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紓困申貸至少需準備21文件 民眾黨團:建分流平台更便民
-
編按:民眾黨團今(14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截至昨日中央提出舊有貸款展延、營運資金新增貸、振興資金貸款等3類紓困貸款內容,核准率都不到3成,呼籲政府紓困2.0必須有效分級、分流,才能真正讓有需要的中小企業、微型企業迅速讓資金到位,否則撐不過去就是倒。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7000億企業融資紓困方案出爐17張圖一次看
-
編按:行政院對外說明紓困規模1兆500億,針對紓困2.0執行後續每日出面向國人報告,6日聚焦7000億融資貸款,7日會是大家關心的勞工跟就業問題;8日則主要是財政部稅務問題,以及產業民眾都會有遇到的問題等。直至10日止,紓困融資核貸金額累積達四百億元。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疫情讓美國對華鷹派看到了打擊中國的機會
-
編按:《紐約時報》指出,去年2月,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發布一份報告警告稱,美國可能會將其醫療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拱手讓給中國,當時這個說法沒引起多少美國人的注意。盧比奧表示,現在這個時刻,以國家立場,必須要保留關鍵商品的生產能力,即便無法得到最具效率的結果。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亞太15國簽署RCEP 10年談判結出果實
-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尋求在覆蓋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和經濟產出的地區減少貿易壁壘,標誌著各方朝著地區經濟一體化邁出重要一步。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RCEP誕生 區域經濟對抗拉開序幕
-
歷經八年長跑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終於在15日簽署。RCEP誕生具有多重深遠意義,除了重塑全球經貿格局,也撼動各國產業供應鏈及企業布局,並推升成員國之間的政經關係。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RCEP簽署 開啟中國應對美國「對華政策」的新時代
-
據《金融時報》文章指出,上周亞太地區國家輿論普遍高度關注的重大事件是:東盟與中、日、韓、澳、新五國於11月15日簽署「地區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RCEP)。香港媒體11月13日評論這一協議的意義是:中國「突破美國包圍網」。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長 曹辛撰文表示,中國參與的「地區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簽署,標誌著中國已經開始公開應對美國對華政策的新時代。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台灣全球競爭力後退 行政院促加碼投資出三招
-
編按:目前台灣經濟發展遲緩,產業界也認為「5缺」嚴重,導致國內外投資都裹足不前,為此,行政院9/27日首次召開「加速投資台灣會議」,賴清德親自主持,並舉行記者會提出檢討辦法,呼籲各界加碼投資台灣。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胡勝正力推高齡化指數
-
編按:中經院董事長胡勝正接受8月2日媒體採訪表示,為因應人口結構老化、長照、年金改革的問題,將進行高齡化指數編制計畫。而為何會將高齡作為議題來討論,可於胡勝正在稍先對於日本的貨幣政策作反思見脈絡。以下整理摘錄相關報導。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全球「金融壓抑」 美元缺很大
-
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美國政府及央行大搞「金融壓抑(Financial Repression)」,將儲蓄從民間引向政府,使全球主要貨幣市場正大喊美元短缺,金融壓力指標亮起「黃燈」,銀行間美元拆款利率上升到2009年來最高水準。不僅使企業的融資成本升高,也間接對儲蓄者加稅。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央行利率連4凍 經濟成長上修
-
國內經濟穩健成長但無過熱,中央銀行昨召開第一季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政策利率「連四凍」,重貼現率維持1.125%的歷史低點。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何時升息要考慮經濟成長、通膨及資金移動,若經濟過熱導致出現通膨疑慮,以及美國升息影響國際資金移動,就會考慮升息。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