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籍藍白領勞工 大鬆綁
-
攬才另闢綠色通道!行政院會今(3)日將通過鬆綁外籍白領、藍領和僑外生等三大類在台工作限制,其中工作9年以上外勞可採評點制,申請轉為「外籍藍領技術人才」留台,可不受留台12年大限。政院預估一年可因此多招募,或留下6、7,000名外籍人才。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青農夫婦磨專業 最怕缺工沒未來
-
農業風險大,得與天搏鬥,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卻能讓一對沒錢、沒地、也沒經驗的「啥攏嘸(三無)」青農夫婦—吳睿娟、楊忠錦—義無反顧地撩落去,農業究竟有什麼魅力?直爽的他們說:「我們相信農業若好好經營是可以賺錢、傳承下去的。」但缺工也讓這對青農夫婦對未來不敢樂觀,楊忠錦說,缺工狀況再嚴重下去,變相限縮農民只能經營小規模餬口,不敢放受增加面積,不只是個人的損失,也將換來產業的萎靡。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我見我思-失落的世代
-
台灣其實也有「失落的一代」的危機─雖然數字上顯得沒那麼嚴重。台灣上半年平均失業率四.一七%,但廿到廿四歲青年的失業率則達十二.三%;薪資原地踏步十多年…。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整備農村環境,因應老化社會
-
高齡化社會現象,已經是全球先進國家的共同問題,老年化的社會問題,核心直指生產與照顧,意即一個國家生產人口減少,但是受照顧人口增加,就會變成入不敷出,甚至嚴重到國家財政崩解。台灣的農村老化較都市嚴重,許多地方已達14%以上或更高,農村具有多樣性角色,其重要性不僅是生產糧食,是自然保育景觀維護、孕育文化及休養身心的沃土。面對高齡化的農村課題,應透過農事與農技改良,並發展出適應老農工作及青年投入的農村環境。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old)
-
整備農村環境,因應老化社會
-
高齡化社會現象,已經是全球先進國家的共同問題,老年化的社會問題,核心直指生產與照顧,意即一個國家生產人口減少,但是受照顧人口增加,就會變成入不敷出,甚至嚴重到國家財政崩解。台灣的農村老化較都市嚴重,許多地方已達14%以上或更高,農村具有多樣性角色,其重要性不僅是生產糧食,是自然保育景觀維護、孕育文化及休養身心的沃土。面對高齡化的農村課題,應透過農事與農技改良,並發展出適應老農工作及青年投入的農村環境。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
-
文創不是「一種」產業
-
上次專欄寫了文創的整體觀,雖然觸及一些主要問題,但最核心的兩個觀念仍未能說明白,此即文化與產業。
先說被誤解最多的「產業」。事實上,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絕大多數人都談「創意」很少人願意去談產業,彷彿一談,就俗了,低了。但恰恰是產業,決定了文化與創意的生死。
然而,現在的「文創產業」根本上就是許多種產業的合稱,每一種產業有各自的特性與市場,內容就非常分殊,不是一句話就能全包。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朱敬一導讀/30年內全球8成財富 1成人掌握
-
貧富不均漸趨惡化已是當前極受熱議的問題。《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皮凱提從稅收與遺產紀錄著手,蒐集整理橫跨廿幾個國家、長達兩百多年的數據資料,分析全球財富分配動態,從中提出詮釋。過去主流意見認為,分配不均的情況會因經濟發展而減低;但皮凱提指出,資本主義經濟曾出現貧富差距縮小,是因兩次世界大戰與大蕭條摧毀財富積累,及當時的高累進稅政策。如今,各國政府應積極改革稅制,減低財富過度集中的趨勢,否則將危害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譯本將由衛城出版於十一月五日推出,本報特提前刊出書摘與書評,以饗讀者。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朱敬一專欄:誰讓台灣不開心?─再談台灣的產業政策
-
這幾年台灣人年終票選年度代表字,得高票者或是「悶」、或是「苦」、或是「假」、或是「黑」,反正沒什麼好字。「黑」與「假」大概反映台灣人民對黑心廠商造假豬油牛油的深惡痛絕,而「苦」與「悶」呈現出大家對十五年薪資凍漲、貧富不均、年輕人一屋難求的無奈與焦慮。在這種社會氛圍之下,似乎人民只能期待一些小確幸,而對於整體的、大結構的經濟翻轉,根本不抱期望。這樣的絕望感,是所有執政者最最需要警惕的。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邁向新社會型態 專家建議 以房養老+三代同區 高齡新思潮
-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14日舉行「高齡社會下的韌性都市、健康家園」系列座談,與談人前教育部長黃榮村、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胡勝正、前衛福部國健署署長邱淑媞、前台北市政府交通局長濮大威、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及國立海洋大學教授邱文彥一起合影。
目錄位置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座談會刊登] 一起回家看後山原鄉
-
有鑑台灣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尤其偏鄉後山,勢必影響國家永續發展。推動高齡友善社會應由公部門帶頭,引領私立機構、民間社團共同打造,老年照顧在各縣市、鄉鎮是關鍵,在地人的投入是核心。由於涉及社經資源大量注入,中央政策須明確,地方須因地制宜,執行紮實而不虛華。
目錄位置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