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增加28死亡案例 指揮中心公布四大方針擴大社區篩檢
-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確診人數破萬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63例本土病例及3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28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從發病日和採檢日來看有下降趨勢,但不明顯,仍要持續注意。」目前協助多家企業及醫療機構進行快篩,也即將導入診所自費快篩,鼓勵在家快篩。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3種驗出新冠病毒方式整理 在家能快篩你願意嗎?
-
一直以來,指揮中心以快篩偽陽性比率太高為由,不主張普篩,隨著疫情加重,目前也只以紅區為首進行廣篩,因此相對其他國家,台灣篩檢率名列全球最低國家之一。根據Our World In Data的數據,截至6月8日止,台灣每千人篩檢率才千分之29,無論是鄰近的亞洲國家,或是歐美,台灣篩檢率都是吊車尾。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全球化是否減少了不平等?
-
編按: 現職於紐約城市大學和盧森堡收入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布蘭科•米拉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長期研究不平等問題。甫出版的著作《全球不平等:全球化時代的一種新方法》(Global Inequality: A New Approach for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對於不平等提出了新的解釋。他的理論與先前流行的兩大理論—“庫茲涅茨週期”(KutZnetSWaveS)及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有所不同。以下文章為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對本書的評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中美貿易戰升溫 美對中提高加徵關稅稅率
-
中美貿易戰升溫,川普對中國的態度趨向強硬。美國於5月10日宣布針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由10%拉高至25%,更威脅剩餘的3250億美元貨品也有機會納入課徵關稅的範圍內。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中美貿易戰升級 中國反制也對美提高加徵關稅稅率
-
中美貿易戰升級,自美國於5月10日宣布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由10%拉高至25%後,中國於5月13日提出反制,對原產於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實施加徵關稅措施。其中2,493項商品加徵25%、1,078個稅目商品加徵20%、974項商品加徵10%、595項商品加徵5%。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中美貿易戰再掀波瀾 恐牽動台灣產業
-
中美貿易戰再掀波瀾,美中互相提高加徵關稅稅率。專家指出,中美貿易戰升溫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不容小覷,可能會造成全球GDP成長率減少0.3個百分點。學者指出,若是接下來川普確定加徵3250億元中國產品關稅,其中包含電腦、手機等產品價值約800億美元,恐將影響台灣蘋概股的表現,甚至進一步牽動台灣產業。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華爾街日報預測中國的「必要反制措施」
-
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美國川普總統周上周五宣布向中國2000億美元的貨物,從10%的關稅增加到25%之後,中國商務部揚言將「不得不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至於這些措施是些什麼,華爾街日報認為大概是以下一些選擇,其中包括以牙還牙,將向美國的貨物增加關稅。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台商第四波南進大遷徙
-
編按:國際政經局勢變動快速,美中貿易戰升溫,日韓貿易戰持續不休,全球生產供應鏈打亂並重新布局。為了規避關稅或分散風險,日、韓、陸資都積極卡位東協。許多台商看好東協的人口紅利,爭取內需市場機會,啟動第四波南進大遷移。至於投資東協可能遇到的問題,分別是文化融合(語言差異、工作習性等)、政治不確定性、營運成本,以及(含人事成本)逐漸高漲。學者提出對政府的建議,新南向政策的關鍵在於人才與執行力,別把意識型態置於經濟貿易之上,那樣只會讓台灣越來越走不出去。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中國四中全會 定調中共治理藍圖
-
編按: 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於108年10月28日在北京召開,近來的大陸內外焦點,包括香港局勢變化、大陸經濟下行的挑戰以及中美貿易戰談談打打等,四中全會此時召開,說明習近平為因應變局已在中共黨內完成全體共識,主旨一要全黨繼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其他制度;二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要求領導幹部要有現代化的治理能力,提升行政效率面對各種矛盾與困境。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台灣景氣仍疲弱 連九月亮黃藍燈
-
編按:台商回流投資逾6000億元,國內景氣燈號似乎未反映成效。據國發會昨天公布的9月份景氣概況,燈號續呈代表「趨弱」的黃藍燈,顯示當前經濟狀況仍疲弱。同時,景氣走緩已對勞動市場產生負面影響。展望未來,國際貿易紛爭未解、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居高不下,對我國未來景氣之影響均須密切關注。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