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話
- 專欄對話
-
勞資抗爭暫歇 市場機制登場
許 嘉棟 — 2016年12月23日針對勞工休假規定所提出的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先是引發勞資雙方間之爭論,其後演變成資方之不滿、退出協商,以及勞團之抗爭,最終在12月中旬於擾嚷、爭議聲中,完成立法院三讀。
閱讀全文
趕走隔離但平等的幽魂
王 健壯 — 2016年12月05日從來沒有想到,民權運動史上最響亮的那句口號「隔離但不平等」,竟然會在廿一世紀的台北街頭響起。 「隔離但平等」這句口號,是種族歧視者把歧視合理化的一個幌子。他們在心態上把非我族類的人視為次等族群,手段上卻是以形式的假平等,達到實質上真隔離的目的。亦即,隔離是真,平等是假;隔離是制度,平等卻不存在。
閱讀全文
川普現象的經濟政策意涵
許 嘉棟 — 2016年11月24日川普於去年6月宣布參選美國總統共和黨提名人。在開始各界並不把他當一回事,不料他的聲勢扶搖直上,越來贏得越多人的支持。由於他的背景(政治素人)、作風(粗俗)、言語(直言無忌)與政策主張(反傳統、反菁英、衝撞現有體制、依直覺提政策)等跟其他參選人或傳統政治領袖明顯有異,但這些特質卻又似乎迎合美國許多選民的喜好,媒體乃將之稱為「川普現象」。
閱讀全文
全世界都正面臨威瑪時刻
王 健壯 — 2016年11月07日近六十年來,美國媒體曾經犯過三次歷史性重大錯誤,五○年代對麥卡錫主義的姑息,本世紀初對反恐戰爭的無條件支持,及近兩年對川普崛起的推波助瀾。麥卡錫主義戕害美國民主之深,史無前例。參議院的麥卡錫小組與眾議院的非美活動委員會,儼然議會專制,政界、學界、新聞界與演藝圈各個領域中,因受議會迫害而造成的悲劇不計其數;那是美國民主的黑暗年代。
閱讀全文
違憲擴權不是憲政慣例
王 健壯 — 2016年10月26日替蔡英文決策協調會報辯護的人,常拿陳水扁的九人小組與馬英九的五人小組作比較,認為這是憲政慣例。但這三位總統的三個外掛會議,其實是形同而實異。
閱讀全文
凱達格蘭大道上的愛麗榭宮
王 健壯 — 2016年10月11日首次召開的「執政決策協調會報」結束後,總統府對外發布了一張會報現場照片。這張無聲的照片其實隱含風雷之聲,關心憲法有關總統權力的人,「於無聲處聽驚雷」,對憲政史上這聲乍響不可能無感也無憂。
閱讀全文
朱敬一台大演講相關報導(0922)
朱 敬一 — 2016年09月23日編按:中研院院士朱敬一22日晚間於台大以"我的學思歷程"為題進行演講。講座內容談論到「台灣社會各個面向的不公平」,他也對現正熱烈討論的年金改革議題發表看法。
閱讀全文
杭州峰會一舉跨越三道歷史分水嶺
朱雲漢 — 2016年09月22日上個月由中國大陸主辦的G20集團杭州峰會是一場開啟歷史新頁的盛會,這場峰會必定成為21世紀全球秩序重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次G20領袖會議達成對多項政策綱領文件的共識,等於正式啟動了全球經濟合作機制的系統性改革,也標誌了人類歷史正式告別以西方為世界中心的時代。
閱讀全文
蔡總統又犯了侵官錯誤
王 健壯 — 2016年09月21日如果媒體報導屬實,徐國勇接任行政院發言人是由總統欽點,則蔡英文無疑又犯了侵官的錯誤。在角色功能上,內閣發言人等同於閣揆的身外化身,他的任免屬於閣揆權責,總統即使不滿意他的表現,也不宜逕行決定更換,更不宜欽點接任人選,否則就是侵官,侵犯了行政院長的官守,而官守的白話文,就是權力分際。
閱讀全文
稽核不彰 董事會無為
王 伯元 — 2016年08月30日兆豐銀行紐約分行沒有遵循美國洗錢防制法規定而遭重罰,震驚國內,也暴露出很多金融單位在內部稽核、法令遵循及公司治理上的不足。台灣很多不良企業也有同樣狀況,因內部稽核不彰,往往要等到公司有大量虧損或資產被淘空,或弊端已大到掩藏不住,才會被揭發,錯過了亡羊補牢的最佳時機。
閱讀全文
歐洲的夢魘才剛開始
朱 雲漢 — 2016年08月23日儘管從奧巴馬到默克爾,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到美聯儲主席,從索羅斯到眾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投票前夕都異口同聲警示英國“脫歐”的嚴峻後果。但這些西方社會主流精英已經徹底失去了基層民眾的信任,再多的理性說服與柔情呼喚,都勸阻不了心意已決的“疑歐”選民。
閱讀全文
「文化台獨」之我感
王 伯元 — 2016年08月06日台灣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除了原住民外,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在不同的時間點自大陸移民到台灣,幾百年來華夏中原的文化包含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風俗習慣,隨著先民播遷到這塊土地上生根、茁壯。歷史的延革更讓台灣文化融入了原住民文化的純真樂觀、西方文化的創新活潑,以及日本文化的樸實嚴謹,展現出多元而豐富的內涵。
閱讀全文
中華文化 要拱手讓給越、韓?
王 伯元 — 2016年08月02日最近一個月內去了越南及南韓,心中頗有感觸。這兩個地方雖然現代化的程度不同,但都具備強烈的企圖心,積極躍進。但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倒不是他們的經濟成長,而是兩個國家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及珍惜。其實不只這兩地,幾乎所有亞洲國家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受過中華文化的影響及薰陶。
閱讀全文
施振榮:打造台灣成為創新矽島
施 振榮 — 2016年07月11日新政府欲推動台灣成「亞洲矽谷」的政策,各界爭論不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指出,台灣應以「矽島」為定位,打造「創新矽島」,其中關鍵要素包括對外國人來台工作是否方便、有誘因,及國內對創投、天使基金等資金機制的友善程度,還有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容錯文化等,都還有賴新政府積極建構。
閱讀全文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的再思考
來源: 聯合報 — 2016年07月03日編按:民進黨全面執政後積極在立法院推動"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簡稱"促轉條例")。條例的四大任務為「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及「處理不當黨產」。此外,並設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也因此引起社會多方疑慮。針對此,輿論有所批判。
閱讀全文
蔡英文該跳出來說不許做
王 健壯 — 2016年07月03日以色列最高法院前任院長巴拉克(Aharon Barak)講過這樣一句話:「對於多數人的權力,必須有嚴格而正式的限制,『沒有做』(It is not done)的概念需要一個更明確的表達,那就是『不許做』(It is forbidden)」。
閱讀全文
中研院「解甲歸田」 併入大學
來源: 聯合報 — 2016年06月28日這幾個月來中研院因浩鼎事件及新院長的遴選,鬧得滿城風雨,直到最近新院長底定並辦理交接,爭議才暫告一段落。各界,包括中研院院士們,對院內評議會的存廢有頗多意見,而我卻想針對中研院的制度及功能提出一些看法。
閱讀全文
- 疫情專欄
- 余紀忠
- 余範英
- 李鴻源
- 於幼華
- 黃榮村
- 葉俊榮
- 王汎森
- 朱雲漢
- 南方朔
- 錢永祥
- 王健壯
- 陳添枝
- 許嘉棟
- 林聖芬
- 王伯元
- 朱敬一
- 歐陽嶠暉
- 何志欽
- 施振榮
- 楊日昌
- 李永展
- 洪奇昌
- 林建甫
- 王健全
- 林盛豐
- 林谷芳
- 周延鵬
- 郭正亮
- 潘罡
- 朱思潔
- 康復明
- 尚榮康
- 牛繼聖
- 柯佳吟
- 陳可慧
- 環境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