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土計畫法》專家會議
-
過去數十年,我國雖創造了經濟奇蹟,但奇蹟的背後卻也犧牲了部分自然資源,加以全球氣候變遷所引致的災害日漸嚴重,台灣近年重大天災如九二一地震及莫拉克颱風等,在在暴露國土容受力的脆弱及韌性都市建構之必要性,民國六十三年制定之《區域計畫法》(最新修正日為民國八十九年)已不符時代背景需求,政府每年在水土保持、防洪治水及救災預算愈編愈多,但災害反有日益嚴重趨勢,缺乏上位宏觀指導之全國國土計畫,除重複投資的空間規劃過於浮濫,國土資源的保育工作亦無法有效整合。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old)
-
整備農村環境,因應老化社會
-
高齡化社會現象,已經是全球先進國家的共同問題,老年化的社會問題,核心直指生產與照顧,意即一個國家生產人口減少,但是受照顧人口增加,就會變成入不敷出,甚至嚴重到國家財政崩解。台灣的農村老化較都市嚴重,許多地方已達14%以上或更高,農村具有多樣性角色,其重要性不僅是生產糧食,是自然保育景觀維護、孕育文化及休養身心的沃土。面對高齡化的農村課題,應透過農事與農技改良,並發展出適應老農工作及青年投入的農村環境。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old)
-
印度熱浪51°C破紀錄 引爆農民自殺潮
-
熱浪侵襲印度數週,創下51°C的破紀錄高溫。13省農作物枯萎,數百人死亡,數以萬計小農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土地,進入城市求生,更有不少農民不願屈居城市裡的貧民窟,選擇自盡。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傳統作物耐得住氣候衝擊 花蓮農改場積極向部落取經
-
面對風災、寒害種種極端氣候衝擊,台灣農業戰鬥力可能隱藏在原鄉部落中!花蓮場去年成立的「原住民農業研究室」,積極向部落尋求傳統作物種原,這些長期馴化、經過環境歷練,藏種於部落的原生作物,有望成為極端氣候下糧食安全的解方。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終結產銷失衡,農委會10億打造北中南物流完整冷鏈
-
針對媒體近日不斷報導香蕉、鳳梨崩盤,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今(19)日再度召開記者會表示,「跟實際狀況有差異。」產地青蕉價格目前已回升9元至13元;鳳梨也創下六年來最佳出口量。強調並無兩岸因素導致出口受阻問題,「不實報導會影響農民收益。」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全台4852鄉村區缺整體規劃
-
全國國土計畫已提送行政院國土計畫審議會審議,預計今年5月1日前正式公告實施,其中農地總量確定劃設為74萬至81萬公頃,但各縣市到底要負擔多少農地仍是爭議,農業大縣紛紛提出不滿,而曾任農委會副主委、現為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主任的林國慶也指出,這是個警訊,應該朝向公平正義方向努力。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農業災損去年飆上355億,從氣象到防災,如何打造「韌性農業」?
-
當天災頻度、強度增加,近五年來,平均每年農林漁牧農損金額高達137億,105年一年災損更飆上355億,相較過去二十年來平均農損金額大多落在70、80億之間,只能用「暴增」二字形容。看天吃飯的農業該如何正視氣候變遷、天氣變化加劇的未來?或許,「韌性」才是王道。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林盛豐:台灣要變成進步的國家,此時重點在農村
-
台灣農村面臨日益嚴峻的危機,從農村體質衰弱,人口外流、產業衰退,到外在勢力掠奪,農地上長出農舍、違章工廠等。國際知名導演劉嵩、監察委員林盛豐十年前開始醞釀,期望找尋各國農村的典範,以「遠見、永續」為角度,探索農村發展的可能性,激起台灣社會對農村的想像。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農夫無田種!不種田改種電 綠電變相掠奪農地
-
為了發展綠電,2013年起農委會開放農地種電,因為出租農地給能源公司比種田賺的多,幾年下來,國內農業大縣雲嘉南等地的田裡就長出一塊塊太陽能板,從高空俯瞰宛如一顆顆青春痘,底下暗藏「假種田真種電」亂象,不只雞舍沒有雞、菇寮不產菇,土地也被鐵板遮住陽光,陰暗潮濕作物無法生長,造成可用農地越來越少,新聞深一度來帶您來看變相的「農地掠奪」。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農業如何形塑國際品牌? 曹啟鴻:永續農法加保育價值
-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就任半年來,擴大有機農業法的內涵,力推友善環境的農法,並以此打造台灣農業品牌,提升競爭力、立足全球。身為台灣保育主管機關首長,他示範了保育的可能性:增加環境韌性、讓產業得永續。而他相信,保育不是抽象概念,是深入骨子裡的精神與價值。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