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21世紀的水難題:過度投資硬體 管理嚴重不足
-
台灣連日低壓的氣候,預告著一場爽快的大雨。相較於全世界有148個國家因境內跨國流域而須與不同國家共享、合作,或演變成爭奪,政府雖然得忙著防乾旱還要防水災,但台灣不需與其他國家分享水資源,當聯合國強調水資源合作之際,學者指出,水資源合作包括我們看得見的水,也包括糧食、能源等虛擬水,應檢視台灣用水的態度。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不安…地質敏感區 11月才公告
-
近日治水預算引發社會熱議,但豪大雨釀災,除凸顯治水不善的問題外,也是重新檢討國土過度開發的時機。三年前「地質法」三讀通過,盼嚇阻地質敏感區的不當開發,預計今年公布首波不宜進行地產開發的地質敏感區名單,但至今遲遲未公布。經濟部官員今表示,最快要等到11月以後才會公告,屆時地點是否有這次基隆巨石災區、或是豪雨釀災的彰化安溪東路,都還不確定,較明確的區域僅新北市和雲彰地區的地質遺跡、地下水補注區。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三大能源危機—核電、風電、煤電
-
許多人以為台灣的能源危機只有核電一項,並非如此,今日台灣有三大能源危機,分別是核電、風電與煤電。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原住民不關心氣候變遷? 洪簡廷卉:傳統流失、缺乏參與是關鍵
-
氣候變遷加劇帶來災害,居住在山區或海邊的原住民部落首當其衝,例如去年蘇迪勒颱風重創烏來、八八風災重創小林村等,因此常被當做「氣候難民」。不過,國際上的原民族群正逐漸跳脫受害者角色,態度趨向積極。除了強調原民共管、共同參與,將開發負面環境影響降至最低外,他們也呼籲世界,應認同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在氣候適應、減緩的貢獻。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原生種食材躍上國際 紅藜驚艷
-
兩年一度的慢食大會─大地母親與品味沙龍博覽會(Terra Madre e Salone del Gusto)從10月23日到27日在義大利的都靈(Turin)登場。這場為期五天的盛會,集合了生產者座談、展覽攤位、義大利米其林三星主廚、食物工作坊等,還邀請到世界各地符合「好、乾淨、公平」的食物生產者,前往大會演講、座談。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如何實現用電零成長
-
馬英九總統日前出席「2014能源願景高峰論壇」,提及用電零成長不切實際,這是務實的說法。理論上當然可能做到用電零成長,但必須在許多假設條件之下才能達成。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居住文化 面臨典範轉移
-
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氣候異常,台灣風雨災害不斷,令筆者覺悟到「台灣人,天生颱風的命。」我們從小到大,每年都要看颱風來還是不來?來了,造成大損害,只能認了;小損害,慶幸一下;沒來,更是老天爺賞臉。如此心情起伏,幾乎成了一種全民與政府年年經歷的「小雞的困惑」。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核災困境 用常識算一算
-
日本核工學者小出裕章日前指出,台灣核電廠若發生輻射外洩,罹癌死亡人數將達七百萬人。原能會核管處陳宜彬處長則回應,除非拿出詳細數據與計算基礎,否則小出裕章所言並不具公信力。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槲櫟疫病纏身 5年內恐滅絕
-
槲櫟屬溫帶落葉喬木,台灣是全球分佈最南界,綠色陣線協會調查發現,台灣僅剩不到二十棵,且每棵都有疫病,族群狀況十分危急,若不搶救,五年內恐在台灣滅絕。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每年河川淤積 高達70座101
-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指出,台灣河川每年泥沙淤積高達70座101大樓,台灣環境的承載已達到飽和,政府必須停止過度開發,強化山林保育及國土復育,才能守護美麗台灣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