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國內外新聞

歐洲用強硬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21日

編按:2017年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提出的一個願景,係關於「歐洲如何在全球經濟中捍衛自己的價值觀和利益」,主權說的立場,隨即受到其他歐盟領導人接受,這一主題已開始在政策領域表現出來,並可能對歐洲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歐洲與其他大國的貿易關係產生深遠影響。正如同英國《金融時報》在《歐洲優先》(Europe First)系列報導中所展示。 閱讀全文

去年薪資平均數62.9萬 近7成員工年薪不及平均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20日

編按:主計總處昨公布二○一八年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四十九萬元,平均每月四點一萬元,意即有百分之五十、近四百萬人未達此標準。此外,全年總薪資平均數為六十二點九萬元,中位數與平均數的差距擴大至十三點九萬元,主計總處指出,有近七成的受僱員工年薪低於平均數。 閱讀全文

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可能發生違約連鎖反應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20日

編者按:人行外部委員馬駿於2017年即提出,中國央行政策目標己不符現況籲修央行法,應取消以GDP增速為宏觀調控目標,而將穩定就業為宏觀調控之核心目標。於本年12月19日警告,在全國上萬融資平台類機構中,只要幾個公開違約,就可能導致連鎖反應。中國自90年代,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支持了近年來提振增長率的許多地方基礎設施項目。但是它與中國影子銀行業緊密相連,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很難全面評估與這些融資平台相關的風險,中國金融現代化的發展與挑戰正處於發展、改革與糾結中。 閱讀全文

港人政治庇護問題 引起台灣「難民法」推動問題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19日

編者按:日前黃之鋒訪台,曾呼籲台灣政府訂立《難民法》,我國因兩岸政治因素,特殊的歷史發展,形成因應不同特定身分者適用不同的法規,早於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華民國台灣非聯合國會員,也非《難民地位公約》(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的締約國,是否遵循國際公約,保障人權發展,台灣通過《難民法》草案前,仍須要多方評估對台灣國政發展與經濟問題。 閱讀全文

COP25氣候峰會失敗的關鍵:巴黎協定第六條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9年12月19日

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5),在延長兩天兩夜的討論、將近44小時,終於在馬德里時間的15日晚上9點落幕,成為25年來耗時最久的一次締約方大會。 閱讀全文

曾志朗:政府不懂大學系統重要性-很危險

來源: 聯合新聞網 2019年12月19日

編者按:資源共享與共享經濟的潮流引領下,整合大學資源是首要方向,「大學系統」發展可以讓臺灣大學跟上世界趨勢…。 閱讀全文

減碳目標在哪裡?總統候選人氣候政見比一比

來源: 綠色和平 2019年12月18日

總統候選人的政見包含各種面向,能源及環境議題卻淪為口號及願景,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迫在眉睫,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未來?且看2020總統選舉各候選人的回應,我們需要更明確的能源治理政策。 閱讀全文

中國發放利多 金融開放加速 擴大獨資外資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18日

編者按:中國國務院發佈金融開放持績加速,發改委17日發佈,今年來吸引外資穩定成長,強調明年轉再修負面清卓,允許外商獨資,保障外企國民待遇。 閱讀全文

十年資金行情讓全球貧富不均更嚴重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9年12月18日

編按: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林建甫指出,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產生嚴重經濟危機後,大家反省海嘯產生的原因是次貸風暴。由於華爾街的貪婪,設計不良的金融商品,形成嚴重的貧富不均,也因此演變成占領華爾街運動。如今10來個年頭過去,「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某種程度救了經濟,讓股市、房市不但苟延殘喘,還屢創新高,貧富不均的問題卻更加嚴重,值得省思在「量化寬鬆」下,對臺灣大環境的影響。 閱讀全文

促進中高齡就業 修法要更彈性

來源: 聯合報 2019年12月17日

編按:東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張鑫隆指出,中高齡勞工(45歲以上未滿65歲)較有工作經驗,但普遍薪資較高,所以對一般雇主而言,當然希望採用年輕又低薪、且效率較高的勞工,因此尤其是50歲以上中高齡的勞工就業比較難也是事實,因此對於《中高齡者與高齡者就業促進法》通過的鬆綁,包含讓高齡者(65歲以上)勞工可與雇主簽訂定期契約。 閱讀全文

兩岸最遙遠的距離

來源: 洪奇昌、中國時報 2019年12月16日

編者按: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就中共對台基本方針以和統為優先,涉台機構以「四個堅定不移」陸續提出多項拉攏台灣社會民心措施,然無助與兩岸人民社會的「心靈契合」,他以為在動盪的世局中,兩岸關係仍存有和平解決的契機,呼籲並期待具「中國智慧」的替代方案,証明對多元文化價值的包容與制度性保障。 閱讀全文

聯合國氣候大會:市場機制未達共識 成果力度有限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16日

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磋商陷入僵局,因各國對減碳標準的歧見未解,未能獲得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加上歐盟一項更遠大的減少化石燃料排放計畫延宕,也讓此次會談陷入困境。 閱讀全文

明年中國經濟的保6還是保就業問題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13日

編按:法媒表示,中國官方曾主張經濟成長不能低於7%,否則就業市場將出現重大波動,「習近平的六穩將難穩住」。另外中國記者丁曉雨報導指出:美中兩國同處在貿易衝突的背景下,氣象卻各自不同。美國勞工部發布的11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26.6萬,遠超預期且錄得10個月新高。而中國經濟學界,卻在進行著一場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下,到底是保「6」還是保就業的爭論。有媒體撰文認為,2020年中國經濟的真問題不是保6,而是必須面對嚴峻的就業問題。 閱讀全文

工程會、國發會達共識 重大公共建設 將擬上位計畫

來源: 中時 2019年12月09日

總統大選前夕,政府推出高鐵兩大延伸案,一是南延屏東,一是東延宜蘭,引發「撒幣」爭議,工程會主委吳澤成表示,已與國發會研議今後各項重大公共建設應根據國土規劃觀念,擬定「上位計畫」,尤其環島高快速鐵路、都會捷運路網二大交通建設,才不會讓動輒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的重大建設,「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 閱讀全文

全球氣候風險持續攀升 最新排名出爐:日本第一 台灣排第75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9年12月06日

嚴重的熱浪、乾旱和水患等極端氣候事件,不只對貧窮和脆弱國家帶來嚴重的問題,對富裕國家帶來的威脅也越來越大。 閱讀全文

中國當前的幾個國際麻煩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04日

編者按:據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長曹辛解析,當下中國有三件麻煩事務正在相互交織,包括:香港問題、朝鮮問題,以及中歐關係問題,謹供參考。 閱讀全文

中火燃煤超量遭重罰300萬 盧秀燕:不排除撤照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03日

台中市長盧秀燕今(3)日宣布,中火到11月底的燃煤使用量已超過全年許可量,決定開罰新台幣300萬元,要求10天內改善,否則按次開罰,不排除撤銷1到2張操作許可證。 閱讀全文

工研院5技術 助再生能源發展

來源: 中時 2019年12月03日

台灣訂出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的目標,為了讓再生能源併網後能夠維持電力系統的穩定發展,需透過智慧電網、儲能系統、需量反應等機制來共同努力。 閱讀全文

川普與塔利班重啟談判

來源: 多元 2019年11月29日

編按:美國和塔利班的協議出現曙光。川普於感恩節突訪阿富汗美軍基地,稱塔利班願意達成停火協議,美國與塔利班已重啟曾在9月破裂的和平談判,美國也已經開始減少駐軍。 閱讀全文

全球反GAFA浪潮興起

來源: 多元 2019年11月29日

編按:美國IT大廠GAFA(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快速發展,數據、財富和人才向GAFA集中的局面在美國開始被稱為「新壟斷」。在歐盟各國,乃至美國國內,一股「反GAFA」的風潮興起,認為應該對GAFA嚴加監管,此風潮興起的背景原因在於公平競爭、合理課稅與社會回饋等問題。 閱讀全文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