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政院通過行政區劃法 地方首長將有權調整行政區
-
編按:行政院會17日通過行政區劃法,為讓地方縣市經營治理更有效率,提供縣市長調整縣市內鄉鎮或行政區的權力。這個草案也使得基隆市與台北市、新北市合併話題,再度浮上檯面,引起地方勢力割據的疑慮。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救經濟/製造業服務化 服務業科技化
-
台灣已走過工業化與去工業化過程,進入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知識經濟體。過去靠不斷吸引國內外投資的實體資本累積與刺激製造業產品出口,做為成長引擎的高成長世代已經結束,未來是靠知識與人力資本累積來追求高附加價值產出和服務出口的時代。知識創新將是關鍵,而如何利用製造業優勢結合服務業特色,進行結構轉型實攸關成敗。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應利用APEC擴大台灣區域經濟整合的網路
-
近年來在WTO談判延宕,各國紛紛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投入區域經濟整合競賽,使得全球經貿體系更趨複雜;相對於APEC之穩定發展,並強調多層面推動成長,APEC之重要性大幅提升。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2012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探尋未來經濟指針
-
在今年1月瑞士舉辦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思成為主要話題之一,說明金融危機引起的思考在向著制度層面推進。今年夏季達沃斯的主題也是一個富有制度性前瞻意味的話題——“塑造未來經濟”(Creating the Future Economy)。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任正非:華為與美國的下一個戰場是物聯網
-
編按:華為創辦人任正非表示,華為在物聯網領域著力甚深,一旦華為成為物聯網行業的領導者,川普政府將把注意力轉移到這個行業,他們到時候會再打物聯網。華為與美國的下一個戰場,將是物聯網(IoT)與智慧工廠領域。對此,任正非說:「要打就來。」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沃爾夫:英美為何產生「問題領導人」?
-
據《金融時報》108年7月8日報導,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屬於自由民主體制的英美兩國,很多公民似乎不再關心他們的領導人是不是充滿爭議。然而,領導人的品性確實是重要的,沒有它,民主體制本身可能會失足。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歐洲用強硬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
-
編按:2017年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提出的一個願景,係關於「歐洲如何在全球經濟中捍衛自己的價值觀和利益」,主權說的立場,隨即受到其他歐盟領導人接受,這一主題已開始在政策領域表現出來,並可能對歐洲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歐洲與其他大國的貿易關係產生深遠影響。正如同英國《金融時報》在《歐洲優先》(Europe First)系列報導中所展示。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去年薪資平均數62.9萬 近7成員工年薪不及平均
-
編按:主計總處昨公布二○一八年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四十九萬元,平均每月四點一萬元,意即有百分之五十、近四百萬人未達此標準。此外,全年總薪資平均數為六十二點九萬元,中位數與平均數的差距擴大至十三點九萬元,主計總處指出,有近七成的受僱員工年薪低於平均數。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我見我思-年年拚經濟
-
百年來,台灣從一個蠻荒之島蛻變為繁榮的科技島,人均所得逾兩萬美元,依聯合國的標準,已屬於高所得國家。台灣能有今日的成就,無非是全民拚經濟的結果。一個人均所得1000美元以下的貧窮落後國家,為了求生存,拚經濟當然是最重要目標;然而,一個人均所得逾兩萬美元的已開發國家,如果只把經濟成長當做是唯一目標,卻忽略其他同樣重要的社會包容、環境永續等目標,這是短視且不負責任的。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增長和全球化已非萬靈藥
-
面對著嚴峻的政治威脅,全球各地的政府往往求助於同一種靈丹妙藥——經濟增長。例如,當各國領導人試圖徹底鏟除恐怖主義時,他們會本能地以為,繁榮和就業一定是一項長期議題。當地區沖突(如東亞或中東)有失控之虞時,政治上的標準答案是加強經濟一體化。從歐洲到中國,政府均視經濟增長為政治和社會穩定的關鍵。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