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為什麼見到臺灣就拐彎?
-
臺灣的「投資旱渴症」(in time of investment dearth)正在持續惡化,已嚴重銷蝕整體經濟成長動能,值得大家戚憂擔心。資金外逃,加上外人外資企業廠商之卻步不來投資,是造成過去二十臺灣經濟放緩,對外競爭力衰退,以至2015年經濟勢必定出現保一不保難局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抓住宿霧計畫 突破基建瓶頸
-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與後續的歐債危機之後,全球經濟邁向艱難的復甦之路,然而美國升息的時程,以及今年8月11日人民幣匯率下跌的衝擊,為復甦增添變數。各國無不亟於尋找促進成長的新動力源,其中,發展基礎建設投資被視為重要的成長動力源,受到亞太地區與全球的重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抓住大陸十三五內需商機
-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日前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畫的建議》,作為2016至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依據。雖未明訂經濟成長目標,然而在2020年達成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下,在當前全球經濟復甦時機不明之際,未來5年擴大內需推動成長的能量,將有助於實現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投資公建 為下波經濟發展鋪路
-
為挽救跌跌不休的股市、衰退出口及疲軟的經濟成長率,行政院會端出多項短期措施,包括寬鬆貨幣與財政擴張措施、配合立院修法解決證所稅爭議、增加政府投資及提高陸客來台自由行人數等,方向可認同,但不要預期有立竿見影效果。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救經濟/製造業服務化 服務業科技化
-
台灣已走過工業化與去工業化過程,進入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知識經濟體。過去靠不斷吸引國內外投資的實體資本累積與刺激製造業產品出口,做為成長引擎的高成長世代已經結束,未來是靠知識與人力資本累積來追求高附加價值產出和服務出口的時代。知識創新將是關鍵,而如何利用製造業優勢結合服務業特色,進行結構轉型實攸關成敗。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數位穿透
-
當代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自從1994年出版了創新的兩難後,陸陸續續又出了一系列有關創新的書籍,奠定了他在創新這個領域的泰斗地位。創新的兩難一書捧紅了Disruptive Innovation這個詞,這個詞的中文有許多版本的譯文:顛覆式創新、破壞式創新、突破式創新等,經營者或EMBA學生朗朗上口的創新,出現了各自表述的模糊、甚至混亂,除非從克里斯汀生的原始研究中一窺究竟,對話與實務探討恐怕淪為雞同鴨講。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數位轉型不再是一個選項 而是一個必備條件
-
數位科技快速發展下,各式新興應用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包含人臉辨識、電子支付、體感互動等,成為改變產業發展重要的一環。根據《2019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發布資料顯示,2018年臺灣中小企業家數為146萬6,209家,占全體企業97.64%。半數以上老闆年紀已超過50歲,甚至有17.4%超過60歲,二代接班已普遍成為企業現況。此刻,台灣企業界正面臨「創新、轉型、升級、接班」的機會與威脅。嚴格來說,每家公司,都正在面對「數位轉型」的重要議題。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數位創新的結構困境
-
逢甲大學講座教授兼跨領域設計學院院長佘日新教授撰文指出,當人工智慧的聲浪這些年被高喊入雲之際,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人所關切的自身利益,在民主社會中如何能匯聚為有利導入科技的數位制度,挑戰依舊不小!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林三貴:長照綠地 等待青年耕耘
-
「長期照顧是台灣最龐大的內需產業,社會企業是滿足這項需求的最好辦法。」勞委會職訓局局長林三貴長期關注社會就業問題,表示從就業角度看,有兩百多萬待照顧者的長期照顧產業,還是一大片等待耕耘的綠地,「歡迎青年投入」。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蔡總統拍胸 3招扭轉經濟5困境
-
總統蔡英文昨天指出,台灣傳統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刺激效果有限,企業轉型緩慢,市場熱錢竄流卻無處可去,導致台灣面臨嚴峻五大困境。這五大困境包括:負利率時代定存族利息縮水、銀行煩惱資金氾濫、超額儲蓄率逐年成長、企業投資卻反向衰減低迷不振、台股量能萎縮。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