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1054 項資料符合搜尋條件。
過濾搜尋結果
項目類型






新的項目,自從…



排序條件 相關程度 · 日期 (新的優先) · 依字母順序
《國土計畫法》專家會談
面對國家轉型與世界快速變動的局面,過去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但也犧牲了許多自然資源,政府每年在水土保持、防洪治水及救災預算愈編愈多,但災害反有日益嚴重趨勢,缺乏上位宏觀指導的全國國土計畫,除了在空間規劃上失序,國土資源的保育工作也無法有效整合。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
去年來台颳起旋風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書中揭露當今貧富不均持續擴大現象,主張透過徵收全球性財產稅,進行財富再分配,落實世代公平,分配正義無疑是時下青年最關注焦點。 然世界經濟持續整合與變動下,從貨幣、跨國企業到區域整合等面向,國際政治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甚鉅;而各國政府與跨國企業在資本追逐利潤的過程中,包括人才、勞務與商品的快速流動,台灣又該如何面對全球化洪流的挑戰?產業轉型必須與國際接軌,財政規劃也須在地轉化。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特邀請前香港中大校長劉遵義、前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前財政部長何志欽、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及佛光大學講座教授華而誠等,針對發展與分配如何兼顧議題舉辦講座,就實務層面,聽產官學各領域專家如何解讀。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
由國土規劃看前瞻基礎建設座談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25日舉辦「由國土規劃看前瞻基礎建設」座談,會議由余範英董事長與前立法委員邱文彥策畫,會中並邀請前經建會主委薛琦主持,前行政院長毛治國、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前立法委員曾巨威、前台南縣長蘇煥智與前政務委員林盛豐與談。秉持專業與經驗的精神,從永續經營的國土規劃層面、財政分配及城鄉發展等層面進行討論,並在討論中勾勒出前瞻的藍圖。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
[座談會刊登]由國土規劃看前瞻基礎建設(刊登於中國時報106.6.14 A8.A9版)
前言 中華民國早期經濟發展的奇蹟過程皆不能遺忘曾倚重的一群寶貴的技術官僚前輩。規劃公共政策、學習承擔需要傳承精神以迄「永續治理」,專業、經驗、風範需要接棒,期能縱觀世局、與時俱進、審思謀定。本次座談接續以往再由國土規劃角度俯瞰前瞻基礎,再省思,再啟步。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
[座談會刊登]世局變幻下,攜手安家
前言:氣候變遷下,人類文明挑戰接踵而來,世局變幻莫測、國事如麻,爭權奪利紛擾滋事仍不斷,面對千頭萬緒,基金會選擇做安內、整合與分擔的工作,整理改變中的大社會,談人與地的共生共處。林萬億及朱雲鵬都是重視社會分均現象不均,相繼由學而仕,首推社福政策多年的學者,今從人口結構、少子化老化、健康角度論政,再分擔社會如何找出口,從有多少錢能做多少事,到可轉化為大家分工、分擔,各位專家背景不一,都積極將多年經驗,彼此補強伸援,皆為眾志成城再努力。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
[座談會刊登]韌性都市、健康家園-檢視 高齡社會 再出發
今年,是聯合國邁入2030永續發展議程-「改變我們的世界」的起始年。聯合國通過以人、地球、繁榮、和平、夥伴關係五個為重點領域的十七大永續發展目標,發展監測架構,透過全球合作與落實政府責任,從積極面因應國際經濟、人口與環境之挑戰。 台灣的永續發展需要前瞻的國土規劃,面對人口結構、社經及自然環境的變化的接踵而來,需要借重各位專業領域長期的耕耘投入。基金會長年關注的議題-「國土規劃」與「韌性都市」,年年巡迴於全島城鎮、偏遠鄉間,坐視人口快速老化嚴重。文彥與基金會同仁深體人口結構變化的壓力,再再都為國土利用、城鄉都市概念及交通規劃願景所影響。結合這些年不斷呼籲高齡社會已來到的前國健署長邱淑媞,共同面對人口結構變化與國民健康負擔,整合政策機制,借鑒國外做法與經驗,策劃此座談勾勒宏觀輪廓,為打造韌性都市、健康家園作維安與因應的探討、整合,面對這己到來的未來。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
[座談會刊登]為健康高齡 新北邀請台北、台東對話(刊登於107.6.14中國時報A8.A9版)
面對高齡少子「健康、樂活」是話題、更是功課。環顧全島各縣市的努力,端看新北市這些年的成績與努力,值得深思琢磨。特邀近鄰台北、偏遠台東對話參照、互惕互勵,為高齡少子社會問題跨步。......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
蘇起:李光耀以「智」處世 台灣「勇」於內鬥
台灣很多前輩在不同的階段都與他有過交往。筆者資歷較淺,曾陪見他好幾次,但也有兩次難忘的個別經驗。第一次發生在西元兩千年的春節假期,時任行政院陸委會主委的我正與家人在新加坡旅遊,突然接到李資政希望與我會面的通知。當時我只帶了休閒服裝,不得不趕緊向駐外同仁商借白襯衫及西裝褲,才在大年除夕下午前往他的官邸。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全球掀「為新聞付費」浪潮,為何兩大巨頭反應不同調?
要求網路平台向新聞媒體付費的趨勢日漸強烈,澳洲也擬修法保障媒體權益,為何Facebook、Google兩位巨頭的反應大相逕庭?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朱敬一專欄:鮭魚返鄉還是宙斯霸凌?
在過去十幾年間,台灣有兩個經濟政策我都覺得不安,但是由於主事者信心滿滿、聲勢浩浩,外界的異聲或則被忽略、或則遭嚴正反駁。久而久之,這些政策就變成了金科玉律,好像「做了台灣經濟就好了、不做台灣經濟就完了」。如果這個政策是錯誤的,大概要等到諸多惡果一一浮現,才能叫主張者見棺掉淚。但是這棺材淚水不只是主張者在流,而是全民在付代價。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