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地方社會脈動

地方社會脈動

背景說明

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

1994年文建會積極推動社區營造政策,促使中央政府省思跨部會整合模式的重要性,爾後,台灣社區政策的推動已逐漸從政府主導的「由上而下」政策執行,變成強調公民參與的「由下而上」的操作理念。

然而因為中央政府策略性的介入,特別長期以社造經費補助的誘導下,促使社區營造成為地方政策執行上脫離不了環境綠化、多元就業、文創開發的政策走向。更因高度依賴中央經費補助,使社造成為鄉鎮公所、村里辦公處、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管理委員會及社區工作團隊間權力與資源的競技場域。

而今為因應人口老化、城鄉落差及產業變化,推行的「地方創生」同樣強調在地、自發與行動,不同之處在於,地方創生政策的首要目的,是「創造工作機會、減緩人口(減少)問題、提昇生養後代的條件、為地方創造生機」。

【從地方創生窺見貧富不均的現象】

在地方創生所觀注的人口結構及產業的變化中,最直接的觀察是台灣過往在快速發展工業化以及都市化的政策下,產生貧富不均的議題。

根據WTID(2018)的資料,全台灣最富有的1%族群的收入佔全國所得比例為12.99%。所得越高的族群,其薪資所得佔個人總所得的比例越低、資本所得的佔比越高。這一切似乎意味著,過去台灣社會長期歌頌的「愛拚才會贏」、「黑手變頭家」價值已不復存在,單憑努力越來越難出頭天。在全球化及資本主義下帶來的貧富差距所衍生出的社經階級顯然已難以翻轉。

聯合國在2015年開始啟動永續發展目標時,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Ban ki-moon)曾表示「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所制定的目標具全球性,各國領導人已做出承諾,確保不遺漏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而永續發展目標的第一項,就是消除貧窮(No poverty);世界銀行(世銀)總裁金鏞(Jim Yong Kim)表示「到2030年,終止極端貧窮並共享繁榮是我們的目標,而此承諾未曾改變,我們也須從全球的角度,採用擴大的貧窮判斷標準。」

【觀察、追蹤、與實踐】

貧窮及貧富差距的議題在台灣的都市與鄉鎮,以不同的樣貌存在著,面對地方翻轉的挑戰,我們同樣也必須關注大環境下的結構性議題,在關注與追蹤的同時,也與地方組織一起尋求社會創新的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

《社區營造、政策類型與治理網絡之建構:六星計畫的比較分析》

《曾旭正專欄|有了社區營造,為何還需要地方創生?》

《報導者:台灣貧富差距的真相》

《 TAIWANICDF:終結貧窮之前 先回答什麼是貧窮吧!》

觀察社會脈動

美國主辦峰會,拉攏東盟與中國抗衡

來源: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6年02月15日

「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已經損害了其和平崛起的自我描述,增長了人們對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和地緣政治意圖的新懷疑,」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斯考克羅夫特集團(Scowcroft Group)合伙人兼中國問題專家凱文·G·尼勒爾(Kevin G. Nealer)說。「美國在該地區與其關係最糟國家的關係,也要比中國在該地區的最好關係更健康、更有效,美國對該地區的深層和穩定投資,已經在東盟創造了合作的習慣和共同的目標,而這單靠貿易是做不到的。」 閱讀全文

防災型都更是對症下藥?還是望梅止渴?

防災型都更是對症下藥?還是望梅止渴?

來源: udn專欄 2016年02月15日

在台南地震尚在救災之際,台北市柯文哲市長就對媒體宣布,將在一個月內公布「台北市都更戰略方案」。根據媒體報導,柯文哲市長指出有很多人看過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提倡防震型都更的演講,如果六級地震發生在台北市,那的確是大問題,所以北市府的都更,必須用更大決心來執行。 閱讀全文

全球減碳推100%再生能源發電 台灣目前僅2.9%

來源: 上下游新聞市集 2016年02月04日

甫結束的巴黎氣候峰會,確立2020年後的全球減碳目標,195個參與國家均同意《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在2100年前努力,讓全球平均溫度不再上升超過攝氏2度C,但台灣能源政策卻不明朗,目前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僅2.9%,並持續對石化業進行補貼,日前才剛被看守德國點名「減碳政策非常差」。 閱讀全文

民間公開縣市節能政策評比 新北、屏東、台北列前三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1月29日

台灣面臨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頭,政府終於動起來,行政院大刀闊斧投入30億元,提出「自己的電自己省」縣市節電計畫。民間團體自主成立「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監督各縣市的節能政策,並於今(27日)公布評比成績。新北市、屏東縣、台北市列表現最好的前三名,而基隆市、苗栗縣、彰化縣、嘉義縣、花蓮縣則被列為有待加強。 閱讀全文

一條日光大道》法國打造「太陽能公路」為城市供電

一條日光大道》法國打造「太陽能公路」為城市供電

來源: 風傳媒 2016年01月27日

法國生態、可持續發展和能源部部長華雅勒(Ségolène Royal)20日在與全法交通管理機構負責人會面時表示,未來5年,法國將建造總長1000公里的「太陽能公路」(solar road),利用太陽能為城市提供電力。 閱讀全文

溝通是加入TPP的成功關鍵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6年01月26日

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是國家未來重要的工作。2014年TPP的12個成員國經濟產值,占全球比重約36%,貿易額達全世界30%以上,占我國貿易額亦高達35%左右。加入TPP是開拓市場,脫離當前貿易連11黑經濟困境的重要方法。但加入TPP有許多高難度挑戰,如何解決問題,政府應該未雨綢繆。 閱讀全文

「長照產業發展」與「永續年金改革」的雙贏策略

來源: 工商時報社論 2016年01月21日

老舊的年金制度是中華民國財政最大的黑洞,更是台灣「債留子孫」的最大禍源。政府的債務總額,中央政府約6兆元(含一年之內到期的短期債務),地方政府1兆餘元,其實都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但是關於年金給付的「潛藏負債」高達18兆元,這些所謂的未提存退休金(Unfunded Gap),將來仰賴政府稅收來填補,必須靠我們後代子孫的稅收來給付,無疑是血淋淋的世代剝奪。 閱讀全文

讓灌溉水不再「黑」 導演柯金源談農地污染的三大希望

讓灌溉水不再「黑」 導演柯金源談農地污染的三大希望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1月21日

肥沃土地本應長出豐美糧食,但曾幾何時,滋養萬物的土壤成為封存污泥、收割後的稻米不是拿來餵養生靈而是銷毀?環境影像紀錄片導演柯金源於2013年底發表紀錄片《黑》,真實呈現20幾年來,因土地規劃不良,導致工業廢水流入農田、污染農地的亂象。 閱讀全文

地方大小事
足跡
地方創生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