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新聞
長照2.0》大餅少得可憐 每人每月2300元 一天不到一個便當錢
長照十年2.0將上路,衛生福利部明年擬編列207億元,作為相關費用,推估服務人數從現行51萬人,增至73.8萬人,並擴大服務項目,不過以總經費與需求人數推算,每人每月只分到2300元,一天76元、不到一個便當錢,引發外界質疑,新政府說的比做的好聽。 閱讀全文
央行降息 民間有所回應(二)
編按:央行在六月底宣布降息並舉行記者會之後引發民間與媒體探討的聲浪。其中包括對於央行決策的過程產生質疑、在政策上阻升不阻貶的疑慮等等。貨幣政策與台灣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而對央行的討論也提醒我們必須直面央行的位置與台灣貨幣政策的問題。下文除轉載今週刊的整理報導,同時也轉載央行的回應及其他觀點一併參考。 閱讀全文
陳添枝談台灣經濟發展
編按:國發會為台灣經濟發展前景開出三駕馬車以因應,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于剛上任時接受媒體採訪已談論過這三駕馬車的政策構想(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五大創新產業、新南向政策為軸的國家級貿易投資)。而下文則為陳添枝針對台灣經濟現況進行思考,並進一步談如何可與政策結合的訪談。 閱讀全文
「機車島」交通空品測站竟不足 PM2.5污染不容忽視
台灣機車密度世界第一,「機車島」並非浪得虛名,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依照我國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冊資料,車輛的PM2.5排放量與工業排放不相上下,全國占比同為23%,顯示廣大的機車族及馬路旁的民宅,天天都暴露在空污風險當中。 閱讀全文
中市區域計畫負評仍多 審查小組:要協助市府做好國土計畫
台中市區域計畫近期在環保署的環評與營建署的區域計畫委會分頭展開初審,卻同樣遭到公民團體與專案小組的不留情批判。在15日的第二次區委會專案小組初審中,逐漸定調為「協助台中市政府之後做好國土計畫」,小組認為與其讓此計畫通過,隨即卻得面臨被國土計畫取代的命運,不如藉此機會,協助台中市與其他縣市學習如何做好之後的國土計畫。 閱讀全文
看得到卻吃不到?他們如何走進印度內需市場
編按:新南向政策在南亞區域以印度為重點區域。而印度的現況如何?在印度的產業政策發展中,是否有台灣參與的可能性?而到目前為止,台商與印度交往的經驗與成果為何?在這些經驗的基礎之上,面對變化中的局面,台灣又可以如何進入印度?下文提供回應以上問題的參考。 閱讀全文
印度 台灣的新契機
編按:政府以推動新南向政策作為促進台灣經濟發展政策之一。其中在推進南亞部分則以印度作為重點國家。而從印度當前政策實施上是否有台商進入的空間?下文則針對印度的能源政策,認為台商可從能源相關產業進入印度。此外,印度目前當政者的莫迪自2014上任以來治理盤點可參見先前相關文章(http://www.yucc.org.tw/news/foreign/20160520-1)。 閱讀全文
經濟教室-世界變窮了?
2015年來台旅客人數由前1年的991萬人升至1,044萬人,但觀光外匯收入不增反減,由146億美元降至144億美元,主因平均每位觀光客來台消費金額,還比不上10年前。 閱讀全文
張善政三藥方 助生技攻全球
編按:政府在促進經濟發展上提出五大創新產業,其中生技為一發展亮點。而甫任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的張善政上任後便頻頻多有行動,包括推動生技產業結合智慧物聯網等舉措。而目前台灣生技業的現況與前景如何?又有哪些可能性?以下為生策會會長張善政接受媒體採訪時對台灣生技業的構想。 閱讀全文
每年5兆根菸屁股亂丟 重金屬污染恐進入食物鏈
菸屁股是海洋中最常見的垃圾,每年約有5兆根丟棄在戶外。根據英國菸害防制期刊《Tobacco Control》的最新研究,隨地亂丟的菸屁股中所含的金屬污染物可能污染海洋,甚至進入食物鏈。 閱讀全文
南海仲裁相關報導
編按:自2013年菲律賓向國際法庭提出南海仲裁,經過3年調查,在2016年7月12日公布裁決,裁決結果表示中國對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力沒有法律依據,且判定太平島為礁。而這樣的判決引起國際情勢的變化,包括中國、菲律賓、美國、台灣等週邊政權的關係會發生如何的轉變,而在這樣的新情勢中,台灣如何這種大事件進行反應也同時決定了往後在國際交往上的格局。以下整理相關報導與各方評論提供參考。 閱讀全文
立委提修《水保法》 山坡地開發水保計畫免經政府審查
民進黨立委施義芳、蘇震清等人,提案修正水保法第14條之1,要將參與地方縣市水保計畫審查的單位限縮為四大技師公會,且由開發業者自行選擇,審查結果也從地方政府擁有核定與否的最後決定權,改為備查。14日立院經濟委員會討論此案,但農委會並不支持。 閱讀全文
不要對經濟增長的未來盲目樂觀
“有些發明比其他發明更重要。”這是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羅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在其著作《美國增長的起落》(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中提出的最重要觀點。這本書對1870至1970年間美國經濟轉型及隨後的放緩進行了深入分析。增長既非必然,也不會勻速。由於技術突破相對狹窄,我們正處於一個增長令人失望的時代。 閱讀全文
通膨率與颱風
通膨率向來是美國聯準會升息與否的重要依據,而影響通膨率走勢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景氣的冷熱、貨幣供給的寬鬆、匯率的變化、國際原油及農工原料的行情等等。然而在台灣,通膨率的高低還經常與颱風次數密切相關。 閱讀全文
台灣貧富差距的真相
編按:根據日前新聞報導,根據財政部統計,二○一四年綜所稅申報戶共六○七.四萬戶,按申報所得高低分成二十等分,所得最低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只有四.七萬元,但所得最高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大增至五二五.六萬元,導致所得差距飆升至一一一.八三倍。在高落差的數字背後,我們也須理解這些所得分配的計算方式,理解數字背後的意義,進而探索台灣貧富差距的原因。 閱讀全文
英國脫歐之後
編按:6月24日,英國公投決定脫歐,此事讓國際間震盪,紛紛討論英國脫歐的意義與未來。雖然公投的實質效力是作為參考建議,但對英國而言,脫歐成定局,在定局下,英國與歐盟如何前行?FT特約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分別就英國與歐盟的立場個別思考英國脫歐之後,雙方該如何繼續往前走。 閱讀全文
年金改革的社會對話
「年金改革委員會」六月廿三日召開第一次會,蔡總統在致詞中指出年金改革「已經急迫到現在不做馬上會後悔」。這句話好像在哪裡聽過,不過多了「急迫」的字眼!因為這三年來,光是勞保潛藏負債就增加一點五兆元,各個基金倒閉時間又更近了。 閱讀全文
從華航看公營事業治理
編按: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這場行動除了揭示勞動權益、勞資關係等議題之外,也讓我們重新反思整個華航或甚至是公營事業的治理機制。 閱讀全文
《蒙特婁議定書》奏效 南極臭氧層破洞開始癒合 16年縮小400萬平方公里!
總是搭乘大眾交通、做好資源回收,卻懷疑這樣做到底能不能拯救地球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近日研究發現,南極上方的臭氧層破洞從2000年到現在的16年間,已經縮小了4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整個印度的面積大小!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發現證明,人們為了保護地球環境付出的努力真的有用!」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