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委提案高教併入科技部 教長:涉及學制影響廣
-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為首,多名民進黨立委連署提出「行政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教育部改制國民教育部,高等教育併入科技部為「科技及高等教育部」,另外成立數位發展委員會。這與蔡英文總統宣示、行政院規劃成立數位發展部的方向不同,而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表示,此提案涉及學制的連貫銜接且影響力廣,需深入討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縣市教育力調查 翻轉教育觀念
-
編按:親子天下雜誌今天公布2016縣市教育力大調查,調查基調,從「政府投入與領導者滿意度」、「閱讀力」、「教學力」及「弱勢關懷」等四大面向共36個指標,針對全台22個縣市政府、校長及家長代表進行調查,回收11,571份有效問卷。除了民調問卷,調查指標還包括縣市問卷,專家質性評量和數據分析。這份調查除了可檢視地方的教育政策的推展現況之外,也可看到各地資源的差異。從這些調查我們持續思考教育政策的未來。以下為針對這份調查的相關報導。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翁啟惠:12年國教 衝擊技職教育
-
中央研究院繼前年發表「人才宣言」後,昨日出版由國內六十三位學者專家共同研議的《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建議書》,針對人才、科技、經濟三層面的連結斷裂提出建言。中研院長翁啟惠表示,「政府必須整合各部會跨界、串聯的能力,解決台灣人才失衡危機。」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翁啟惠:制度不合理 也不應鑽漏洞
-
針對學者「假發票」事件,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接受專訪時強調,即使法律不完美或制度不合理,大家還是要遵守規定,依法行事,更要努力推動改革。而不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講,拐彎抹角、便宜行事。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課綱隱憂多元選修 內向孩子另類壓力源
-
一○八課綱是廿年來最大教改,尤其高中端改革幅度最大,百花齊放的各校多元選修成為新課綱一大特色。然而,潛藏的人際問題也受到各界關注。據研究,台灣學生的憂鬱程度在升學壓力最大的十五歲、十八歲迎來青少年時期兩大高峰,相較於美國學生的憂鬱傾向從十五歲開始緩慢上升至十八歲後趨緩,經歷數次教改,升學大考仍是台灣學生最大憂鬱來源。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讓私校願退場 黃榮村籲設立暫行的特別條例
-
編按:1990年代以來,臺灣進行一連串的教育改革,其中「廣設大學」令人詬病,前總統李登輝更將矛頭指向李遠哲引介美國式教育漏洞百出,但李遠哲於2016年自傳中表示,廣設大學非他所意,他提議的是增加公立大學的「容量」,無論教改的真相為何,主導者都間接承認以失敗告終,更尤其在面臨全球少子化下,許多學校因招生不足,恐怕勒令退場。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高中排富免學費 首年只限高一
-
十二年國教造成學生、家長不安,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首度公開道歉。而在免學費政策確定「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後,江宜樺昨天定調,民國一百零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教前已入學的學生,將維持現行規定,不納入免學費範圍。教育部長蔣偉寧將在下周二公布最後方案。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黃昆輝教授談台灣教育問題與因應對策
-
編按:台灣教改爭議不斷,教育問題也層出不窮。教育問題極其重要,影響著國家人才培育與國家未來發展。對此,黃昆輝教授撰文提出,台灣的教育問題主要有三項:「社會階層再製」、「教育品質平庸」及「人才培育失衡」。他進一步提出因應策略,包括國教向下延伸、研議大學校院退場機制、師資培育採開放方式、採「人力規劃」與「產學合作」策略。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生不敵? 陸生競爭力強勁 比飛彈瞄準台灣還驚悚
-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昨表示,民國90年以後,政府還擴充大學數量,「很白目」,造成不優秀學生增加很多。從早上8時的大學校園來看兩岸學生表現,國內學子與大陸學生間的競爭力落差,「比大陸1000枚飛彈瞄準台灣還讓人覺得驚悚」。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北地球日 熱烈響應綠行動
-
台北地球日第四屆綠色藝術市集,響應國際「Mobilize the Earth」行動,聚集民間團體、小農、藝術等近60個攤位,號召民眾承諾並實踐綠行動,13、14日活動期間集結逾5000筆綠行動,守護海洋、反核等連署反應熱烈,呈現出城市民眾對環境保護的關心與參與...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夥伴團體動態(新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