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台農地 土壤正在「慢性自殺」
-
「台灣農地就像躺在加護病房,只剩農藥、化肥兩根呼吸管在維繫生命。」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說,台灣現今以農企業為主流,往往忽略生產之外,糧食安全、生態環境等外部成本,想要落實友善土地,將是一場「觀念的革命」。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全台4852鄉村區缺整體規劃
-
全國國土計畫已提送行政院國土計畫審議會審議,預計今年5月1日前正式公告實施,其中農地總量確定劃設為74萬至81萬公頃,但各縣市到底要負擔多少農地仍是爭議,農業大縣紛紛提出不滿,而曾任農委會副主委、現為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主任的林國慶也指出,這是個警訊,應該朝向公平正義方向努力。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全國農地總量遭地方反彈 農委會:中央財政應回饋農業縣
-
近年農地不斷流失,為維持全國糧食安全,「全國國土計畫」(草案)預計將農地總量控管在79萬公頃。不過,農業大縣如台南、雲林、屏東卻跳出來反對大量畫設農地,恐限制地方發展。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全球土壤沃度達頂峰 未來只怕更缺糧
-
隨城市擴張和人口爆炸,土壤劣化是人類21世紀最迫切的危機之一。權威科學家在《科學》期刊上指出,目前全球土壤肥沃度即將抵達高峰,並開始走下坡,威脅本世紀的全球糧食供給。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全球暖化致小麥減產 升溫1度產量掉6%
-
22日發表於《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的新研究顯示,全球小麥產量可能因為氣候持續暖化而顯著減少。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外新聞
-
全球物聯網時代,農業走向智慧
-
近十年被稱為物聯網時代,全球商機上看1.5兆美元,各行各業紛紛投入資源做數位化發展,而台灣農業在研發技術佔有優勢上,是否能跟上這股趨勢,結合跨領域知識,升級成4.0智慧農業?農委會提出「蝴蝶蘭、種苗、菇類、稻作、農業設施、溯源農產、海洋漁業、養殖漁業、家禽和生乳產業」等十大產業作為先驅,並結合「智農聯盟、智慧設施和技術整合平台」作為發展策略。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卡關20餘年 《國土計畫法》今三讀通過
-
18日,立法院本屆院會的最後一天,《國土計畫法》在立委邱文彥、林淑芬、環境律師詹順貴及惜根台灣協會等公民團體堅持努力下,終獲三讀過關。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善用伏流水,屏東二峰圳九十年不曾斷水 每天穩定供水八萬多公噸
-
最近台灣面臨乾旱危機,許多水庫蓄水量不到六成,乾涸見底。但九十年前由日本技師鳥居信平建造的二峰圳,以「地下水庫」方式收集河床下的伏流水,每天供應8.2萬噸的水給下游,比一座白河水庫還多。水資源專家丁澈士認為,台灣應多運用伏流水 取代蓋水庫為主的水資源政策(圖:二峰圳豐沛水源。圖片來源:屏東社區營造中心)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地方反對農舍修法?全國農業首長會議未見砲聲 氣氛出乎意料祥和
-
農舍修法引發台東與南投等地農會與民意代表反彈,揚言透過該縣市農業首長在昨天的全國農業首長會議當中要向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陳情。原本預期現場會砲聲隆隆,沒想到現場氣氛卻十分平和,據了解,出席座談會的地方農業行政代表多鼎力支持該項政策,甚至有代表要求該項行政命令的農民定義必須更明確,好讓地方單位配合執法。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打造新農業 農委會推動農業創新專法
-
編按:行政院於8日拍板新農業創新方案,方案以提升農民收入、增加糧食安全及及提升食品安全為三大主軸,並推出糧食安全、穩定農民收益、對地綠色給付、增加農產品內外銷多元十大重點政策及策略。以下整理相關報導,持續觀察追蹤政府對於農業轉型的政策。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