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35 項資料符合搜尋條件。
過濾搜尋結果
項目類型






新的項目,自從…



排序條件 相關程度 · 日期 (新的優先) · 依字母順序
野生象群漫步雲南街頭 一路向北遷400餘公里
4月中旬開始,15頭野生亞洲象從中國雲南西雙版納、普洱、紅河、玉溪一路向北遷徙400多公里,並於近日出現在峨山縣城,距離省會昆明僅120公里,引發外界關注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護藻礁公投連署 突破50萬大關
藻礁公投連署累計人數至昨晚突破50萬大關。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重申政府全力保護大潭藻礁,精確地說,藻礁議題不是人民對抗政府,也不是環保對抗經濟,而是「環保跟環保抉擇的問題」,此議題是單一政策公投,不須過多政治語言,政府部門將秉持公開態度說明,期待與外界有更多討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消失的淡水魚 WWF報告:餵飽2億人的重要產業,1/3族群卻已瀕臨滅絕
全球16個保育組織最近發表報告顯示,攸關數億人口健康、營養和生計的淡水魚面臨日益嚴重的生存威脅,1/3的魚種已經瀕臨滅絕。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IUCN示警:氣候變遷已成為自然襲產的頭號威脅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最新評估發現,氣候變遷現在已是世界自然襲產的最大威脅。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中油急澄清三接已避開藻礁 環團批:避重就輕、誤導大眾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倒數5天,仍有25萬份缺口,保育團體進入最後衝刺,也讓大潭藻礁爭議再度浮上檯面。中油22日發出新聞稿說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為維護藻礁生態已採取迴避措施;23日經濟部臉書更連發4篇圖文,強調生態工法可維持藻礁與潮間帶生態。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 五大重點一次看
聯合國30日召開生物多樣性峰會,全球領導人宣示要採取更多措施來保護自然環境。今年爆發人畜共通傳染病武漢肺炎(COVID-19),再次說明人類若繼續破壞自然界,可能讓自身處於更大危險之中。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國際級報告:100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威脅
人們的生活與生態系連結緊密,彼此間的交互影響也是錯綜複雜,往往難以從單一領域的研究窺見全貌。聯合國旗下研究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三年前便開始進行一份史無前例的跨政府、跨領域研究報告,探究大規模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背後原因,以及未來可能的幾種情境。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席娃博士:生物多樣性才能帶來真正營養的食物
席娃博士(Dr. Vandana Shiva)是世界知名跨學科領域的環境農業倫理學家,大力推動綠色農業政策,提倡有機農業、反對基改食物。2003年《時代》週刊(Time)將其評為「環境英雄」,2010年《福布斯》雜誌(Forbes)也將席娃列為全球七大最具影響力女性之一。今年應台大生傳系邀請,第三度來到台灣分享綠色農業經驗,除了在「亞太地區農糧與食物倫理國際研討會」(APSafe)發表演講,也與副總統陳建仁會面討論台灣有機農業,以及至法鼓山等地發表演講。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全球暖化海洋猛「吸熱」 學者擔憂衝擊生態
新研究發現,全球海洋暖化速度越來越快,過去20年間海洋增加的熱含量,竟佔了前工業時代至今所累積的熱含量的一半。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Book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世界這麼不平等? 「我們這個時代的達爾文」——賈德・戴蒙經典不墜之作 最具原創性與影響力的一萬三千年人類簡史 榮獲普立茲獎、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 36國語言譯本,全球銷售超過數百萬冊 |二十週年典藏紀念版| 封面設計 by 王志弘Wang Zhi-Hong 為什麼現代社會中的財富和權力分配,是以今日此種面貌呈現? 為何越過大洋殺戮、征服和滅絕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歐洲人和亞洲人? 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導致現代世界的不平等? 透過生物地理學、演化生物學、語言學、文化人類學等科學的視野,賈德・戴蒙帶領讀者橫跨一萬三千年,探索不同族群的發展軌跡。本書挑戰了傳統史觀,出版至今傳誦不墜、激起無數討論,本身即是人類文明的重大進展。閱讀本書,不但能明白現代世界的生成,亦將使未來世界的樣貌更為明晰。
目錄位置 閱覽室 / 好書推薦(新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