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治水會議 12點共識出爐
-
經濟部水利署30日召開「全國治水會議」,會中取得12點共識,包含要把治水部門納入各縣市國土計畫,另外在跨縣市的流域治理,要從中央及縣市間的合作角度來構思,由水利署透過流域特定區域計畫,建構具效率的經營管理機制,整合縣市間水利部門計畫及國土計畫。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別再用口水治水 正視地層下陷
-
康芮颱風剛過,政客口水四射。每遇淹水,養殖業抽取地下水,必成眾矢之的。這究竟代表養殖漁民的執迷不悔,還是官員執政無能?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南勢溪崩塌擱置8年未處理 翡翠神話破滅 管理疏失致災
-
蘇迪勒颱風過境後,翡翠水庫供應大台北地區黃濁的水,引發抱怨。學者說,翡翠水庫是全國水庫的模範生,這次出了狀況,讓人意外。翡翠水庫水源的南勢溪7、8年前就曾發現崩塌地,如果到現在都未處理,極可能是管理疏失造成這次災害。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善用伏流水,屏東二峰圳九十年不曾斷水 每天穩定供水八萬多公噸
-
最近台灣面臨乾旱危機,許多水庫蓄水量不到六成,乾涸見底。但九十年前由日本技師鳥居信平建造的二峰圳,以「地下水庫」方式收集河床下的伏流水,每天供應8.2萬噸的水給下游,比一座白河水庫還多。水資源專家丁澈士認為,台灣應多運用伏流水 取代蓋水庫為主的水資源政策(圖:二峰圳豐沛水源。圖片來源:屏東社區營造中心)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打造海綿城市 政院通過6年600億治水
-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草案」,將於六年內編六百億元、以綜合治理概念治水。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舉例,重點之一的都會區排水將引進「海綿城市」概念,未來若大規模開發,必須設置可吸納過多雨水設施。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搶救台灣水源之母
-
水資源問題逐漸受到全球重視,各國都已進入「水的戰爭」。中台灣長期抽用地下水而造成地層下陷危機,近日更出現中科四期引水工程與農民搶水爭議。從天災到人禍....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林邊、佳冬-當養殖王國持續淹水
-
98年8月8日清晨四點三十分,負責看管水閘門的4名鐵路局工作人員打電話給鄉公所,告知「閘門擋不住了」。清晨五點,來了第二通電話「閘門潰堤」,隨後這4名工作人員便音訊全無,洪水衝破堤防,漫延兩岸,林邊佳冬先後淪陷。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襄陽因南水北調水位逐年下降:魚兒多難產卵
-
丹江口水庫蓄水北上,直接的影響是漢江襄陽段年入境水量將減少21%-36%的水量。在氣候自然乾旱和蓄水壓力下,此前預測可能對漢江產生的影響已經開始慢慢顯現。襄陽市在自身大力減排、治污、節水、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也在期待國家能給予其更多的補償支持。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適應異常氣候之治水調適策略—總合治水
-
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提出之後,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和永續發展的概念不時被提起,這場八八水災讓我們見識到臺灣版的「明天過後」。在這種氣候變遷劇烈與急速影響下,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未來的溫度和雨量只會不斷打破最高紀錄。面對這樣的氣候環境,未來我們再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該以更具前瞻性長治久安的遠見和願景,來重新改造已破碎的山河。以下謹提出「四不足四風險」共八大課題呼籲全國重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還地於河:荷蘭傳統水利工程框架下的政策發展
-
先前荷事生非曾介紹過,荷蘭人治水的態度,正逐漸從「與水爭地」轉變為「還地於河(Ruimte voor de rivier)和「與水共存」(註 1)。但究竟是在什麼情況下,讓荷蘭人翻轉過去幾百年來「與水爭地」的治水文化呢?況且觀念的轉變並非一蹴可幾,新政策的推行必定遭遇衝突,荷蘭政府又使出哪些法寶,來應對政策執行遭遇的種種問題呢?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