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遍地烽火」呼應林義雄 全國民間發起廢核行動
-
「林義雄用生命守護我們的生命,我們也該用行動支持他的行動。」林義雄為促停建核四,即將在明日展開無限期禁食,環境、教育、勞工、人權與學者等民間各界除感不捨與擔憂外,也宣布將同步在全國各地發動串連,號召民眾以各種活動響應林義雄,更強調「停建核四、還權於民」。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核電與海洋污染
-
由於核電廠運轉時原子反應爐會產生高熱,一般都選擇以液態水來冷卻原子反應爐的冷凝器,所以全球核電廠多興建在海邊或大型湖泊畔,不斷汲入大量的海水或湖水,防止原子反應爐因過熱而融毀。所以廢熱的溫排水是核電廠無可避免的產物。換言之,核電廠發電就像是一座「海水加溫器」或「湖水加溫器」。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感謝台灣 日本一定會成功
-
去年三月十一日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在日本人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在日本遭逢此空前危機的大地震屆滿一週年之際,謹向因地震受災的國民以及全世界其他遭受到天災巨變的人們表示由衷的慰問之意。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張翠容專欄:從反核到能源自主革命─德國經驗
-
台灣社運界重回核四議題,公民不核作行動再次吸引社會眼球。反觀香港,香港人對核能的討論一向冷漠,即使最近香港政府推出香港能源組合諮詢文件,這涉及到香港使用核電的比例,但大眾可能只關心到電費的問題。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經濟與廢核的雙贏 丹麥的綠色奇蹟
-
福島核災發生後,台灣核四弊端、反核聲浪四起,但政府卻不斷以「經濟成長必然導致電力需求成長」的迷思,宣稱再生能源成本太高,不能放棄核能的既定政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MIT:進入太陽能發電時代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大規模的太陽能電力系統不但能滿足未來長期的能源需求,還能減少碳排放。不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能源計畫(MITEI)上週提交給美政府高層的報告指出,要實現這個願景,還需開發成本更低的技術,政府也需要推行更有效的政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能源稅立法座談會》施信民:能源稅計算方式 用「熱能」最單純
-
為什麼要課徵「能源稅」?這不僅是經濟問題,還包括能源轉型的議題!台灣環保聯盟、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及立法委員陳曼麗金31日於立院舉辦「能源稅立法座談會」,當中便以能源稅該怎麼作,台灣節能與能源政策才有關鍵性的進展做探討。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福島核災外洩輻射銫 殘留海底
-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四個月後,從仙台外海的日本海溝約七千二百六十公尺深的海底泥土取樣中,檢測出福島核災事故外洩的輻射銫一三四,這是首次在深海檢測出輻射性銫。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環境基本法10週年 永續大夢一場空
-
2002年12月11日,歷經立法院13年來的審議後,環境基本法正式頒佈施行。然而這部承載眾多運動者的期待,且由諸多「環境生命週期管理」、「環境資源總量管制」、「非核家園」、「環境公民訴訟」等新穎觀念交織而成的環境憲法,是否發揮了引領台灣邁向永續發展的功能?適逢此法施行十周年之際,正是檢視其中關鍵條文落實程度的最好時機。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駁經濟部 學者:非核家園不必等到2050
-
台灣要到2050年才能達到非核家園?環保聯盟與台灣教授協會成員,對政府如此漠視再生能源發展、拖延非核家園時程感到不滿,2日舉行記者會駁斥,提出台灣有天然資源也有科技,卻還要拖到核四除役才能達到非核家園,問題都出在政府。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