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經濟成長的劍宗與氣宗
-
看主管台灣經濟的經濟部吧,它裡面有兩個最重要的局,一為國貿局、另一為工業局;其他單位或可視為這兩個主要局的衛星。國貿局由於負責經貿談判,在過去廿餘年從美國開放市場壓力,到台灣加入WTO與APEC,再到最近與新、紐簽FTA、與對岸簽ECFA,都是國貿局的業務。因為主業務是涉外談判,國貿局許多同仁長期與外交系統合作,他們最希望達成的任務就是自由化、國際化、廣簽FTA。這種「力求涉外貿易條件優勢」的做法,我認為像是劍宗。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農產進軍國際 要打團體戰
-
不久前舉行的台大農業論壇,有一個話題引起熱議,就是新政府規劃成立台灣國際農業行銷公司,類似紐西蘭ZESPRI奇異果行銷全球的作法,雖然正反意見雜陳,但,我對台灣農業仍抱持相當大的希望,認為此法可行,只要政府、民間團結合作,就能一起將台灣農產推向全世界的舞台。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需要培育領導型企業
-
國內產業多以代工為主,有製造能力,但缺乏核心關鍵技術,容易被取代。觀察德國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他們擁有穩定的團隊、高度的創新精神,雖不起眼,但因在特定領域專注耕耘而擁有無可撼動的市場地位。因此政府希望師法德國,進一步培育並輔導具有技術、創新及品牌能耐,規模不大但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堅企業。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拚出有感經濟 馬政府,請帶勁兒點!
-
綜觀這次行政院提出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是以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創新、促進投資推動建設、促進開拓出口市場、調節供需強化產業人才培訓、提升精進各級政府效能等五大方針策略作為主軸,並由各相關部會須在九月底前提出具體行動計畫;十一月由經建會公布「自由經濟示範區」,開放多元產業進駐,以作為連結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的先行先試示範區,以讓產業投資有一個規制法令俱無障礙的環境,尤其提供更寬鬆的土地、勞動、資本條件,並全力降低對陸資及僑外投資限制,台商返國投資則予外勞鬆綁,營造有利條件,提升企業投資動能。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拼有感滿月陳冲:設定個別戰略,全面開拓新興市場
-
行政院政務會談,討論開拓新興市場政策,面對國際市場萎縮,政府開發新興市場,維持出口動能,將以達到出口比重30%為目標。院長陳冲會中指示,除正規戰外,要進行游擊戰,結合跨部會資源,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國情,設定個別戰略,全力開拓新興市場。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拼產業轉型 刻不容緩
-
台灣的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目前台灣的產業轉型面臨哪些挑戰?可以朝哪些方向前進?應投入哪些領域?這些議題值得進一步重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推升經濟動能需要執行力
-
為了拚經濟,閣揆陳冲從8月開始親自主持5場「財經議題研商會議」,邀集工商團體及各界代表進行座談、聽取建言後,在昨天公布「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宣示政府將從「推動產業多元創新」、「促進輸出拓展市場」、「強化產業人才培訓」、「促進投資推動建設」及「精進各級政府效能」等5大政策方針,推動提升台灣經濟體質與發展。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並表示,這些方案一旦實施,估計明年起,每年GDP至少增加1至1.6個百分點。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推大數據 張善政:勿自我感覺良好
-
搶進大數據、開發物聯網是市場當紅炸子雞,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26日在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的活動強調,政府與民間的IT投資只有全球平均水準的一半而已,企業界刻苦耐勞卻不願花錢在IT設備,如今朝野夯推生產力4.0,猛然發現存在龐大落差(GAP),「國人不要自我感覺良好」,現在很多系統都要再投資,大數據分析更是貴的不得了,不是中小企業能做的,政府該在這部分多做些事,如架設雲端平台,和企業相互配合、彼此溝通。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提振經濟具體作為 李世光:智慧機械打頭陣 浪潮到了
-
新政府就任至今,有關提振經濟的具體作為與進度究竟如何?外界高度關切。經濟部長李世光受訪指出,德國的機械業現在面臨第四代不願意接班的困境,台灣機械產業的第二、三代接班意願反而比德國好,因為產業在成長,同時可運用資通訊(ICT)產業的優勢,把單機智慧化,我們有機會談下一代的系統產業,進行產業根本性變革。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提升政策品質 面對經濟新局
-
亞洲的區域經濟局勢已然改變,但是台灣仍舊缺乏相應的調整。比起周邊國家在經貿策略的銳意精進,我們的政策思維彈性不夠大,調整亦不夠快。如果台灣過去締造的經濟奇蹟,有相當比例歸功於政府,則目前遭遇經濟動能不足,也有一定成數歸責於政策。世界上大概沒有一個國家是政策品質低落,但經濟實力強大的;唯有與時俱進的政策設計,才是國家競爭力的保證。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