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1932 項資料符合搜尋條件。
過濾搜尋結果
項目類型






新的項目,自從…



排序條件 相關程度 · 日期 (新的優先) · 依字母順序
黑琵來了 南布袋溼地現蹤
入冬第1批冬候鳥先頭部隊黑面琵鷺15日已飛抵南布袋溼地,目測數量接近50隻,昨東石鰲鼓溼地也發現20多隻黑琵現蹤,因近年來南布袋溼地黑琵族群數已達到300隻上下,讓縣府農業處樂見南布袋溼地成為繼台南七股曾文溪口和四草保護區後,全台第3大黑琵棲地。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齊柏林引共鳴 李鴻源提新防災計畫
齊柏林紀錄片《看見台灣》讓民眾看見台灣土地所受的創傷。立委江惠貞28日邀請內政部李鴻源、環保署長沈世宏、經濟部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農委會官員共同出席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看片、討論。除了從環境保育、國土資訊整合、水域資源規劃等方向提出改善方針,李鴻源也表示,預估將於4年內進行防災型都市更新,有效率的利用土地。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龍捲風襲日 1死逾40傷
龍捲風突襲日本關東地區造成災害,1名14歲中學男生死亡、逾40人受傷、500棟以上房屋受損。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3年來PM2.5超標 除花東外全台淪陷
環保署首度公布3年來全台完整的PM2.5監測數據,發現除花蓮、台東兩縣外,其他縣市都超標,無一倖免,將被列為三級防制區,圖為機車族受不了空氣汙濁,紛紛戴著口罩上路。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催生台灣WikiCity
為打造阿姆斯特丹2040願景,該市政府邀集市民一起來說故事,形成一個凝聚群眾智慧的WikiCity。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傳統作物耐得住氣候衝擊 花蓮農改場積極向部落取經
面對風災、寒害種種極端氣候衝擊,台灣農業戰鬥力可能隱藏在原鄉部落中!花蓮場去年成立的「原住民農業研究室」,積極向部落尋求傳統作物種原,這些長期馴化、經過環境歷練,藏種於部落的原生作物,有望成為極端氣候下糧食安全的解方。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冬季霧霾散不去 研究:與北極融冰有關
中國的污染排放逐年減少,但是冬季的嚴重霧霾卻不見改善,甚至更加嚴重,背後的機制,可能和氣候變遷有關。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冷氣搭電扇 降室溫又省荷包
入夏以來電價調漲,電費愈來愈貴,但民眾薪水卻普遍「凍漲」,網路省電達人李義昇說,老舊家電不汰換、用電習慣不好都是耗電主因,養成良好用電觀念,可年省萬元電費,與其跟政府嘔氣,不如想辦法省電,別跟荷包過不去。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冷熱行情差很大 林務局大家要 氣象局像孤兒
組改可以看出各單位的行情,有些寵兒大家搶,孤兒卻找不到家。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凝聚復育力量 五溝水「溼地學校」誕生
為了解決新赤農場永久屋和萬金村排水工程,所進行的拓寬五溝村到佳屏溪之間河道,年初動工至今,在屏東縣政府授意下怪手長驅直入,湧泉溼地自然景觀已面目全非。有感於工程對野溪的傷害,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痛定思痛,以溼地興學,一邊向溼地學習,一邊累積工程後復育的能量,要讓五溝水源遠長流。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