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海嘯:至少373死1400傷 專家籲警惕新海嘯
-
印尼12月22日海嘯遇難人持續上升。據當局今天的最新統計,至少373人遇難,128人失蹤,1400人受傷。搜救人員繼續尋找倖存者,但人們看到更多的是從廢墟中擡出的屍體。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紅害減半確定 2018年已達標 環署:空污防制方案繼續推
-
環保署1日發佈2018年全年空品監測結果,指出空氣品質指標AQI紅色警示次數降至310次,原訂2020年的「PM2.5紅害減半大作戰」目標,已在2018年提前達標。其中減幅最高的五縣市為台中市、南投縣、金門縣、屏東縣及雲林縣。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農委會推畜牧廢水回灌農田 學者:畜牧廢水含重金屬、藥物殘留 需先改善
-
水污染防治費開徵在即,畜牧業預計三年後開徵,農委會建議畜牧業者推行畜牧廢水回灌農地,可減少廢水排放量、少繳水污費。動保團體認為畜牧廢水含有重金屬、藥物殘留,回灌農地恐造成農地污染,建議先改善畜牧業生產流程。養豬業認為執行細節需要磨合,也有農友直言「我的農田不是你畜牧場的化糞池。」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頭痛醫腳… 中上游汙染 下游砸錢整治
-
高市府整治後勁溪代價昂貴,先後已投入近九十億,成果卻有限;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林啟燦直指,後勁溪下游河岸景觀工程就花了卅七億,卻未改善受汙染的水質及底泥,作法應調整。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灌排不分… 工業用好水 農田卻喝毒水
-
後勁溪灌排不分,上中游遍布工廠,下游農田被迫得引汙染的水灌溉,「工業喝好水,農業喝毒水」怪現象,相當諷刺。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藻礁的選擇題
-
提到「珊瑚礁」許多人都不陌生,它創造了海底的繽紛燦爛。相對的「藻礁」卻很少人聽聞,它是由藻類層層堆疊而成,全世界相當稀有。台灣的桃園海岸就有發達的藻礁,原本有27公里長,現在卻減少到只剩下觀音、新屋4公里還有生機可言,該把它劃為保護區或保留區,爭議不斷…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公投非核家園 奧地利35年不悔
-
歐洲有關核電存廢的辯論,已將近半世紀。用公投決定核電去留、建不建新核電廠,對歐洲國家已司空見慣。奧地利是第一個藉由公投成為「非核家園」的國家,至今卅五年不悔;瑞士已就核能議題辦過四次公投,每次都有不同結果。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福島災區…重建近乎零 災民創傷難平
-
福島核災滿兩年,媒體呈現的災區現場,多只著重硬體重建工程,進度顯然不如預期,甚至接近零;問題遠比想像複雜。即便硬體工程順利起步,還有更多看不見的創傷待撫平。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核四五層爭議 亟待理性對話
-
今天是日本三一一福島核災兩周年日,核電未來發展的討論持續在台灣發酵,包括核四的「停建」或「續建」等,成為社會大眾最關切的議題,例如前兩天全國反核大遊行,民眾參與踴躍,反核儼然成為「全民運動」。有更多的民眾或團體關心公共政策,這是好事。但如何在此過程中,建構理性溝通平台,是政府與社會共同的責任。由於核四爭議牽涉層面很廣,它不只是核能科技議題,更是政治、治理或能源政策議題。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核能退場 電價13年漲8次
-
廢核後電價真的會上漲嗎?答案是肯定的!依經濟部、台電分析,就核四應商轉而未商轉,與核一、二、三除役時間分析,未來十三年台電有八個時點面臨調漲電價壓力,以天然氣取代核能發電換算,每次漲價幅度約○.一元至○.一八元不等,總調漲達一.一六元,漲幅超過四成。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