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核安機制建立後
-
去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東北地區的大地震以及後續海嘯帶來至今仍持續的福島核災,這場災難讓全世界再次反思核電安全議題。海峽兩岸當局也分別在福島事故發生後兩週內陸續表示兩岸核安合作的必要,去年5月初在四川舉行的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加強核電安全交流與合作」成為論壇共同建議,建立兩岸核安機制正式成為海協海基兩會談判主題,在兩方具高度共識的情形下,去年10月在第7次江陳會上,正式簽署《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淡水河全球第16髒 「海洋吸塵器」團隊來台揭河川塑膠污染
-
海洋潔淨基金會(The Ocean Cleanup)針對全球河川進行研究,6月時還曾派專人來台取樣,日前公布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每年有約241萬噸的塑膠從河川流進海洋中,其中有約2/3的塑膠垃圾來自排名前20髒的河川,前5名中有3條河川在中國大陸,淡水河則排在第16名,讓台灣的「大名」也出現在排行榜上。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觀音工業區廢水汙染 千年藻礁浩劫
-
人類不只丟垃圾,製造的汙水也全都進了海洋,像是桃園觀音工業區,經年累月所排放的廢水,不只染紅了海岸,更讓幾千年才形成的藻礁生態完全死亡,附近的漁業資源也因此消失。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中國設立防治空氣污染專項資金
-
中國將設立專項資金解決嚴重污染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擬撥出100億元人民幣(合16億美元)協助工業達到新的環境標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FT社評:中國治污須動真格
-
空氣污染的好處在於,你能瞧見它。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忽視身邊日漸濃重的霧霾,或將其視為快速發展不可避免的代價。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表現出了明顯的擔憂。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風災水害 正是重新檢討國土規畫迫切課題
-
一九六○年代台灣第一條被譽為「人定勝天」貫穿東西部橫貫公路正式通車;一九八二年,阿里山公路通車啟用;一九九一年,新中橫正式通車...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千萬止不住藻礁酸化 保育步調姍姍學者憂
-
台灣珍稀地景觀新藻礁,桃園縣政府信誓旦旦以一年一千萬尋求最適方案保育,然而藻礁情況卻直直落,近日學者監測發現化學元素「鍶」和「鋯」,比核一、核二廠附近海域更高。污水排放也不斷腐蝕藻礁,造成酸化現象。學者悲觀表示,再不積極保育,恐遭污水滅口命運。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想重現藍天 PM2.5先打25折
-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昨天在「全國NGOs環境會議」上呼籲,境內現有PM2.5須減量75%,才有機會重見藍天。另未來8年內,PM2.5濃度若無法降到年平均值每立方公尺15微克,中南部民眾罹患肺腺癌的人數可能會超越台北,成為全台最高,而他認為在「廢核減煤」的條件下,PM2.5濃度有機會達標。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中國推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
-
中國政府推出一項雄心勃勃的大氣污染防治計畫,其中包括控制煤炭消費、淘汰老舊車輛並確保降低部分地區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等措施。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海水酸化沿岸比離岸快 珊瑚礁首當其衝
-
海洋污染對大堡礁有毀滅性的影響是已知的事實,但現在科學家發現,海洋污染可能大幅增加沿岸海水酸化的速度,威脅珊瑚礁生存。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