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297 項資料符合搜尋條件。
過濾搜尋結果
項目類型






新的項目,自從…



排序條件 相關程度 · 日期 (新的優先) · 依字母順序
Article 打造矽文明 政府要搭台
國發會25日在桃園正式成立「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同時號召民間業者一同參與,籌組成立「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搶救產學斷鏈 「訂單式人才專班」啟動
產業人才出現斷鏈,引起各界關注,教育部為務實人力精進,決評選國內典範科技大學成立產業學院,配合企業需求規劃「訂單式人才培育專班」,初步將把工具機與精密機械零組件列為優先推動的產業。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一)──靜態與動態公平之辨
最近有些朋友想要參政,其所提「政見」之一,就是改善台灣社會的不公平。至於要怎麼做才能改善不公平,目前我所看到的論述還相當單薄,除了改革稅制之外,其他方面的政策構想並不多見。諾貝爾獎得主Stiglitz最近提出了改善美國不公平的三個解方,除了「稅制」一點有交集之外,其餘都未必與台灣情境契合。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二)──Dworkin的動態公平觀
我最喜歡的廿世紀哲學家Ronald Dworkin說,一個公平的社會應該要是endowment insensitive, ambition sensitive,真的是一語道破動態公平的核心概念。Ambition 是指個人的努力、發奮向上的拼勁。Endowment則是指諸如金湯匙之類無關個人努力的、生下來就給定的資源或機會。一個動態公平的社會,就是要使endowment的重要性降低、ambition的重要性提高。這,就是動態公平的最重要觀念。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三)──產金分離之必要
然而風險控管、金融檢查等管理,都只是消極被動面的、不涉及銀行主動違規意願的。如果銀行A的老闆甲自己也在經營X事業,那麼如果X事業面臨財務危機,而甲若要用銀行財務對X伸予特殊援手,甲的操作就會是積極主動的,甚至刻意迴避主管機關監督的。簡言之,甲既然同時是A與X的老闆,那麼甲自然會傾向把A銀行視為X企業的金庫。這樣,A銀行存戶的錢在甲的眼中,就是同為家族企業X的金庫。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四)──法人代表制之弊端
前文已論及「產金不分離會惡化動態階級流動」。以下我再談另外一個有利於富裕家族永保安康的規範──公司法27條的法人代表制。在法人代表制度下,許多大公司的董事全是其他公司或財團的「法人代表」,而非自然人。因此,某財團家族成員甲在X公司任負責人,如果因為違反金控法、證交法、內線交易、背信、詐欺,而被主管機關撤職,原本這是一個嚴重至極的處分,理論上是該剝奪該家族在X公司的經營權的。但是在法人代表制度下,甲自己被撤職沒關係,只要另外派甲的太太續做法人代表即可,其家族實力完全不受影響。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五)──家族公司治理之強化
家族企業的另一項問題,就是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如果家族企業的股票沒有公開發行,那麼社會對於其公司治理的要求可以比較低;但是一旦家族企業是上市上櫃公司,那麼社會大眾就是利益攸關者,我們對其公司治理就應該有較為嚴格的要求。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教育不能與經濟發展脫節
這幾年大學教師的研究數量屢創新高,但台灣競爭力與產業結構是否有跟著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有隨之強化嗎?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很難有肯定的答案。大學教育與台灣發展脫節,喪失學習效果,使得現在年輕一代所接觸與能夠發揮的經濟社會環境比上一代差,而且有愈來愈下降的傾向,因而產生世代間淪落的現象。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文創不是「一種」產業
上次專欄寫了文創的整體觀,雖然觸及一些主要問題,但最核心的兩個觀念仍未能說明白,此即文化與產業。 先說被誤解最多的「產業」。事實上,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絕大多數人都談「創意」很少人願意去談產業,彷彿一談,就俗了,低了。但恰恰是產業,決定了文化與創意的生死。 然而,現在的「文創產業」根本上就是許多種產業的合稱,每一種產業有各自的特性與市場,內容就非常分殊,不是一句話就能全包。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最夯的新興公司怎麼來的?
網路經濟興起帶動服務業創新,在科技產業的應許之地──美國矽谷,誕生了一批未上市但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傳奇性新公司,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將用戶拓展至全世界。依《經濟學人》雜誌上月調查,市值前四大美國新創公司分別為:網路叫車服務的Uber、旅遊住宿平台Airbnb、相片分享APP業者Snapchat,以及專研大數據資料的Palantir。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