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災後 讓建築重生於自然
-
日本311地震走過1年多,重建工程依然持續。目睹世紀浩劫,日本許多知名建築師自願投入重建工程,災區的嚴重毀損也改變了他們對建築的既定想法。依實際環境和居民需求,作出最平衡的建設,讓「一切毀於自然,又重生於自然」是建築師災後的新體悟。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江揆:3月內提治水策略
-
江揆:地方政府負起治水責任,平時就要做好疏濬整治,不要將經費優先用於華而不實的建設或活動,卻放任超抽地下水或水土保持區內違建,等淹水後才向中央高分貝爭取治水預算。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治水工程 應由中央主導監控
-
10年前,颱風是大台北市民的夢魘,尤其是汐止、五堵等低窪地區的居民,幾乎是逢雨必淹,連下個雷陣雨都不能倖免。周錫瑋縣長任內,治水成效卓著,除了中央與地方配合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個治水能臣─李鴻源副縣長。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解封後 中國空氣污染變本加厲超越去年
-
自去年新肺炎疫情爆發後,不少工商活動都要暫停,地球似乎亦得到喘息機會,各行污染指數都大幅回落。不過自從疫情放緩,中國的空污指數在今年 4 月中首次上升,甚至比 2019 年同期更高。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環評委員都不滿意的開發案 為何可以苟延殘喘?
-
6月10日環評大會,永侒礦場確定進入二階環評,能否開發將延至1年後揭曉。究竟一樁必要性不明、區位也不適當的開發案,何以能苟延殘喘、進入延長賽?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颶風珊蒂 全球暖化的寫照?
-
許多環保人士指稱,嚴重摧毀紐約、紐澤西及其他大西洋沿岸至新英格蘭地區15個州的超級颶風珊蒂,乃是氣候變遷的產物。而某些氣象學家卻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即使沒有氣候暖化,珊蒂這般的颶風一樣會出現。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台灣面對氣候變遷」政策建言 請政府用「極重要」議題來處理
-
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中心日前舉行「台灣面對氣候變遷政策建言發表會」,別從政策、風險調查與城市氣候治理的觀點,指出目前台灣在氣候變遷因應的不足與建議。與會學者多表示,政府雖已經逐漸重視氣候變遷議題,但在目前多半都停留在災害防救與政策宣導的層次,負責的組織事權不清,政策也缺少長遠的規劃和實際的措施,對於基礎資訊的調查亦不清楚,令人憂心。以下為出席學者發言稿與報告摘要,點出政府應有更整體、紮實的作為以因應氣候變遷。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核四公投修法 深化民主
-
福島核災將滿兩周年之際,行政院長江宜樺願意以公投決定核四。但畸形的《公投法》,令題目提法就幾乎決定結果成敗,並衍生綁不綁大選的癥結,當年因恐懼統獨公投而扭曲的粗糙立法,已到了大幅翻修的適當時機。把公投從重視結果的政治對決,轉為重視過程的公共決策機制,恰是化危機為轉機,深化台灣的實質民主。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擁核反核 攻防方程式看分明
-
行政院江院長宣布政府願意正面接受核四停建公投,讓人民決定核四是否繼續興建;擁核、反核戰雲密布,鼓聲咚咚,山雨欲來風滿樓。然而,這並不是一場朝野你死我活的戰爭,而是台灣人民決定台灣能源方向的一場論辯,一個台灣永續發展成敗利鈍的重要關鍵,我們毋寧更重視擁核及反核雙方的論述內容。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新北監督核安 20委員名單出爐
-
新北市政府為監督轄內三座核電廠安全,邀行政、民意、學者專家組成「核能安全監督委員會」;市長朱立倫昨天核定廿位委員名單,七位專家學者,其中包括「非核家園大聯盟」發起人陳錫南。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