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483 項資料符合搜尋條件。
過濾搜尋結果
項目類型






新的項目,自從…



排序條件 相關程度 · 日期 (新的優先) · 依字母順序
《溫管法》修法將更名 升級應對氣候變遷 新增碳費與調適專章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實施五年以來,面對全球暖化及國際氣候緊急呼聲,已顯不足。趕在2020年底,環保署及立委洪申翰分別在上週提出修法草案,今年將啟動修法程序。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2020年牽動人心的十大國際新聞
2020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發生許許多多牽動人心震撼世界的國際新聞。《BBC》整理回顧2020年所發生的全球性重大事件,幾乎關係到每一個人。這些重大國際新聞,可能是影響某個區域或某些人。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應對不及 陸氣候適應赤字加劇
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劇烈,近年來對大陸的影響越來越深遠。根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者許吟隆的研究,氣候變化已讓大陸的「南澇北旱」現象嚴重加劇,並帶來農業、民生及重大工程等嚴重衝擊。許吟隆警告,大陸在適應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出現準備不足,大陸財新網更以《中國氣候適應「赤字」》,來形容大陸窘態。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淡水河全球第16髒 「海洋吸塵器」團隊來台揭河川塑膠污染
海洋潔淨基金會(The Ocean Cleanup)針對全球河川進行研究,6月時還曾派專人來台取樣,日前公布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每年有約241萬噸的塑膠從河川流進海洋中,其中有約2/3的塑膠垃圾來自排名前20髒的河川,前5名中有3條河川在中國大陸,淡水河則排在第16名,讓台灣的「大名」也出現在排行榜上。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氣候變遷下台灣農業如何調適——精準化的土壤、水源管理
根據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在今年6月份的全球氣候報告(Global Climate Report - June 2019)中指出,今年6月陸地與海洋的溫度,比起20世紀的平均要再高於0.95°C,也是自1880年以來的最高值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世界經濟論壇下週展開 聚焦永續 籲終結化石燃料
2020年第50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將在1月21日於瑞士達沃斯展開,主題是「團結打造永續世界」(Stakeholders for a Cohesive and Sustainable World),呼籲企業提升氣候行動的積極度。會議為期四天,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與會者。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COP24登場 討論《巴黎氣候協定》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4次締約方會議(COP24)2日在波蘭南部煤礦重鎮卡多維斯揭幕,以商討如何落實《巴黎氣候協定》。呼籲政府對抗氣候變遷,民眾高舉「氣候第一、政治第二」、「地球只有一個」等標語表達訴求。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核能是解決氣候變遷的必要之惡嗎?
由於減碳需求和2011年福島核災等因素,核能的相對成本與效益已是近年多方激辯的焦點。反核者認為,治理氣候變遷不必依靠危險的核能。擁核者則稱核能風險低,且廢核將得花更多錢解決更艱難的氣候挑戰。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颱風的地理思維
這兩天新聞媒體的焦點就是大學指考的加分問題以及中南部的七二水患。兩者都源自輕颱敏督利的災害。因為涉及學測學生的權益以及水患所造成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失,格外引人注目,從地理的思維來看,颱風災害是天災,但消極的降低災害的損失以及即時補救並不是不可能,其做法除了政府因地制宜,做好事前縝密的應變計劃之外,更有賴於民眾對自身環境的認識以及警覺性,地理教育於此似乎能夠擔負起最適切的角色...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想重現藍天 PM2.5先打25折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昨天在「全國NGOs環境會議」上呼籲,境內現有PM2.5須減量75%,才有機會重見藍天。另未來8年內,PM2.5濃度若無法降到年平均值每立方公尺15微克,中南部民眾罹患肺腺癌的人數可能會超越台北,成為全台最高,而他認為在「廢核減煤」的條件下,PM2.5濃度有機會達標。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