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話
- 專欄對話
-
許嘉棟》資產價格波動該在乎嗎?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2月08日東吳大學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繼先前「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乙文後,近日央行與金管會聯手打房,許嘉棟又於聯合報撰文探究的值得省思問題:消費者物價與資產價格同樣都是物價,為什麼各國央行的「穩定物價」職責,只列入消費者物價,對資產價格的波動則多不加聞問?
閱讀全文
施振榮/王道價值系統觀:翻轉「士農工商」的傳統思維
來源: 聯合新聞 — 2020年12月04日傳統思維對於「士農工商」這四種社會主要行業的排序,有其背景因素。古時候,「士」是讀書人,在社會中是少數人,也是領導人;「農」則使社會各階層的人都能吃飽,是社會安定的力量,否則人民吃不飽就會掀起農民革命;「工」則是社會底層的勞動力,也傳承各種工藝技術;「商」則是商人,因不事生產往往被認為是賺取不當利益的「奸商」,未能對社會創造價值。
閱讀全文
王健壯》老派價值之必要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1月30日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獲頒2020卓越新聞獎「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於現今媒體亂象時代,著為所有媒體人之標竿,他相信媒體是永遠的反對派,記者是永遠的反對者;相信媒體應該以道抗勢,不應該依附權勢,他更指出相信新聞自由是民主政治的靈魂,而老派價值是新聞自由的靈魂。
閱讀全文
葉銀華》當個別風險遇到系統性風險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1月26日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葉銀華教授於《聯合報》撰文補充,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強調房地產市場過熱有四項負面效應,包括:對金融穩定的威脅、資源配置的扭曲、長期經濟成長的損害、加大社會貧富差距。政府應在房價上漲預期形成前,超前部署避免負面作用…。
閱讀全文
梁國源》近期市場的再通膨交易有所本?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0年11月20日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10月下旬以來,美國金融市場受到疫情仍高漲、美國選情及疫苗研發進度傳出佳音等因素影響,市場情緒在保守審慎與樂觀預期經濟重回常態的再通膨交易(Reflation Trade)之間擺盪。
閱讀全文
施振榮》台灣未來發展新定位與契機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1月18日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聯合報》撰文指出,產業大環境變化快速,多年來因關心台灣競爭力及永續發展,因此以我長期產業觀察,特別針對未來發展定位、願景、策略提出建言。
閱讀全文
劉憶如》RCEP昨簽署 將衝擊台灣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1月16日歷經八年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終於在昨日於越南舉行的視訊峰會完成簽署。RCEP除東協十國外,另有中國、日本、韓國,以及紐西蘭、澳洲等共十五個成員國;其人口及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皆占全球三分之一。因此即使作為原始談判國之一的印度去年退出,RCEP仍為全球人口最多、產值最大的自貿區。
閱讀全文
賴英照》科技發展與證券法律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1月12日金管會去年七月將證券型代幣(STO)核定為有價證券,納入證券交易法的管理。櫃買中心隨後依金管會的指示,訂定有關STO的發行、買賣及平台業者的管理辦法。許多業者雖有心拓展業務,但迄今未能如願;其間原因很多,法制的難題應是其中之一。
閱讀全文
施振榮》以王道精神論公司永續治理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1月11日編按:宏碁集團創辦人、交大管理學院王道經營管理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施振榮,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以王道精神談論公司永續治理,以多年實務歷練點出,西方資本主義的思維為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贏者通吃」,不同於東方。在全球化下為共創價值,政府與企業需超前部署,以東方「共存共榮」的思維面對全球化的種種新挑戰。
閱讀全文
林建甫》螞蟻問題在於競爭與監管
來源: 林建甫、工商時報 — 2020年11月11日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暨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於《工商時報》撰文表示螞蟻問題在於競爭與監管。阿里巴巴集團中的螞蟻科技集團(原名螞蟻金服)原定於11月5日在滬港兩地同步掛牌上市,上交所11月3日晚間突然宣布暫緩螞蟻在科創板上市,隨後港交所也公告,暫緩螞蟻H股上市。
閱讀全文
陳添枝》拜登執政下的美中貿易戰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1月09日編按:拜登入主白宮後,美中貿易戰還會繼續打嗎?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於《聯合報》撰文指出,白宮易主,但貿易戰不會休兵,只是拜登的戰略會改變。對台灣最大的影響,是TPP死而復活,變成美國亞太戰略的主軸,台灣的貿易戰略,也必須從雙邊談判的思維,回到區域合作的道路。
閱讀全文
洪奇昌》知美知中 把握戰略機遇
來源: 中時 — 2020年11月04日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後的中國與亞太政經局勢國際都在關注。會議結果顯示,未來五年北京仍會延續十八大以來的布局,持續推進中國大陸經濟、科技、國防實力以及擴大國際影響力。台灣社會亦應採取務實審慎的視角客觀認識美中關係以及中國大陸發展趨勢,才能在變局中把握屬於自己的機遇。
閱讀全文
許嘉棟》央行打房與資金移轉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 2020年10月30日編按: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房價持續上揚,以及銀行偏重不動產放款,主因資金過剩且無適當運用去路所導致。遲早仍須靠央行採取調降貸款成數上限等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來解決,應是國人的合理預期。
閱讀全文
施振榮》從新年音樂會談台灣經典音樂
施振榮 — 2020年10月29日我目前擔任灣聲樂團後援會會長,灣聲樂團成立的宗旨是要將「古典音樂台灣化,台灣音樂古典化」,藉此也讓台灣音樂可以名揚四海,對此我也十分認同....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數位監控VS應用 跨世代交鋒(刊登於109.10.29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20年10月29日常言道,人生七十才開始挑戰不斷,在新時代的到來,基金會應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可以量能建構的場域和典範,把七十歲、五十歲、三十歲、放在同一個平台上,一起討論台灣未來重大議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期待三十歲能將七十歲與五十歲的經驗傳承。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揭開數位面紗(刊登於109.10.28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20年10月28日承擔與試煉系列座談一直是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的挑戰。來自時報出版公司趙董事長推薦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下冊,在資本主義作為全球化多年推手,哈佛社會學者祖博夫(Zuboff)出書,對當今資本主義提出挑戰,面對未公開揭露數位操控造成的不安與威脅,深刻且清楚的描繪發展趨勢,發出警訊。
閱讀全文
王健壯》如果政府殺了一家媒體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0月18日自由民主可能在一夕間灰飛煙滅,例如戰爭來臨時;自由民主也可能在不知不覺間被點滴腐蝕殆盡,例如民選政府以民主之名行威權之實時,這幾年台灣的自由民主就是例證。
閱讀全文
許嘉棟》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下)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 2020年10月08日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貨幣學派的貨幣理論昭告世人:貨幣過多必然引發物價上揚。不只可由歷史上不少陷入高度物價膨脹的國家獲得見證,而且1980年代中期前經濟學者的實證研究,也都印證只要一國貨幣供給成長過速,通常經過半年至一年半的時間遲延後,其物價(主要指消費者物價)的上漲率即會顯著提高。
閱讀全文
許嘉棟》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上)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 2020年10月08日各國中央銀行通常以維持物價穩定為首要任務,在物價無上揚之虞時,方轉以提高就業、協助經濟成長為政策目標。此處所謂的「物價」,一般係指與民眾生計息息相關,故令民眾與政府密切關注的消費者物價。當消費者物價上漲率超過百分之三時,各界即會對央行及政府提出應採取措施,以穩定物價的要求。
閱讀全文
- 疫情專欄
- 余紀忠
- 余範英
- 李鴻源
- 於幼華
- 黃榮村
- 葉俊榮
- 王汎森
- 朱雲漢
- 南方朔
- 錢永祥
- 王健壯
- 陳添枝
- 許嘉棟
- 林聖芬
- 王伯元
- 朱敬一
- 歐陽嶠暉
- 何志欽
- 施振榮
- 楊日昌
- 李永展
- 洪奇昌
- 林建甫
- 王健全
- 林盛豐
- 林谷芳
- 周延鵬
- 郭正亮
- 潘罡
- 朱思潔
- 康復明
- 尚榮康
- 牛繼聖
- 柯佳吟
- 陳可慧
- 環境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