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108 項資料符合搜尋條件。
過濾搜尋結果
項目類型






新的項目,自從…



排序條件 相關程度 · 日期 (新的優先) · 依字母順序
藻礁的選擇題
提到「珊瑚礁」許多人都不陌生,它創造了海底的繽紛燦爛。相對的「藻礁」卻很少人聽聞,它是由藻類層層堆疊而成,全世界相當稀有。台灣的桃園海岸就有發達的藻礁,原本有27公里長,現在卻減少到只剩下觀音、新屋4公里還有生機可言,該把它劃為保護區或保留區,爭議不斷…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親海不等於侵海—台灣「侵海步道」面面觀
親近海岸是一件美好的事,在台灣早期海禁政策下,其實很多地方的海岸線,都讓人很陌生,譬如居住左營的朋友,總是會說從小到大根本沒見過左營海岸,因為軍港所在,好早就築起隔海的高牆,甚至在許多海岸線上,還能見到殘留的管制鐵絲網。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觀新藻礁苦等6年 劃設保護區淪口水戰
等了6年,桃園觀音、新屋外海約4公里藻礁,劃設保護區仍是空,不滿情緒持續升高,以桃園在地聯盟為首的民間團體,昨(2日)第4次工作會議前,聚集林務局門口,以「假、 混、瞎、呸」,痛批政府與研究團隊,要求盡速劃設「自然保留區」。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觀音工業區廢水汙染 千年藻礁浩劫
人類不只丟垃圾,製造的汙水也全都進了海洋,像是桃園觀音工業區,經年累月所排放的廢水,不只染紅了海岸,更讓幾千年才形成的藻礁生態完全死亡,附近的漁業資源也因此消失。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邱文彥:海污應變 需要專業與整合
在立法院抨擊下,環保署長魏國彥擬辭職,以示對「德翔台北」貨輪擱淺漏油事件負責。筆者曾任職該署,長期關心海岸保育與海污防治,也全程全權處理同一地點「晨曦輪」擱淺與清污工作,深知每一次海污事件狀況與應變不盡相同,難以一概而論。然事件迄今,已損失一架直升機,並造成二死三傷慘劇,外界批評環署不作為,恐有欠公允。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邱文彥:非核尚方寶劍下 前瞻藻礁 如沒入茫茫大海
中油大潭電廠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否仍落腳觀塘工業區,業已引發重大爭議;最近環團四處奔走,眾多學者紛紛連署,當地藻礁保育和臺灣能源困境能否兼籌並顧,成為當局莫大挑戰。過去政治人物都曾為此公開聲援,當年信誓旦旦,如今如何自圓其說?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部分環保人士倒戈支持外推 詹順貴、莊秉潔:藻礁公投將投不同意
藻礁公投爭議持續擴大,今天(4日)包括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等人舉行記者會表述立場,除了支持政院昨天所提的再外推方案,以達到保護藻礁及非核減煤的雙贏,並表態將在公投時投下不同意票(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重懲謀殺紅樹林的凶手
新北市淡水河出口的八里地區,有一大片紅樹林保護區,近日被偷排的工業汙水汙染,大片水域被橘紅色的廢水染成「陰陽海」,紅樹林生態更面臨最嚴重的生態浩劫,令人震驚!紅樹林是因植物含鐵成份高而得名,這次卻被工業廢水變成真的「紅」樹林,不肖業者的「正名」行動,何其諷刺,又何其可惡!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雙綠產業爭奪戰
這裡是桃園縣新屋鄉的海岸,拿著簡單的工具挖掘,就能找到來自海洋的恩典。不遠處,防風林圍成了綠色隧道,儘管烈日當頭,在林蔭下騎單車、吹海風,無比暢快。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離岸風電區塊開發規則終公布 釋出容量大增 2035年目標15GW
延遲近半年,經濟部能源局於昨(11日)公布2026~2035年的「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選商規則草案」,將每年釋出1.5GW併網容量,10年共計釋出15GW,較總統蔡英文原先喊出的「10年10GW」大增50%。能源局局長游振偉說,釋出容量增加,是為了因應近期國內外「2050淨零碳排」的倡議目標。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