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DP增速放緩能否造就良好環境?
-
對於中國領導人而言,環境問題的重要性非常突出。現在霧霾遍佈中國,公眾已經充分意識到空氣污染的嚴重性。政府的壓力很大,必須付出實際行動。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環保署推「氣候公民對話平台」 廣徵溫室氣體減量建言
-
環保署將於下半年將《溫管法》第二階段管制目標草案送交行政院核定,環保署即日起至109年6月底止啟動「氣候公民對話平台」,邀請團體及個人就溫室氣體相關方案及部門減碳路徑提出相關建言,將納入下一階段各部會溫室氣體減量行動策略的參考。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世界經濟論壇:地球十大危機 缺水居首位
-
近期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列出接下來10年「影響全球穩定的十大威脅」,其中有許多大家熟悉的問題,像是高失業率、戰爭、傳染病,而水資源危機更是直接迫切的全球危機之一。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遠見、決心、策略 減碳又拚經濟的丹麥能源轉型
-
立即採取積極大膽的減碳政策,只會對全球經濟成長率造成0.06%的衝擊,但越晚行動,氣候風險和經濟衝擊將會越高。台灣全國能源會議即將於明年1月登場,丹麥的企圖心和執行力值得決策者和國人省思。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冬季霧霾散不去 研究:與北極融冰有關
-
中國的污染排放逐年減少,但是冬季的嚴重霧霾卻不見改善,甚至更加嚴重,背後的機制,可能和氣候變遷有關。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巴拿馬文件 凸顯汙染產業更為黑心的一面
-
巴拿馬文件震撼全球,不僅揭露權貴階級藉由境外空殼公司避稅的醜聞,也凸顯汙染產業更為黑心的一面:一些石油或天然氣等能源產業的獲益者,他們不僅坐享環境成本外部化的豐厚收益,更不願意繳納這些收益的合理稅賦,損害國家財政,也影響了國家藉由預算分配來收拾汙染殘局的能力──這些錢,可能是用於環境整治、或是用於補償開發行為的受害者與弱勢在地產業、或是用於改善脆弱地區和弱勢者應對汙染排放後果的能力,提升國家應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空氣、水、土壤污染年奪900萬人命 社會成本上兆
-
地球上的環境污染究竟有多嚴重?要全面、完整的評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目前為止,已有研究初步揭曉成果。根據一份發表於《Lancet》的研究,空氣、水、土壤和工作場所污染所引發的疾病每年造成至少900萬人死亡,每六人就有一人因此喪命,是愛滋病、瘧疾和結核病加起來的三倍,外加數兆美元的社會成本。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通過安檢核四必安? 斷層問題爭議仍多
-
「不包括斷層、海底火山,也不談核災應變計畫!通過安檢根本不等於安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重批核四。核四於7月底宣佈通過安檢,民間的疑慮尚未解決,封存計畫卻又在本月正式啟動準備作業。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北市12防災公園 12萬人可避難
-
日本強震引發的海嘯造成慘重災情,台北市若發生重大災難,民眾究竟應該往哪裡逃才能保命,引起各界議論與重視。台北市有青年公園、大安森林公園等十二個防災公園,可供十二萬人避難,並提供生活必需的水和食物。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波浪專家黃煌煇:台灣有可能發生大海嘯
-
黃煌煇認為,台東、花蓮因中央山脈的緣故,海底地形陡,海嘯來時會被反推回去,難沖上岸,發生大海嘯的機率低。但若是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海底發生垂直錯動式的地震,就有機會發生大海嘯。他說,日本此次海嘯若出現在海底地形平緩的台灣西南地區,災難範圍可能從嘉義到屏東,浪沖上岸的距離約廿公里。他表示,海嘯的力量從海底一路到浪頂,不是只有水面上的浪,海底數千公尺深的水所挾帶的能量沖往陸路,力量大到無法估計。海嘯來時應往高處跑,如果在台南,民眾宜往關廟、新化一帶跑,若政府建立起警報系統,為民眾多爭取廿、卅分鐘逃生時間,應該來得及趕到關廟、新化等山區。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