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 新冠肺炎全球最新情報
-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全球單日確診病例連2天創高,死亡人數破60萬;香港新增108病例創新高,部分公務員將在家上班;印度新增近3.9萬人確診,單日新高。嚴防疫情再次升溫,防疫新生活運動仍不可鬆懈。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葉銀華》人民有選擇國際認證疫苗的權利
-
編按:國內目前新冠疫情仍未趨緩,疫苗問題只見蔡政府玩弄行政流程,卻忘了憲法第十五條人民有生存權,當疫情影響人民生命生活安全時,是不是能讓人民有選擇的權利,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表示意見,希望政府能提供一個可選擇打疫苗的環境。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蘇益仁:若疫苗僅二期緊急授權 可只作「備位疫苗」使用
-
高端疫苗預計今天下午宣布解盲結果,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一早就宣布「國產新冠疫苗通過緊急授權審核標準」。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直指,食藥署的審核標準並未說明清楚,通過二期臨床緊急授權的疫苗,僅能當作「備位疫苗」也就是戰備疫苗,不該把通過二期臨床的疫苗,當作通過三期一樣,放在與莫德納、AZ、輝瑞相同的位置,特別是公費疫苗的接種,不應以「備位疫苗」為主,備位疫苗的定義是當國內取得不到任何疫苗時才會啟動使用。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蘇益仁:那年專家會議 助我控制SARS
-
編按:十七年前,全球爆發SARS時,WHO曾邀請台灣專家以視訊方式參加會議,當時參與者包括現在的副總統陳建仁,以及前衛生署疾管局長、國衛院特聘研究員蘇益仁。WHO即將針對防治武漢新冠肺炎再舉行專家會議,蘇益仁昨指出,台灣若有機會參與,就能了解更多疾病細節,有助防疫。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這場大流行病帶來的道德挑戰
-
編按:一場大流行病蔓延,總會讓我們停下腳步,反思人類的發展進程,當我們試圖阻止病毒的傳染。人類會所做出選擇。將成為這場大流行病歷史,但它結束的方式將決定之後世界的面貌,如果我們沒有管理好,這將是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長榮在星國測試PCR驗證平台 速判旅客醫療報告
-
長榮航空於25日起,於新加坡試行PCR核酸檢測數位驗證平台,機場地勤人員掃描QR code後,即可迅速判讀旅客所持的醫療報告是否符合入境國的相關政策要求,可提升作業效率。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防疫優等生風光不在 台灣面臨什麼問題?
-
隨著2/3的美國人施打疫苗,美國正逐漸走出新冠肺炎的陰霾,公共場所重新開放,人們開始拿下口罩,經濟活動快速復甦,許多研討會探討「後疫情時代」策略。在此同時台灣的好運卻似乎結束了,本土確診創新高,每日高達數百人,正進入一個「疫情後2.0時代」或「新疫情時代」。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9月28日》新冠肺炎全球最新疫情
-
《法新社》根據截至目前為止的官方資料所做的統計顯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去年12月自中國爆發以來,全球染疫死亡人數迄今已突破百萬。根據官方記載數字,全球共造成3301萬8877人染疫,100萬零9人病逝。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陳聽安、陳國樑:紓困振興不宜灌水應發現金
-
編按: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陳聽安與財政系教授陳國樑,皆表示,紓困振興不宜灌水應發現金。行政院所擬定的紓困振興方案,有可能成為疫情下的數學題?只有數字遊戲,沒有實質補助到位,更無法解中小企業燃眉之急,在刺激消費方面,也的確現金效果大於等於消費券、消費券效果則大於等於折扣券,急就章下的政策,需要更慎密的思維。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首批新冠疫苗本週抵台!彭博預估疫情結束還需等五年
-
新冠肺炎傳播不止,截至20日,全球染疫人數突破1.1億位、超過244萬人病逝。隨著越來越多疫苗問世、開打,全世界都將防疫目光投注於此——國際與台灣的疫苗接種進度,又分別有哪些進展?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