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241 項資料符合搜尋條件。
過濾搜尋結果
項目類型






新的項目,自從…



排序條件 相關程度 · 日期 (新的優先) · 依字母順序
藏水於農 水利專家甘俊二談用水(2)蓄水兼滯洪,善用農田面對氣候變遷
甘俊二認為,稻田仍是最佳滯洪池,只是在極端氣候下必須有新思維。一般農民習慣的水田湛水深度大約是6公分,民打開田裡水門,避免稻田淹水,但其實應該關掉水門,讓稻田幫忙蓄水,延長洪峰滯留時間,泡水20公分2、3天,水稻並不會因此死亡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藻礁公投連署最後衝刺 仍缺22萬份 學者疾呼:三接破壞不可逆
珍愛藻礁公投第二階段連署進入最後倒數,距離35萬份安全門檻,仍有22萬份缺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退休研究員劉小如、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等多位學者今(25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強調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有其他地點可選,但大潭藻礁卻是台灣、全球珍貴的生態系,三接將對藻礁生態系造成不可逆的破壞,請求民眾立即加入連署,讓爭議開發案能被好好檢視討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解決台灣水資源最佳策略 成大校長黃煌煇認為沒水要找水、有水要管水
台灣長期以來面臨水太多,沒人管;水太少,無法管;水太髒,管不了。當務之急,要重視水資源治理,並提升節水觀念。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重現東港溪原水風貌 屏東NGOs尋求公私部門合作
位於屏東平原中央,東港溪流經處是平原開發的歷史脈絡,東港溪與其支流,紀錄著這片土地與人的互動;而從歷史中可見,這條河流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文化。由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主辦的東港溪流域地方學交流座談會,今年邁入第3年,14日,東港溪流域的地方NGOs和官方單位齊聚,藉此交流探討,尋求讓東港溪回復風采的可能。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野生動物40年少一半 地球生命力銳減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倫敦動物學會發表最新分析「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過去40年間,地球上的野生動物減少了50%;因人類非永續的屠殺式取食和破壞棲地,陸地、河流和海洋物種已大量減少。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鋒面降雨無解旱象 王美花:全台水情燈號維持不變
經濟部長王美花6日說,這兩天雖有鋒面過境,但降雨量不多,水庫進帳50萬噸水,水情仍舊吃緊,各縣市燈號將維持不變。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集水區野溪整治全民監督 「國有林地治理工程」
台灣國土地質脆弱,每逢風災造成崩坍就有國有林治理需求,只是有沒有必要、怎麼進行,常遭民眾質疑,使得治理工程事倍功半,顯示治理工程資訊透明公開有其必要性。林務局17日發布啟用「國有林地治理工程資訊網」,現在起,民眾透過網站資料,就能知道周邊治理工程的需求,並就近參與相關的討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集水區開發鬆綁 飲水安全亮紅燈
「水庫集水區設砂石洗選場,將嚴重污染大台北市民的飲用水!」針對環保署將鬆綁環評法規,讓低污染工廠進駐第2級水庫集水區一事,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台灣生態學會等10多個環保團體6日赴雙北市政府陳情,疾呼要求雙北市長郝龍斌、朱立倫表態反對。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風評:台灣乾渴問題 會是無解的習題
昨日經濟部宣布桃園、新北部份地區4月起進入第3階段限,其餘處於第2階限水地區的工業用水大戶減供水量提高。政府與民眾該擔心與思考者,已不僅是今年供水警報解除前的問題,而是台灣未來是否年年都要面對旱災,如果有此可能,該如何因應─或是說,依照現有體制與作為,是否有能力因應?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颱風得等 用水要省
種種提高用水效率的作法,在台灣已可見到不同的嘗試,卻仍未見到大規模普及於生活之中。其中的關鍵,仍在用水效率的提升,是否能獲得穩定的政策支持。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