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鴻源觀點:海濶台灣─看見福爾摩沙
-
台灣這個同時擁有百座接近四千米高山的獨特島嶼,住了二千三百萬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除了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不說,我們這些所謂的漢人,移民到這片土地上多則三百年,少則數十年。但非常諷刺的是,我們的DNA還留在遙遠的黃土高原上而不自覺。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為下一代拯救自來水
-
台灣自來水歷經百年的建設,使得自來水使用人口普及率已達93%,國民享有安全衛生及用水的方便,更是成為世代要永續利用的共有資產。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淡水河的昨日今生
-
從小客廳神案旁就掛著一幅先祖父小學同學李石樵大師所繪的油畫,由淡水遠眺觀音山,寬廣的河面,岸上停著幾艘舢舨。堤防、碼頭都還沒建,八里岸上也沒幾棟房子,這應該是六十多年前的淡水河印象。隨著時間巨輪的轉動,同一場景在不同時代、不同畫家的筆觸裡,呈現了不同的面貌,堤防建了,房子多了,或晴或雨,或早晨或黃昏,各有不同的味道。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不想缺水就努力節水
-
台灣水資源豐富卻常年水荒,主要原因乃全民無論是民生、工業及農業用水,在平時浪費珍貴水資源,每當至缺水時才呼籲節水。殊不知每年民生及工業無效率用水量達10多億噸,農業用水漏失達20多億噸,平時不努力節水、減漏,形成節水文化,以減少缺水的來臨,卻常年鬧循環缺水的戲碼。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座談會刊登】看臺南與水共生
-
鑒於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影響,當前解決河川治理、棲地維護及水資源管理問題尤為急迫,近年面臨十年大旱、極端氣候、強降雨等考驗,用水緊張且屢有水患,故基金會期待在國土規劃、山川保育的大架構下,檢視水環境設施與技術,如水庫清淤與集水區體檢、污水回收再生利用、旱灌及節水耕作技術等,辦理專家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與中央、地方機關共同商討具體之解決策略,期透過中央之願景規劃與地方實務分享,形成示範。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基金會刊登】前瞻‧永續 由治水做起 (刊登於108.5.30中國時報A8.A9)
-
3月29日的預備會議,共計上千人次、上百個民間團體參與,顯示民眾與公民團體的關心。凝聚各界建言綜整以下四論點,第一是「國土計畫梳理水土空間秩序」;第二是「綜效治理在地行動」,第三是「承洪韌性共建典範轉移」,第四則是「面對氣候變遷需有高度整合機制」,作為正式大會討論議題。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世界經濟論壇:地球十大危機 缺水居首位
-
近期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列出接下來10年「影響全球穩定的十大威脅」,其中有許多大家熟悉的問題,像是高失業率、戰爭、傳染病,而水資源危機更是直接迫切的全球危機之一。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保育經營水源林 創增水資源
-
水源林的保育經營,可增進降雨時水源涵養,減少豪雨逕流直接流入海洋,增加旱天滲出。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李鴻源觀點:海濶台灣─看見福爾摩沙
-
台灣這個同時擁有百座接近四千米高山的獨特島嶼,住了二千三百萬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除了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不說,我們這些所謂的漢人,移民到這片土地上多則三百年,少則數十年。但非常諷刺的是,我們的DNA還留在遙遠的黃土高原上而不自覺。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林義傑的啟示:拿強項做環保
-
林義傑長跑穿越撒哈拉沙漠,受到舉世的注目,甚至聯合國的網站也有紀錄。當林義傑回到台灣,陳述為達目標克服萬難的堅持與毅力,感動所有的台灣人。在成就的光環中,關心環境者的感動還再加上林義傑是為水資源缺乏而跑,在撒哈拉沙漠裡突顯沒有水的世界,呼籲珍惜保護水資源。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