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4002 項資料符合搜尋條件。
過濾搜尋結果
項目類型






新的項目,自從…



排序條件 相關程度 · 日期 (新的優先) · 依字母順序
台灣經濟何處去
 今年三月太陽花學運,贊成與反對的聲音皆有。根據媒體報導的四、五十萬人大遊行,顯示社會潛藏巨大怨氣。雖然學運訴求是抗議服貿的審議,但我認為問題仍在背後的怨氣,因為立法院幾秒審完的案例不勝枚舉。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台灣經濟滯漲探因
經濟的因素可以用國民收入的三部分說明,分別是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出口減進口)。消費方面,台灣的社會福利增加了,如醫療保險與退休福利。社會福利總支出1982年為268億,1992年為1350億,2002年為3236億,2011年為4469億。這種消費不是從消費者本人的生產和收入而來,而是由政府稅收而來,也就是把台灣的生產消費了而沒有同時生產,對國民生產的增加沒有好處。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台灣經濟悶 朱敬一:不是景氣 是轉型問題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20日於台北舉行《面對公與義─承擔與試煉》講座,與會的主講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與談時分析究竟為什麼台灣GDP每年以3%到4%的比率成長,薪資卻持續凍漲?為何全球化的果實,台灣底層勞工分享不到? ●「台灣接單 海外生產」 薪資未反映GDP成長 ●產業外移 資金回台炒房 ●台灣前0.1%的家戶所得占總所得比率的5% ●政府要簽FTA 卻不說產業目的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李國鼎先生
李國鼎先生是台灣的科技教父,推動修正《科學技術發展方案》,選擇了能源、自動化、材料、資訊、生物科技、光電、食品科技及肝炎防治等八項為重點科技項目,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李國鼎先生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良多,108年5月31日適逢李國鼎先生逝世18周年,學者特撰文紀念李國鼎先生。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台灣經濟成長的劍宗與氣宗
看主管台灣經濟的經濟部吧,它裡面有兩個最重要的局,一為國貿局、另一為工業局;其他單位或可視為這兩個主要局的衛星。國貿局由於負責經貿談判,在過去廿餘年從美國開放市場壓力,到台灣加入WTO與APEC,再到最近與新、紐簽FTA、與對岸簽ECFA,都是國貿局的業務。因為主業務是涉外談判,國貿局許多同仁長期與外交系統合作,他們最希望達成的任務就是自由化、國際化、廣簽FTA。這種「力求涉外貿易條件優勢」的做法,我認為像是劍宗。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台灣老齡化 政院:不會迴避挑戰
根據「全球趨勢二○三○報告」,包括歐洲、日本、南韓和台灣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國民黨黨政人士表示,人口老齡化現象全球皆然,台灣也不例外,政府已積極應對,提出多項因應政策及改革,也是政府無法逃避的責任。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也表示,政院充分理解,也不會迴避此嚴峻挑戰。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Article 台灣薪資為何倒退十年?
台灣每年經濟都是正成長,但是薪水卻是負成長,這背後的主因究竟是什麼?前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說:「GDP成長而薪資凍漲的原因有二:一是台灣目前的產業模式為「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當某個產業將大部分代工廠移往國外時,其所代表的國內生產價值成長,GDP當然就會漲。但GDP的成長背後既沒有創造國內就業。第二個原因則是台灣創新性產業的比重越來越低,由於薪資看漲的創新性企業不多,薪資向後看齊的普通企業比重極大,加權平均之下,平均薪資就難以上漲。」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台灣貧富差距的真相
編按:根據日前新聞報導,根據財政部統計,二○一四年綜所稅申報戶共六○七.四萬戶,按申報所得高低分成二十等分,所得最低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只有四.七萬元,但所得最高五%家庭平均年所得大增至五二五.六萬元,導致所得差距飆升至一一一.八三倍。在高落差的數字背後,我們也須理解這些所得分配的計算方式,理解數字背後的意義,進而探索台灣貧富差距的原因。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台灣資本市場論壇》台灣資本市場 共識與承諾
自由時報主辦的《2020台灣資本市場論壇》7月底落幕,自由時報記者所指出,論壇中主管機關的政策說明與宣示,以及證券、期貨及投信投顧業者的各種建言,是否達初步共識,保留互動交流的空間,做為社會對話的基礎,仍須觀察與追蹤。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台灣賦稅改革的啟發
最近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委任了一個賦稅改革委員會,目的在編寫一本建議書向政府提出稅改的建議。我是委員會三位顧問之一。在本文我想討論經濟學界常建議的消費稅制度,以及如何可以用它來代替現行的三種重要的稅收,給委員會作參考。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