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新聞
營造生態都市時的停、看、聽
妳/你對於生活於其中的都市有怎樣的觀察? 妳/你所想像中的生態都市是怎樣的樣貌? 對比上述兩者,妳/你所觀察到的落差有哪些? 閱讀全文
治水也需治土 學者呼籲公民參與
「水患問題光靠水政單位有用嗎?」高雄師大附中教師魯台營25日在「水患治理與國土復育雙贏」公聽會上強調,水利署只能「治水」,但水患問題與土地、地質大有關係。學者與環團認為,內政部編列的6年600億《流域綜合特別治理條例》中有諸多法條過於草率,因此必須納入公民參與以及非工程治理機制。內政部回應,將參考環團意見,列入法條研擬。 閱讀全文
高收入經濟體前景堪憂
首先,2007-08年金融危機後的復蘇一直都非常疲弱。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只比五年多前的危機前頂峰時期增長5.5%。相對於危機前的趨勢,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一直在下降。此外,盡管美國推出了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這種疲軟狀態一直持續著。 閱讀全文
孫亞夫:台灣政黨輪替 不影響一中框架
二○一六年台灣若再度發生政黨輪替,兩岸關係是否發生變化?大陸海研中心榮譽主任孫亞夫昨明確表示,即使台灣政黨輪替也不影響「一個中國框架」的存在。他說,如果民進黨放棄台獨黨綱和一邊一國主張,大陸願做出正面回應。 閱讀全文
李安:台灣亂中有序 別自己糟蹋了
詩人余光中與導演李安昨天在一場對談中,都提到對台灣社會的憂心;深愛台灣的李安表示,台灣有股「亂中有序」的力量,「這麼可愛的地方,不要自己糟蹋了!」 閱讀全文
華沙氣候大會:新國際協議已有基礎 損失與損害機制確立
能確認發展中國家也同意負擔起責任,這是好事。然而ADP目前文件並沒有明確的減量目標,無法標誌出未來清楚的減碳路線。 閱讀全文
林正義︰台甘斷交 馬總統難辭其咎
針對甘比亞宣布與我斷交,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指出,這是一個外交危機,馬總統難辭其咎。馬總統創造了「活路外交」,需要保證不會再有第二個甘比亞,才能讓這條路繼續走得下去。林正義表示,外交應該與兩岸關係全面地連在一起,而且要讓北京知道,台灣需要維持一定範圍的邦交國,否則兩岸關係的進展就會受到影響。 閱讀全文
以治理霧霾推動減排
中國代表團出現在COP19談判會場上的時候,大範圍的霧霾依然在國內蔓延。這將怎樣影響中國的減排進程? 閱讀全文
世貿組織即將達成全球貿易協定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多方談判者們有望很快達成10多年來首份全球貿易協定,這將標志著該組織一次難得的成功。WTO在推動全球貿易協定上的無力感,已日益威脅到它的重要性。 閱讀全文
中國改革60條具體路線圖與時間表將陸續推進
中國國新辦20日舉行媒體吹風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及《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有關內容進行瞭解讀。 閱讀全文
彭張論戰:總體與個體的權衡
央行總裁彭淮南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近年數度為匯率問題交鋒。張忠謀認為適度貶值有助出口,進而可以創造就業,刺激薪資提升;彭淮南則認為政府不能只考慮出口,必須同時考慮匯率對進口的影響,並兼顧物價及金融的穩定,以維護全民利益。「彭張論戰」的焦點,基本上就是「總體利益」與「個體利益」的權衡與選擇問題。 閱讀全文
彭淮南:台灣價格競爭力優於韓元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天指出,今年以來,亞洲國家出口普遍不好,不只台灣。年初迄今,韓元貶值幅度沒有台幣貶幅大,台灣的(出口)價格競爭力優於韓元。 閱讀全文
華沙氣候談判進展遲滯 綠色氣候基金跳票是關鍵阻礙
聯合國在華沙召開為期兩周的氣候變遷會議,這兩日步入高階官員磋商階段,根據台灣與會專家現場觀察,先進國家承諾過的綠色氣候基金,到如今只有數十萬美元入賬,遠遠不及發展中國家所需的數百億資金,中國談判代表解振華昨(20日)呼籲,調適基金承諾是否兌現,是本次會議成功的關鍵。氣象專家彭啟明解讀此訊息為:先進國家必須以實際的資金投入來表現政治決心、展現誠意,談判才能進展下去,否則就談不出結果。 閱讀全文
氣候變遷排名滯 環署:繼續努力
2014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數公布,台灣排第52。環保署21日說,台灣近年排碳量已明顯改善,但他國更有進展,台灣還需繼續努力。 閱讀全文
習近平會見歐盟領導人:中歐都在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華出席第十六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 閱讀全文
OECD 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19日調降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但這次理由不是歐洲經濟疲弱,而是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市場經濟體降溫。 閱讀全文
FT社評:災前防患不容忽視
1999年,一場強風暴襲擊印度奧里薩邦,造成巨大破壞,超過1萬人遇難。上月,類似強度的風暴再襲奧里薩邦,又一次造成巨大破壞,但這一次只有15人死亡。死亡人數的顯著差別可以用一個因素來解釋:在2013年風暴來襲前的數年,印度當局部署了詳細計劃,保護當地民眾。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