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水區野溪整治全民監督 「國有林地治理工程」
-
台灣國土地質脆弱,每逢風災造成崩坍就有國有林治理需求,只是有沒有必要、怎麼進行,常遭民眾質疑,使得治理工程事倍功半,顯示治理工程資訊透明公開有其必要性。林務局17日發布啟用「國有林地治理工程資訊網」,現在起,民眾透過網站資料,就能知道周邊治理工程的需求,並就近參與相關的討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紐約氣候峰會】紐約宣言 將承諾轉為行動
-
在紐約舉辦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23日由政府、企業、金融、民間之各方代表來共同發表宣言,要以新的行動來即刻解決氣候變遷之問題。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一滴水如何變成三滴水
-
驚蟄過了半個月,春雷沒響,春雨更是苦候不到;一月下旬迄今的乾旱,又讓台灣陷入分區限水、減壓供水的困境,只能期盼梅雨季的降雨來解乾渴。類似的情境國人並不陌生,但除了寄希望於老天爺降水,難道就沒有其他可以操之在我的努力空間?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政院33億推「節水農業」救高鐵 農團:工業用水才是根本
-
行政院拚經濟「週週有亮點」,第一個是農委會端出兼顧節水、預防高鐵瓦解的「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針對高鐵通過的彰、雲等9鄉鎮,預計以8年33億實施「節水、觀光與繁榮地方」計畫。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客雅溪油汙劫
-
新竹市客雅溪,遭逢史上最大劫難,烏黑的重油,緊緊附在水泥堤岸與消波塊上,得先噴除油劑,再配合高壓水槍,才能清除。油漬隨著水流動,再以吸油棉吸附,河面上還佈署了層層攔油索,以免有漏網之油往下流,汙染河口與海洋...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宜縣推溝渠施工採生態工法
-
宜蘭縣副縣長吳澤成六日在縣務會議上指出,縣內許多溝渠使用水泥封底,嚴重影響水中生態,呼籲農田水利會、縣府工務處等單位在溝渠施工時,應改變工法,以維護生態為優先考量,水利會長許南山及工務處長陳德星皆說,會再進一步探討。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桃園航空城開發 完成政策環評
-
環保署今天上午審查桃園航空城計畫案政策環評,環評大會確認通過相關條件,此案完成政策環評程序。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缺水停灌成常態? 中研院專家示警:未來春季雨量將減少13%
-
缺水危機迫在眉睫,農委會日前宣布桃竹苗及嘉南地區合計共3萬8000公頃農田停灌。今(30日)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與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等四位科學家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缺水停灌、夏季破表高溫等極端氣候對社會造成的重大衝擊,都不是偶發事件,已成為氣候變遷危機下的新常態。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防汛抗旱 超前部署守護家園
-
每年5月至11月,是政府訂定的汛期,國軍與相關單位都會積極整備防災工作。今年以來,臺灣少雨多晴,已經使各地水庫水情拉警報。雖然梅雨鋒面已經報到,但目前仍難解水庫數月之渴。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20世紀海面上升最快 研究:人為暖化是禍首
-
過去2800年以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快了好幾倍。新研究證實,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暖化為海平面加速上升的原因,且到了2100年海平面可能會上升131公分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