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話
- 專欄對話
-
彭總裁沒說的3帖經濟速效藥
來源: 馬凱,聯合報 — 2015年08月21日在台灣經濟情勢急轉直下的時刻,各界殷殷期盼央行總裁彭淮南指點迷津。彭總裁不負眾望,於廿日行政院院會中開出了拚經濟的藥方,深受各方重視,除了所主張寬鬆貨幣與擴張性財政政策,還包括積極開拓東南亞市場,努力引導超額儲蓄轉為投資,石化產業政策應明確,以及兩岸產業合作以分享大陸經濟紅利等。
閱讀全文
最夯的新興公司怎麼來的?
來源: 朱雲鵬,中時電子報 — 2015年08月20日網路經濟興起帶動服務業創新,在科技產業的應許之地──美國矽谷,誕生了一批未上市但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傳奇性新公司,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將用戶拓展至全世界。依《經濟學人》雜誌上月調查,市值前四大美國新創公司分別為:網路叫車服務的Uber、旅遊住宿平台Airbnb、相片分享APP業者Snapchat,以及專研大數據資料的Palantir。
閱讀全文
擴出口不如振內需
許 嘉棟 — 2015年08月13日進入21世紀以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受到多種因素之影響欲振乏力,甚至呈現逐漸走低之趨勢;平均年經濟成長率由1990年代的6.63%,下降至2000-2014年的4.03%。7月底主計總處發布今年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只有0.64%;其中商品及服務之輸出(以下簡稱出口)萎縮1.30%,以致淨出口(出口減進口)對實質GDP成長的貢獻為負值的2.07%;幸賴國內需求實質成長3.03%,對GDP的增長貢獻了2.71%,方使經濟成長率能維持正值的0.64%。
閱讀全文
尋找台灣特色的長照
來源: 薛承泰,中國時報 — 2015年07月20日我國在2003年開始步入「超低生育率階段」,至今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2%,相較歐洲平均達17%,日本達25%,高齡化不算快,可是因生育率60年來下降迅速,二次戰後嬰兒潮人數相對較多,加上壽命延長,從現在開始的20年台灣「高齡化」速度將快得驚人!
閱讀全文
大陸股市風波之啟示
許 嘉棟 — 2015年07月20日大陸股市近期的大幅震盪,對大陸股市主管機關及投資人必定起了相當大的震撼作用,讓他們上了寶貴的一課。以上海上證指數為例,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只花1年時間,指數即上漲了約1.6倍;但在緊接著的一個月(至7月8日),卻一路慘跌幾達三分之一。在驚嚇之餘,迄7月8日止,有超過一半的上海、深圳兩市股票,申請停牌(暫停交易)以避跌。
閱讀全文
這一刻,就是答案
王 健壯 — 2015年07月19日一位電視台女主播採訪木村拓哉時,因為言行失當而備受責難,有人說她未使用敬語明顯失禮,也有人嘲諷她記者像粉絲,有失專業。但半吊子的日語,以及角色分際的混淆,都是可改進的技術問題,並不是這位主播犯下的最大錯誤;她採訪木村後,在個人臉書上寫的那句:「如果問我為什麼從事新聞業?這一刻,就是答案!」才是錯得讓人心驚膽跳的本質問題。
閱讀全文
「心」的呼喚
余範英 — 2015年06月18日近十年來在全球化下,知識經濟發展加速,科技與資訊網絡的推進,文化交流頻繁。今日的一切都快到不及消化,往日的個人生活經驗進入新世代,簡訊把思念貼化為沒有温度的文字,原本聽得到聲音看不見表情,現在可藉科技縮短地域送上影像。
閱讀全文
運用國家力量 強化半導體競爭力
來源: 王伯元,工商時報 — 2015年06月17日半導體產業可說是台灣目前的明星優勢產業,單以2014年而論,台灣總體IC產值就超過2.2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總銷售值達全球半導體市場22%、總IC市場26%。以全球產值排名,台灣僅次於美國,坐二望一。
閱讀全文
遺贈稅:2500字說清楚、講明白
來源: 朱敬一 — 2015年06月15日2009 年調降遺產贈與稅迄今,已經六年多了,終於有媒體提出呼籲,認為應該要重新檢討調高稅率。我曾經斷斷續續講過幾次有關遺贈稅的理論基礎,但是每次都限於篇幅而不完整。現在,就讓我把遺贈稅的理論基礎與當年醜態一次講清楚,希望能對現在調高遺贈稅的共識有些幫助。
閱讀全文
企業不能只累積自己的財富
來源: 林建甫,中時電子報 — 2015年06月02日近來社會上瀰漫著一股世代、階級之間的對立氛圍,其顯著的程度甚至直逼在政治上藍綠對立的態勢。也因此,不論是柯文哲市長上任後開始對所謂的「五大案」進行檢討,或是在討論國內薪資、稅制等問題時,內容總少不了「世代公平」、「分配正義」等字眼,我們看到中年世代與年輕世代對立、富人階級與一般人對立,乃至於軍公教與一般勞工之間也出現對立,深感憂心。
閱讀全文
朱敬一專欄:長照─要吃多少麵,就得煮多少麵條
來源: 朱敬一,風傳媒 — 2015年05月27日「長照法」三讀通過了,但是真正關係長照執行的「長照保險法」還沒審議。我的意見很簡單:先別急著審;先讓我們把「長期照護」的社會保險本質弄清楚。以下,我從幾個基本數字開始談;先說數字、再講觀念。
閱讀全文
文創不是「一種」產業
來源: 楊渡,中時電子報 — 2015年05月27日上次專欄寫了文創的整體觀,雖然觸及一些主要問題,但最核心的兩個觀念仍未能說明白,此即文化與產業。 先說被誤解最多的「產業」。事實上,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絕大多數人都談「創意」很少人願意去談產業,彷彿一談,就俗了,低了。但恰恰是產業,決定了文化與創意的生死。 然而,現在的「文創產業」根本上就是許多種產業的合稱,每一種產業有各自的特性與市場,內容就非常分殊,不是一句話就能全包。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五)──家族公司治理之強化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 2015年05月20日家族企業的另一項問題,就是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如果家族企業的股票沒有公開發行,那麼社會對於其公司治理的要求可以比較低;但是一旦家族企業是上市上櫃公司,那麼社會大眾就是利益攸關者,我們對其公司治理就應該有較為嚴格的要求。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四)──法人代表制之弊端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 2015年05月20日前文已論及「產金不分離會惡化動態階級流動」。以下我再談另外一個有利於富裕家族永保安康的規範──公司法27條的法人代表制。在法人代表制度下,許多大公司的董事全是其他公司或財團的「法人代表」,而非自然人。因此,某財團家族成員甲在X公司任負責人,如果因為違反金控法、證交法、內線交易、背信、詐欺,而被主管機關撤職,原本這是一個嚴重至極的處分,理論上是該剝奪該家族在X公司的經營權的。但是在法人代表制度下,甲自己被撤職沒關係,只要另外派甲的太太續做法人代表即可,其家族實力完全不受影響。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三)──產金分離之必要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 2015年05月20日然而風險控管、金融檢查等管理,都只是消極被動面的、不涉及銀行主動違規意願的。如果銀行A的老闆甲自己也在經營X事業,那麼如果X事業面臨財務危機,而甲若要用銀行財務對X伸予特殊援手,甲的操作就會是積極主動的,甚至刻意迴避主管機關監督的。簡言之,甲既然同時是A與X的老闆,那麼甲自然會傾向把A銀行視為X企業的金庫。這樣,A銀行存戶的錢在甲的眼中,就是同為家族企業X的金庫。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二)──Dworkin的動態公平觀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 2015年05月20日我最喜歡的廿世紀哲學家Ronald Dworkin說,一個公平的社會應該要是endowment insensitive, ambition sensitive,真的是一語道破動態公平的核心概念。Ambition 是指個人的努力、發奮向上的拼勁。Endowment則是指諸如金湯匙之類無關個人努力的、生下來就給定的資源或機會。一個動態公平的社會,就是要使endowment的重要性降低、ambition的重要性提高。這,就是動態公平的最重要觀念。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一)──靜態與動態公平之辨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 2015年05月20日最近有些朋友想要參政,其所提「政見」之一,就是改善台灣社會的不公平。至於要怎麼做才能改善不公平,目前我所看到的論述還相當單薄,除了改革稅制之外,其他方面的政策構想並不多見。諾貝爾獎得主Stiglitz最近提出了改善美國不公平的三個解方,除了「稅制」一點有交集之外,其餘都未必與台灣情境契合。
閱讀全文
為金融的進口替代喝釆
來源: 朱雲鵬,中時電子報 — 2015年04月30日進口替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台灣製造業在1950年代曾經歷進口替代,當時以國產的消費品替代進口產品,建立了本土的幼稚工業。但是本土市場很小,生產成本很高,如果想進一步發展需要依靠外銷。於是在1960年,政府開始讓匯率貶值,並將原本對不同商品實施不同匯率的「複式匯率」改為「單一匯率」
閱讀全文
[抗旱專題] 田秋堇-組織再造 未整合水土林 河川缺流域管理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15年04月17日如果人民不知道水的危機,政府做什麼都沒有用。過去我強力反對湖山水庫興建,環保團體說服我,每一個水庫都有壽命,每蓋一個水庫,就搶奪後代子孫的機會。若不讓人民知道水庫的壽命,也就無法和人民談水價,一旦水庫壽終正寢,水價將是天文數字。
閱讀全文
[抗旱專題] 歐陽嶠暉-由水價結構談水資源效率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15年04月16日台灣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生活及工業用水量持續增加、自來水及灌溉用水供水效率偏低、自來水輸配水管線老化、灌溉系統漏損嚴重、自來水水價偏低、自來水公司不僅無財源進行減漏更新,甚至虧損。
閱讀全文
- 疫情專欄
- 余紀忠
- 余範英
- 李鴻源
- 於幼華
- 黃榮村
- 葉俊榮
- 王汎森
- 朱雲漢
- 南方朔
- 錢永祥
- 王健壯
- 陳添枝
- 許嘉棟
- 林聖芬
- 王伯元
- 朱敬一
- 歐陽嶠暉
- 何志欽
- 施振榮
- 楊日昌
- 李永展
- 洪奇昌
- 林建甫
- 王健全
- 林盛豐
- 林谷芳
- 周延鵬
- 郭正亮
- 潘罡
- 朱思潔
- 康復明
- 尚榮康
- 牛繼聖
- 柯佳吟
- 陳可慧
- 環境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