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工轉型的迷「網」
-
編按:台灣以「代工」作為產業發展型態的方向在近十年備受討論。目前製造業發展疲軟,未來台灣是否要在代工一路上繼續發展?或是開發何種新形式的代工以促進轉型?這些問題在產業轉型上是一個思考點。此外,加上數位媒體、網路等新形式的加入,台灣在面對代工產業的思維方式也有轉變的可能性。下文則提供讀者一個重新思考台灣代工產業方向的參考。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令人永遠懷念的李資政 ─寫於李國鼎資政逝世11周年
-
今天是李國鼎資政逝世11周年的紀念,他畢生奉獻台灣,不求官只做事,全然不計個人名利的態度和風範,一直到今日都還是為所國人所景仰及懷念。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低碳造鎮4年內完工 將引進上千人才 打造沙崙綠能科學城 砸百億
-
行政院將斥資逾百億開發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預計11月初成立籌備處,科學城研發核心區22公頃,分4年推動,將引進1000名科技人才。為吸引國際級高階科技人才進駐,將結合台南市府針對區外國際會展中心等7、80公頃土地,進行低碳園區造鎮概念整體規劃,注入綠能科技元素。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供應鏈重組 台灣躍居台商遷徙首選
-
中華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半年報告,負責編制報告的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指出,這一年近四成製造業(39.7%)受訪企業所屬「產業供應鏈」有重組趨勢,而且「已經」或「計畫」改變投資、遷廠與新設服務據點策略的廠商中,台灣首度成為「移入」占比最高的地點,包括製造業者近五成(49.3%),非製造業亦有46.2%,此項調查結果和過去幾年明顯不同,台灣現在超越過去台商偏愛設廠的越南、東協地區。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你說,艋舺到底有什麼?那些掉在歷史夾縫的都市變遷
-
艋舺在過去50年來,歷經清代、日治的繁華,已漸漸趨向沒落、邊陲化。社經結構變遷後,高齡化、廟宇集結等現狀又使周遭成為一種不安全、紊亂與錯綜複雜的舊城象徵。即使與西門町鬧區相隔不遠,這一帶除了龍山寺有較多觀光客以外,的確不像是其他年輕族群會出沒的光鮮亮麗區域。即使是研究者也多朝向華西街、煙花巷、龍山寺廣場遊民等議題探討,而較少讓現今這塊地區與300多年來的歷史風華連結。
目錄位置
公 與 義
/
地方社會脈動
/
相關文章導覽
-
企業不能只累積自己的財富
-
近來社會上瀰漫著一股世代、階級之間的對立氛圍,其顯著的程度甚至直逼在政治上藍綠對立的態勢。也因此,不論是柯文哲市長上任後開始對所謂的「五大案」進行檢討,或是在討論國內薪資、稅制等問題時,內容總少不了「世代公平」、「分配正義」等字眼,我們看到中年世代與年輕世代對立、富人階級與一般人對立,乃至於軍公教與一般勞工之間也出現對立,深感憂心。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企業南向投資的困境
-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積極推動台灣經濟結構的轉型,加強分散投資風險,因而提出「新南向政策」,並以東協及南亞作為發展經貿對外關係的重點區域,但在此區域卻發生台塑河靜鋼廠因越南政府認定中部海域魚群死亡涉及汙染,被脅迫賠償5億美元,近日也發生立法委員蘇治芬在訪越旅遊行程中遭越南海關扣留登機證及護照,卡在河內機場達9小時的新聞事件,凡此均對政府新南向政策投下警訊。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修科技基本法 蔡英文:為創新除阻礙
-
總統蔡英文上午參加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時表示,產業界最常跟她抱怨「過時的法令為創新帶來的阻擾」,政府應該成為創新的推手,而不是阻礙,「要讓台灣走向新時代,政府要想辦法移除創新路上的小石頭」,科技基本法的修正,就是政府努力的第一步。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孫運璿自貿區夢想 一等40年
-
今年正值已故行政院長孫運璿百年冥誕,半世紀前,台灣面臨台美斷交、石油危機等困境,他帶領行政團隊推動十大建設、產業升級,為台灣奠定根基。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學者專訪/胡勝正:重視創新與在地就業
-
新政府以創新、就業、分配等民生議題為主軸,並選定亞洲矽谷、生醫、綠能、智慧機械、國防航太等五大產業作為創新經濟的基石,建議新政府聚焦國內投資做為檢視政策成效的標竿,因為投資代表企業對政策的認同,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也帶動消費者信心;更重要的是,創新—不論技術精進或新產品開發,都要靠投資體現,有國內投資才會創造在地就業,才有加薪的機會,經濟轉型才不至於落空。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