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408 項資料符合搜尋條件。
過濾搜尋結果
項目類型






新的項目,自從…



排序條件 相關程度 · 日期 (新的優先) · 依字母順序
Article 檢視「國土規劃」 以新思維面對氣候變遷
台灣常談氣候變遷的因應準備,但是作為卻趕不上現實事件的發生。像是二○○八年劉兆玄院長時代,曾舉辦國際研討會討論氣候變遷,隔年就發生莫拉克颱風。台灣熱島效應的影響下,即使全球平均增溫零點七度,可台灣溫度卻上升一點四度。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江揆:3月內提治水策略
江揆:地方政府負起治水責任,平時就要做好疏濬整治,不要將經費優先用於華而不實的建設或活動,卻放任超抽地下水或水土保持區內違建,等淹水後才向中央高分貝爭取治水預算。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江揆下令 地質敏感區分批公告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25)日下令,經濟部須在明年初分批公告各地地質敏感區,南投清境與台北市列為首波公布名單;外界擔心,一旦公布,台北市房價恐遭遇「亂流」。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江揆拍版 清境地質敏感區明年公告
紀錄片《看見台灣》引發政院檢討國土問題,行政院長江宜樺昨聽取完行政院國土保育專案小組報告後指示,經濟部於明年初分批公告各地質敏感地區。經濟部承諾,明年初公布台北市的「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原預計後年才要公各的清境「山崩及地滑地質敏感區」提前於明年公告。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水保法大鬆綁 環團憂飲水安全
農委會「水保法」修正案擬大幅限縮特定水土保持區,將原本應畫設的水庫集水區「全區」,縮為較常受災的「須特別保護者」。環保團體擔心水源開發大鬆綁,財團開發汙染飲用水質、造成土石崩塌。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水泥掠奪河岸 水患元凶
大禹治水以「疏導」代替「防堵」,終於成功,因此得天下開啟夏朝歷史,可見解決水患問題,對老百姓而言是多大「德政」,多少生命財產安全都繫於其中。現在政府思維卻不如古人,許多治水工程仍不脫防堵,漫天大水關乎政權存亡,豈能不慎?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水源安全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水質倒退30年?別讓基隆河變「黑龍江」
端午節將到,做為舉辦端午節國際划船競賽活動的基地,同時也是台北市民從事親水活動的基隆河中下游河段,近年不僅水質持續惡化,反而將再增加汙水處理水放流量,甚至尚計畫籌建兩座汙水廠,共廿萬噸每日放流於該河段,恐將更嚴重汙染,淪為如卅年前的汙染情況,被稱為「黑龍江」而無法再做為親水活動的臭水溝,在此呼求市民守護珍貴水環境。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永續治水,永續工程?
今年8月底,輕度颱風康芮外圍環流,帶著豐沛水氣,掃過台灣西部,台中以南各縣市,都傳出淹水災情。為了讓八年前通過的易淹水地區治理計畫可以繼續未完成的整治,行政院很快地在11月,提出「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草案」,要編列「六年六百億」特別預算治水,即將通過立法院審查,引爆環保團體的擔憂…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Article 永續台灣是一條不斷成長的路
身為台灣第一位教育部環境保護法的公費留學生,研考會主委葉俊榮長期關注環境議題,自1992年由國科會選派赴里約參加「地球高峰會」開始,與政府推動永續工作結下不解之緣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