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201 項資料符合搜尋條件。
過濾搜尋結果
項目類型






新的項目,自從…



排序條件 相關程度 · 日期 (新的優先) · 依字母順序
非核即火 環團轟不該逼台電與民開戰
台灣缺電問題未解,台中火力發電廠只能重啟燃煤機組應急,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楊家法稱印證「非核即火」的發電方式。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COP21×企業】如何贏在低碳起跑點? 企業與氣候峰會觀察
對企業而言,氣候變遷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企業的經營決策除了市場敏感度、商品與服務的競爭力、資金運用與布局時機等企業本質條件外,目標市場的國家政策與法規可以為企業開放市場亦有可能因法規反而成為限制市場的力量,一個清楚且具長期穩定性的國家政策走向或法規變革發出的市場訊號,是企業在決定是否投入人力、資金等決策的重要依據。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COP23 懶人包】波昂氣候大會怎樣才算成功?
COP23全名叫做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第23屆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旨在「避免人類以危險的方式干擾氣候系統」——也就是阻止全球暖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COP23】一個美國,三種聲音:波昂氣候大會裡的美國論戰
今年6月1日川普總統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在全球氣候談判中的角色顯得尷尬而分歧。正在德國波昂舉行的第23屆氣候變遷會議場上,美國官方展區「美國角」 (American Pavilion) 罕見缺席。取而代之的是在談判區外頭數個充氣圓頂帳篷「U.S. Climate Action Dome」,由美國數個州政府、市長和企業人士組成的美國氣候聯盟設立,高調宣示就算川普退巴,美國「仍與世界同在」 (We are still in)。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COP23】野望2020前 COP23主要談判成果逐條看
COP23氣候談判17日於德國波昂落幕,討論如何落實在2015年簽署的《巴黎協定》。大會最後產出一份「非正式要點」,接續明年12月3-14日於波蘭卡托維茲市(Katowice)舉行的COP24大會,將以這份文件為討論基礎,預計將拿出《巴黎協定》的具體實施細則。針對COP23大會的共識及結論,美國智庫型環團 Center for Climate and Energy Solutions(C2ES)做了相當完整的逐條整理。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2020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大增260GW 再創歷史新高
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RENA)昨(6日)公布《2021年再生能源統計》,指出2020年全球新增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260GW,不僅連續兩年破紀錄,更比2019年的新增再生能源裝置容量176GW增加了近50%。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2030年減碳目標呼之欲出 拜登訂422地球日舉辦線上氣候峰會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實現他上任第一周的承諾,邀請全球40位國家領導人於4月22日地球日和次日4月23日參加線上領導人氣候峰會。這場峰會將進行現場直播,讓全球民眾觀看。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列管PM2.5細懸浮微粒 即日起生效
環保署今日發布空氣品質標準修正公告,增訂PM2.5(細懸浮微粒)空氣品質標準,標準值與歷次公聽會提出的草案相同,採用美、日標準,將24小時值訂為35μg/m3(微克/立方公尺)、年平均值訂為15μg /m3,是國際上已納入國家法規標準中最嚴格的。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列管PM2.5細懸浮微粒 即日起生效
環保署今日發布空氣品質標準修正公告,增訂PM2.5(細懸浮微粒)空氣品質標準,標準值與歷次公聽會提出的草案相同,採用美、日標準,將24小時值訂為35μg/m3(微克/立方公尺)、年平均值訂為15μg /m3,是國際上已納入國家法規標準中最嚴格的。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北京史上第一個「紅色空污預警」 強制汽車單雙號行駛、地盤立即停工
在最近一次霧霾中,北京35個監測站中有23個錄得六級嚴重污染,污染持續達5日,符合紅色預警污染維持3天以上規定;當局卻一直未有發出紅色預警,惹來爭議。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