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國會改革要貫徹轉型正義

來源: 林濁水,自由評論網 2016年02月02日

我國的國會之亂既然源於體制上威權遺留、民主化過程的權宜、民粹體制三大亂源,那麼扣緊當前時代意義的國會改革,其核心精神毫無疑問的便是貫徹轉型正義。只有透過轉型正義精神的貫徹,揚棄來自三大亂源的怪異殘留,國會才可能真正的脫胎換骨,成為「正常國家的國會」。可惜這樣的精神在既有的各黨團方案中仍然不見其彰顯。 閱讀全文

溝通是加入TPP的成功關鍵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6年01月26日

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是國家未來重要的工作。2014年TPP的12個成員國經濟產值,占全球比重約36%,貿易額達全世界30%以上,占我國貿易額亦高達35%左右。加入TPP是開拓市場,脫離當前貿易連11黑經濟困境的重要方法。但加入TPP有許多高難度挑戰,如何解決問題,政府應該未雨綢繆。 閱讀全文

「加薪帶動經濟成長」真是諾貝爾獎得主的主張嗎?

來源: 朱敬一,風傳媒 2016年01月06日

2014年元月確實有600多位美國經濟學者聯名寫信給美國總統,信中有三個重點。第一是說美國基本工資已經5年未調整,建議要每年調整時薪0.95元,連續調3年,希望2016年能夠達到10.10美元。第二是分析如此調薪能造福多少低薪者,能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第三是強調美國調升基本工資對失業率的影響很微小,不致於有後遺症。 閱讀全文

頂新案之省思

來源: 許嘉棟,工商時報 2015年12月25日

頂新案之發展,除了法院的一審判決涉及現有法令是否週全與檢方舉證是否不足之爭議,還暴露國內諸多問題,值得國人冷靜省思。首先是如何維護食品安全問題。政府對食安之維護當然責無旁貸,但以政府人力與財源之有限,待處理與支出之事務又多,縱使政府可雷厲風行地整頓食安問題於一時,欲求其長期持續投入大量資源為食安把關,恐難寄以厚望。 閱讀全文

央行想對市場說什麼?

來源: 梁國源,工商時報 2015年12月18日

美聯準會的最新升息決定、央行昨(17)日第四季理事會上降息半碼,走出分歧的結果。美聯準會升息之前,市場已有明確共識,12月會升息1碼,尤其經過9月經驗,此次市場更為明確,「聯準會不希望市場有任何『意外的反映』」。相對上,我央行昨天的降息決議,就讓國內市場非常意外! 閱讀全文

極簡能成為主義嗎?─不同角度分析Sunstein的貢獻

朱 敬一 2015年12月16日

在科學方法論的感染下,現在許多社會學科甚至人文學門的研究,都走向輕薄短小的岔路。他們的著作有一些像Sunstein所描述的「司法極簡主義」:處理的問題不要大、分析的層次不要深、涵蓋的範圍不要廣。這樣的極簡主義,敵人比較少、評審比較不會有負面意見、發表的文章數也會比較多,容易升等,也容易得到學術勳章。某日午餐時我向Sunstein開玩笑說,這是一種「學術極簡主意」,是科學方法論影響下的病態產物。 閱讀全文

盡速通過貨貿 對抗經濟逆境

來源: 林建甫,聯合報 2015年12月11日

台灣出口成長率出現連續十個月負成長,更是連續六個月雙位數衰退。另外,南韓國會通過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南韓政府並爭取在近日內就要走完流程,力求於今年內生效。預計到明年一月,約有逾六成產品關稅啟動調降,此舉雖然短期影響有限,但中長期對我國產業的衝擊不可小覷,對未來在大陸的競爭更是雪上加霜。幸好我們也有秘密武器,但國人應趕快拿出來備戰。 閱讀全文

2015年永續發展獎評選心得

2015年永續發展獎評選心得

余範英 2015年11月24日

面對忐忑複雜又多元的世代,全球觀念、經貿、技術、人才流動….乃至疫病流行,正以驚人的速度與強度跨域、跨國、跨文化;在新資訊衝擊的當下,面對機制轉換的不確定性,在環境恣意破壞的發展中,伴隨的苦果與挑戰肆起... 閱讀全文

向年輕人致歉

來源: 王伯元,聯合報 2015年11月21日

最近在台大做了兩次演講,討論台灣當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看著台下學子年輕稚嫩的面龐,我的心中實在感觸萬千。再過幾年當這些人跨出校園步入職場,迎接他們的會是怎樣的局面?我們這一代,歷經台灣由貧至富,創下傲人的經濟奇蹟,但卻也在這十幾年內讓榮景翻轉,由盛至衰,未來又要將什麼樣的國家交到他們手上呢? 閱讀全文

向年輕人致歉

王伯元 2015年11月21日

最近在台大做了兩次演講,討論台灣當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看著台下學子年輕稚嫩的面龐,我的心中實在感觸萬千。再過幾年當這些人跨出校園步入職場,迎接他們的會是怎樣的局面?我們這一代,歷經台灣由貧至富,創下傲人的經濟奇蹟,但卻也在這十幾年內讓榮景翻轉,由盛至衰,未來又要將什麼樣的國家交到他們手上呢? 閱讀全文

創新創業,新思維最重要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7日

目前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推動創新創業,希望促進經濟轉型,也解決青年高失業率的問題。我國在103年底行政院成立重量級旗艦計畫─「創新創業政策會報」,作為「替年輕人找出路」的施政重點,期能整合各部會分別推動之方案,發揮綜合效應。然而這其中的邏輯有問題,我們需要釐清並賦予新思維。 閱讀全文

活絡虛擬FTA 再創台灣產業奇蹟

來源: 徐小波,工商時報 2015年10月28日

各國對外貿易政策基本上是由政府制定目標後與他國政府簽訂貿易協定,以達到互通有無、平等互惠之目的。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思潮下,為消除貿易壁壘,促進貨品與服務的自由流通,自由貿易協定(FTA)因應而生。FTA的簽訂,實質上降低了貿易障礙,有助於提升產業對外的競爭力,因此對於內需市場有限的台灣而言,這條「走出去」的路非常重要。 閱讀全文

加速「自由化」

王伯元 2015年10月23日

最近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第一輪協商談判完成,台灣積極想加入第二輪談判,但TPP針對自由貿易有嚴苛規定,台灣是否有決心面對市場開放的衝擊、是否有信心解決國內不同團體歧見、是否能儘速進行法規調整,以縮小與國際規範的落差等;簡單一句話,台灣是否準備好面對貿易全面「自由化」。 閱讀全文

談加速產業結構轉型須有新政策工具

來源: 王健全,工商時報 2015年10月22日

隨著出口連續八個月衰退,以及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台灣升級轉型速度益形迫切,財經相關部會也感受到龐大的壓力。不過,在政府公共債務逼近GDP四成上限的壓力下,補助工具編不出預算;租稅優惠在營利事業所得稅由原先25%降至17%後,租稅工具祇剩下R&D抵減一項,且抵減率大幅縮水。法規鬆綁則在行政、立法扞格不入,跨部會協調功能不足之下,效率大打折扣,ECFA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均在立法院擱置可見一斑。 閱讀全文

TPP讓跨國企業如虎添翼

來源: 朱雲漢 2015年10月22日

由環太平洋12個國家參與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經過5年艱辛談判,終於在10月5日達成協議。這個體量占全球GDP五分之二、全球貨物貿易總額三分之一的巨型區域經濟夥伴協定,代表著美國試圖從開發中國家與歐盟手中,重新奪回國際貿易與投資遊戲規則制訂權的最後一搏。 閱讀全文

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

王伯元 2015年10月22日

最近科技界的大消息當屬台灣DRAM老將、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將自南亞科退休,轉戰中國紫光。他的出走,不論對政府或對業界,都是一枚震撼彈。但事實上,台灣中高階菁英人才外流早已不是新聞,馬總統在數年前即以人才外流為國安問題,要求政府各單位正視。然而幾年下來,情況未見改善。 閱讀全文

台灣產業建言─無色供應鏈

王伯元 2015年10月21日

產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根基,近年台灣產業成長遲滯,內有政治社會轉型的挑戰,外有國際競爭升高的壓力,更在全球化下面臨人才流失的風險。為此,本報推出「產業新觀」專欄,由企業界提出產業觀察及建言,期能推動台灣產業再升級。 閱讀全文

台灣還剩多少兩岸主動權

來源: 楊渡,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30日

從習近平訪美會見美國企業領袖,與白宮談新型大國關係,彭麗媛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講,到白宮晚宴,習近平的美國行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相較於此,台灣所關注者,是大陸使用卡式台胞證,引起一波獨派的批判;以及習近平在訪美時有無提及兩岸問題,有無新的政策。放在一個更遠距離的視野,把兩岸大事做對比,形勢之強弱、力量之消長、目光之寬窄、判斷之清濁,豈非明顯無比。 閱讀全文

以稅收中立為原則 降低證所稅衝擊

來源: 胡勝正,工商時報 2015年09月23日

這次課徵證所稅,雖然只限於交易金額超過10億元的大戶,其衝擊卻是整個資本市場的動盪與企業籌資環境。從公平正義的觀點切入,有所得就要繳稅,有損失可以抵扣,課徵證所稅自有其正當性,只是原有的證交稅仍然保留,等同加稅,稅制改革,除了追求公平正義,還要增加稅收,過多的政策任務, 閱讀全文

長煙依舊蔽空

來源: 馬凱,聯合報 2015年09月22日

除了美國,全球都被兩大烏雲籠罩。一是二○○八年犯下大錯噬臍難追的中國大陸打造;一是同一年為求自救以天下人為芻狗的美國一手炮製。前者方興未艾,三五年不見已時;後者則聯準會一手操控,收放自如,隨時可令其煙消雲散,端在為與不為耳。聯準會研議九月是否升息,才令全球屏息凝神,焦心如焚地等候扮演著上帝角色的葉倫主席口中吐出何種真言。 閱讀全文

專家訪談--施振榮

專家訪談--邱文彥

透視鏡

余紀忠
余範英
余範英
李鴻源
李鴻源
於幼華
於幼華
黃榮村
黃榮村
  葉俊榮
葉俊榮
王汎森
王汎森
朱雲漢
朱雲漢
南方朔
南方朔
錢永祥
錢永祥

王健壯

陳添枝

許嘉棟

林聖芬

王伯元

朱敬一
歐陽嶠暉
歐陽嶠暉
何志欽
何志欽
施振榮
施振榮
楊日昌
楊日昌
李永展
李永展
李永展
洪奇昌
李永展
林建甫

王健全

周延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