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史賓塞展望2018 在經濟轉型中求包容成長
-
編按:全球經濟面臨許多挑戰,未來國家與個人的投資、就業的前景何在常是許多經濟學家被問到的問題。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現職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的史賓塞(Michael Spence)針對2018的全球經濟作了評論。以下收錄相關文章做為參考。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聯準會升息之後的三個重要指標
-
將在週三台北時間深夜召開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利率決策會議,將是今年最後一個影響金融市場走向的重大事件,雖然市場已經充分預期聯準會加息的政策,並且達成加息一碼0.25百分點的共識。葉倫在動見觀瞻的利率政策轉向,能夠讓全球投資人都形成這樣的共識,順利完成反轉升息的政策,堪稱是完美無瑕的經典之作。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IMF總裁拉加德警告謹防新危機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裡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警告稱,全球經濟增長速度不均衡,可分成“三種速度”,正在形成新的金融失衡,可能為未來的危機播下種子。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美國4月PPI意外上升 反映通膨壓力升溫
-
美國13日出爐的經濟數據憂喜參半,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意外上揚,反映通膨壓力升溫,不過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降至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的新低紀錄,顯示勞工返就業市場和雇主減少裁員。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疫情重創經濟 民生物價飛漲 「惡性通膨」恐再次降臨
-
油價上漲、汽車價格提高,消費性商品製造商調整許多民生用品的價格,準備因應上個世代消失、如脫韁野馬般的「惡性通貨膨脹」(runaway inflation,指三位數以上的通膨)再次降臨。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貿易與環境的基本關係
-
我們賴以為生的環境,未來究竟會因為這些新的貿易與環境關係而變成甚麼模樣,當支撐經濟成長基礎的自然生態環境,可能因為頻繁而大規模質變的國際經貿活動,受到不同形式與程度的損害,頭痛的是,每個人眼前所看到的全球氣候變遷與貿易的關係,卻如薄紗又像大象的腳,每個人都似乎看到一部份,卻又被矇上眼不知這貿易世界的全貌。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央行看美國總統大選
-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明(9)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他在書面報告中表示,全球投資人正密切注意11月8日美國大選結果,萬一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勝出,勢將拖累美國經濟,引發金融動盪波及全球,影響區域政治安定。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解封計畫急喊卡 梅克爾:變種病毒讓德陷新疫情
-
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天表示,為了抑制境內第3波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封鎖管制實施日期將延至4月18日。她並呼籲民眾於復活節假期期間待在家中5天。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學者研究:每戶每月電費多85元 2025年非核無煤有機會
-
「2025年非核又無煤,是有機會的。」長期鑽研環境與空氣問題的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這麼看待。
3日下午,莊秉潔在「非核無煤:關鍵四年如何換得環境永續的百年?」演講中再談台灣空污整治及能源結構調整的可能解決方案。他估算,只要每戶每月多付85元電費,便能以天然氣、再生能源取代燃煤,還給中南部乾淨空氣與健康。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全球化大潮正在轉向
-
全球化大潮轉向了嗎?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答案與全球經濟和西方政治狀況密切相關。移民提出一些非常特殊的問題。各國並未在全球化時代普遍承諾實現人員自由流動。因此,我這里將主要談談貿易和資本流動。這些領域的證據似乎非常清晰。全球化已遭遇瓶頸,並且在某些領域發生了逆轉。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