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408 項資料符合搜尋條件。
過濾搜尋結果
項目類型






新的項目,自從…



排序條件 相關程度 · 日期 (新的優先) · 依字母順序
確保40%糧食自給率,國土計畫草案農地列74─81萬公頃 地方反彈要求自行劃設
為達到台灣糧食自給率40%的國家目標,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表示,全國應維持農地資源總量74萬公頃至81萬公頃,全國國土計畫草案公布全國各縣市應維持的農地總量面積,引發屏東、嘉義、雲林等農業縣首長反彈,屏東縣長潘孟安抱怨「為何屏東縣只能做糧倉?」更有農業縣立委抱怨「像被判了無期徒刑」。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Article 租稅在所得分配上之角色
所得稅的基本觀念很簡單,稅前所得減去稅就是稅後所得,這中間當然還有一些加加減減,例如寬減額、扣除額。國稅局在其網頁上是這樣描述綜合所得稅:「綜合 所得稅…採用累進稅率重課高所得者而輕課低所得者,以符合國民之納稅能力,並達到平衡社會財富分配之目的,可謂最符合公平、正義原則之稅課」...
目錄位置 公 與 義 / / 稅制改革的公與義 / 專家呼籲
胡念祖》世界海洋日 海洋典章補破網
今年聯合國為6月8日世界海洋日訂的主題是「我們的海洋,我們的未來」。這句話對過去1年面臨諸多挑戰的台灣,更是有如當頭棒喝,台灣所面臨的挑戰及回應的答案,不就在海洋嗎?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自經區不設防 環團質疑綠色經濟落空
自經區條例草案,鬆綁法令高達46部,還增加環境執法的負擔,這些成本卻全由人民吸收。更令人不安的是,在自經區無限上綱的讓售下,恐將造成國土計畫管制及公有土地體系的崩解。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五十週年紀念系列論壇
今年適逢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創立五十週年,都研所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慶祝活動,敬邀師長、同學與關心都市及區域規劃事務的社會大眾,歡迎大家一同參與。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old)
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五十週年紀念系列論壇
今年適逢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創立五十週年,都研所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慶祝活動,敬邀師長、同學與關心都市及區域規劃事務的社會大眾,歡迎大家一同參與。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
花再多鈔票 難救雲嘉陸沉
高達一千一百六十億元的易淹水地區治水計畫,即將於本周在立法院進行表決。這項治水計畫,究竟能否解決台灣的洪澇問題?抑或只是另一政治分贓?本報記者深入淹水最嚴重的雲林及嘉義調查採訪,做第一手報導。八年八百億治水預算能不能解決治水問題?本報實際走訪雲嘉淹水嚴重地區,只見治水預算被民意扭曲,未見專業治水,未來有可能出現,錢是花了、治水卻仍無效。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莫忘小林村悲劇 全台84處聚落位在「大規模崩塌潛勢區」 廬山、清境、寶來與樂野均列名
蘇迪勒颱風選在八月八日前後來襲,讓許多人回想起六年前莫拉克風災時,高雄甲仙「小林村」的滅村悲劇。政府單位事後檢討,發現小林村屬於「大規模崩塌高潛勢區」,根據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最新統計,台灣還有84個聚落和小林村一樣,面臨鄰近地區發生大規模崩塌的威脅。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莫拉克風災三周年 從黃河看台灣治水
看到黃河幾千來年不斷改道、築堤、潰壩、洪災,到如今因河堤圍堵,河砂持續在河床墊高到高出平原海拔高度,黃河成了「懸河」的現況;以及上游牧民和水土的關係如何因著決策著由上而下的管制方式而改變,請讀者來聽聽這些水資源關懷人士怎麼說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 風災十年路
高屏溪流域的三大支流荖濃溪、旗山溪、隘寮溪,就像是南台灣的血脈,莫拉克風災後,每條流域都經歷驚心動魄的改變。經過十年的洗刷、復育,人能否安居?山河是否安好?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