞周刊(一九八七年三月~二○○五年十二月)

新新聞周刊總編輯、新新聞周刊總主筆、新新聞周刊董事長兼社長

中國時報(二○○六年元月~二○○八年十二月)

中國時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社長

博理基金會(二○○九年七以一~二○一○年九月)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

著作:

我不愛凱撒、凱撒不愛我、看花猶是去年人、我叫他,爺爺

陳添枝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專業領域為國際貿易、經濟發展。

 

 

許嘉棟

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曾任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林聖芬

學歷: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現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中華民國報業公會理事長。

曾任中國時報總監、中國時報採訪主任、中國時報總主筆、中時晚報社社長、中時晚報社發行人。

王伯元

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

現任 怡和創投集團董事長

中磊電子公司董事長

曾任 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TVCA)理事長

朱敬一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任國科會主任委員、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行政院國科會人文處處長

歐陽嶠暉

中原理工學院水利工程系畢業,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博士。

經歷: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
中央大學土木系、環工所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院長
教育部科技顧問、環保小組執行秘書
行政院國科會環工學門召集人
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委員
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
國際水質協會(IWA)理事、台灣分會創會會長

何志欽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成功大學執行副校長。

曾任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暨院長、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行政院財政部部長。

施振榮

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學士、碩士暨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現任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曾任宏碁集團董事長、亞洲企業領袖協會會長、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此外,他在1976年獲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1年獲選全國青年創業楷模,1983年更獲選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7年代表總統赴澳洲雪黎出席第十五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之領袖會議,2011年獲總統頒發國家二等景星勳章。

楊日昌

楊日昌

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

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資深顧問、行政院政務顧問、經濟部顧問、行政院環保署顧問、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所長、泰國國家科技研究院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專家委員、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委員

李永展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博士、都市設計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士

經歷:桃園市副市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諮詢委員
行政院文建會閑置空間再利用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生物多樣性小組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農村聚落重建審議小組委員
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台北市都市計畫顧問
台北市社區規劃師
苗栗縣都市設計審議委員
彰化縣都市計畫委員
台南縣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委員
台南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台南市政府市政顧問
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理事

洪奇昌

臺灣精神科醫師

曾任海基會董事長、立法委員、前國大代表

林建甫

經濟學者,專長為計量經濟學財務金融學,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曾任台灣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國民黨員,曾任中國國民黨十九全黨代表,台灣競爭力論壇發起人之一。

研究專長為經濟分析、計量經濟、財務金融、統計實證

王健全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第三研究所所長
文化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所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所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研究員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員

 

研究專長為產業經濟、產業政策、經濟發展。

林盛豐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建築博士、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經歷

吳增榮建築師事務所建築設計師
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助教及助理研究員
宜蘭縣政府顧問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淡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大地電視台「叢林台北」及「城市的身世」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公共電視台「城市的遠見」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林谷芳

現職
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臺北書院山長

學歷
台大人類學系畢

經歷

一九五○年生於台灣。
六五年開始習禪及學習琵琶。
六八年考入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七四年開始教授琵琶。
七六年兼任於台灣藝專國樂組。
八八年開始從事文化評論工作。
八九年起民間書院講學。
九二年起辭掉一切固定薪給職務,成為文化自由人。
九三年召集「忘樂小集」。
九六年任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中心主任。

周延鵬

周延鵬律師為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執行長,並擔任世博商業法律事務所的首席律師。

周延鵬領導世博 團隊專注於新興產業及新技術,為跨國企業和新創公司提供整合專業服務。近年,周延鵬創立孚創 雲端(InQuartik)公司,開發創新、投資、併購及其智慧財產生態所需的系統及整合跨域數據庫。 周延鵬在智慧財產交易方面經驗豐富,關注全球智慧財產交易的新機制。IP Explex(環球知識產權交 易網)是他最新的智慧結晶,其旨在服務全球智慧財產交易市場,結合專利系統、數據及品質價值分 析模型,以促進專利交易效率及公允。

另一方面,周延鵬律師創立的麥克思(MiiCs)智慧資本公司則 專精於智慧財產貨幣化業務,為全球客戶提供智慧資產交易的服務。

周延鵬律師另外主持賽恩倍吉(ScienBiziP)公司和事務所負責智慧財產申請及顧問業務。賽恩倍吉在 美國、中國、日本及台灣均有據點,提供智慧財產申請、管理、運營、貨幣化及整合專業服務顧問。 周延鵬律師曾任鴻海科技集團法務 18 年,於此期間負責該集團全球法律、智慧財產及投資併購業務; 其後於海爾和台灣工業技術研究所等知名研發重點單位擔任顧問,亦受邀於台灣知名大學執教。

(簡介來源: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世博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介紹)

郭正亮

郭正亮

民進黨前立委
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
文化大學國企系碩士在職專班副教授
東吳政治系副教授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

 

潘罡
朱思潔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近二年著重公與義、兩岸政策、民主發展及青年議題。

康復明

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碩士
曾為工商時報副社長、副總編輯

尚榮康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專長領域為海岸地區管理、環境資源管理、地理資訊系統、環境法規、環境影響評估。

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獎助,為培育博士生;獲中華發展基金會獎助赴大陸地區研究;獲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獎助赴國外短期研究。

牛繼聖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曾獲丁肇中物理學獎學金。十多年來任職於中國信託及元大證劵等公司交易室,實際負責金融操作,專長為國際金融市場、有價證劵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與避險。現從事財務金融領域顧問與講師。

柯佳吟

柯佳吟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致力於生態保育、環境科學生態系服務與氣候變遷與減緩策略等議題。

陳可慧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台北大學地政系畢業,關心環境、防災、社區發展等議題。 曾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環境與人
專家訪談--施振榮

專家訪談--邱文彥

透視鏡

余紀忠
余範英
余範英
李鴻源
李鴻源
於幼華
於幼華
黃榮村
黃榮村
  葉俊榮
葉俊榮
王汎森
王汎森
朱雲漢
朱雲漢
南方朔
南方朔
錢永祥
錢永祥

王健壯

陳添枝

許嘉棟

林聖芬

王伯元

朱敬一
歐陽嶠暉
歐陽嶠暉
何志欽
何志欽
施振榮
施振榮
楊日昌
楊日昌
李永展
李永展
李永展
洪奇昌
李永展
林建甫

王健全

周延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