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IMF上修全球今明年經濟成長率 台灣把握轉型機會拼2022年
-
編按:國際貨幣基金(IMF)周二(10月10日)公布最新經濟預測,儘管美國、英國、印度擴張乏力停滯,鑑於全球主要經濟體幾乎全面向上成長,IMF上修全球今明年成長率。同時台灣經濟成長率也上修至2%。對此份預測,國發會則表示,如果產業轉型成功,2022年可以看到成效,甚至超越IMF的預測。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台灣需要培育領導型企業
-
國內產業多以代工為主,有製造能力,但缺乏核心關鍵技術,容易被取代。觀察德國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他們擁有穩定的團隊、高度的創新精神,雖不起眼,但因在特定領域專注耕耘而擁有無可撼動的市場地位。因此政府希望師法德國,進一步培育並輔導具有技術、創新及品牌能耐,規模不大但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堅企業。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研發創新 要關注鄰國動態
-
隨著全球經濟局勢的此消彼長,經濟活動參與者日漸增多,世界各國經濟與科技發展軌跡各異,現行的創新研發國際化態樣與路徑已與90年代以前的傳統方式大異其趣,在創新研發國際化的演變史上,早期而言,國際企業從事研發國際化之主要動機為運用母國技術優勢,將其擴展至海外市場,以支援當地製造技術或在地化產品開發,此乃屬於單向的技術移轉或輸出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產業有轉型升級的急迫性
-
事實上,台灣產業研發強度不弱,全國整體研發經費投入,每年呈現穩定成長,專利申請在全球名列前茅,創新成熟度之國際評比亦有不錯的表現,這幾年在許多國家競賽的發明獎也獲獎無數,但這些成績為何仍無法有效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影響所及,不僅市場影響力無法提升,企業亦無法擁有足夠利潤以作未來投資,也造成人均國民所得長期停滯不前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蕭萬長:轉型以創新為核心
-
蕭萬長發表「以積極態度迎接未來挑戰-台灣的全球經濟戰略」專題演講,蕭萬長表示,台灣的經濟困境如果是景氣因素,只要靜待全球景氣復甦,經濟自然會好轉;反之如果是結構上的因素,目前的困難就不會自動消失。他認為,結構因素才是台灣經濟困境的關鍵。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教育不能與經濟發展脫節
-
這幾年大學教師的研究數量屢創新高,但台灣競爭力與產業結構是否有跟著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有隨之強化嗎?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很難有肯定的答案。大學教育與台灣發展脫節,喪失學習效果,使得現在年輕一代所接觸與能夠發揮的經濟社會環境比上一代差,而且有愈來愈下降的傾向,因而產生世代間淪落的現象。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新任國發會主委陳美伶 重新定位國發會
-
編按:原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接任國發會主委一職,在新主委的帶領下,國發會將如何重新被定位?又如何帶領台灣經建發展方向?以下收集相關報導持續追蹤觀察。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管中閔:產業結構改革才有救
-
管中閔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台灣不能重蹈「兩兆雙星」覆轍,限於國家預算及舉債上限,政府目前也沒辦法如大家期待,像南韓、大陸一樣,採用降稅、降息等措施提振經濟。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島國心態 難入區域整合
-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於馬習會後訪台,聚焦於政治敏感性較低的兩岸文化創意及養老產業的發展合作,並宣示支持兩岸青年創新交流,卻亦感嘆兩岸服貿協議未獲通過。言下之意是惋惜台灣較具優勢的產業無法在前進大陸上搶得先機,若各方仍將其言談視為軟性統戰而嗤之以鼻,則日前南韓國會批准中韓FTA並宣示爭取在年內生效、中港簽署CEPA架構下的服貿協議,就不能不較理性地加以關注。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經濟》吳敬璉: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靠改革
-
編按: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受到國際矚目,但大陸內部經濟同時面臨轉型的難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近日針對大陸的產業政策改革提出理論發展的建議。以下收錄演講全文。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