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話
- 專欄對話
-
我所認識的青年王曉波
黃榮村 — 2020年08月12日王曉波與李登輝同一天辭世,雖然兩人在政治與社會影響力的規模上相差甚遠,但從本質上而言,兩人都有左派背景,惟在統獨主張上大有不同,而且色彩鮮明,不畏爭議。李參加過共產黨,王的母親據信是共產黨員在台灣遭槍決,那時曉波才九歲多。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逆全球化 大國對峙 台灣角色定位(刊登於109.07.23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20年07月23日面對全球政經局勢多變,區域強權對峙升高,新經濟世代提前來臨。國家政策方向與社經考量,攸關當下的承擔,未來的發展,應聽取多元聲音。年輕世代必須及早體認21世紀全球化的複雜程度,已遠大於過往。世界各國政經、科技社會、金融貿易、環境文化,及網路的快速演變,影響全球規則秩序深遠。凡我堅信民主可貴,秉持認知研判,攜手建立共識,尋求解決因應。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全球裂解 經貿失速 台灣影響(刊登於109.07.22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20年07月22日面對世界變動的動盪時刻,就國際情境、政經研判、探究未來。基金會特邀請許嘉棟教授、陳添枝教授、朱雲漢教授三位大師,也都是基金會長年的資深董事,無論稱之去全球化、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大國對峙、區域重組下,台灣該如何因應今日的態勢。上、下兩篇報導整理皆刊出於報章及網路。上篇探討「全球裂解、經貿失速、台灣影響」;下篇探討「逆全球化、大國對峙、台灣角色定位」。
閱讀全文
薛琦》後疫時期的財金困境
來源: 薛琦、聯合報 — 2020年07月17日編按: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各國際經濟組織都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呈現前所未見的負成長。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薛琦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後疫時期的財金困境」,針對紓困預算、金融情勢、財政赤字與利率困境提出見解。
閱讀全文
楊渡》當「反權力」的召喚響起
來源: 楊渡、中時 — 2020年07月08日當代網路社會研究權威曼威.柯斯特出了新書《憤怒與希望──網路時代的社會運動》,以他實際參與西班牙「憤怒者」運動,以及對「阿拉伯之春」、冰島「廚具革命」、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等研究,對新時代的社會運動做出深度觀察與分析。
閱讀全文
憶沈中華教授的美國貨幣政策革分析及其對我國258金改政策的貢獻
邱正雄 — 2020年06月12日從沈中華教授對1979年美國貨幣政策革新前後分析圖、及其對我國258金改政策的貢獻看其與台大經濟論文叢刊(Cheng Hsiung Chiu(邱正雄), Nov. 1973)文獻的關係。
閱讀全文
翻轉不對稱的研發與專利零和賽局
來源: 周延鵬、工商時報 — 2020年05月25日編按:孚創雲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延鵬,於上月在工商時報撰文《於世界智慧財產日反思「專利一甲子的糾結與問題癥結」》,延續先前提及專利一甲子的糾結,周延鵬董事長針對亞洲國家和企業60年來的專利主要問題癥結,提出已驗證並執行中的專利新解方供各界參酌。
閱讀全文
「地緣政治」過時了嗎
朱敬一 — 2020年05月05日許多人都曾經對「台灣在美中大戰中不該選邊」這個課題,發表過評論。朱敬一認為這是一個嚴肅的課題,值得好好的思辨,千萬不能淪為政治立場的表態或是扣帽子。對於這個議題分析最多、最深入的是蘇起教授。
閱讀全文
大法官到底在等什麼?
王健壯 — 2020年05月03日去年三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黨產條例有違憲具體理由聲請釋憲,但婦聯會癡等了一年多,等不到大法官釋憲結果,最近卻被內政部以違反政黨法理由廢止立案。
閱讀全文
薛琦:抗疫折扣券 效果待深思
來源: 薛琦、聯合報 — 2020年04月16日編按:經濟振興思維要慎密,在全球正面臨經濟衰退與失業率攀升同時,生存與生計都有問題,別再把簡單的事複雜化,經電訪本基金會董事、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薛琦認為,發折扣券不如發消費券;發消費券不如發現金券。就算領了折扣券又該如何餓著肚子出手消費。如何周密成功帶動疫情後的經濟刺激,方可如同防疫政策分享他國。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國土計畫的漫長等待(刊登於109.03.26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20年03月26日選擇在疫情不明朗時發動修法,民間團體擔心台灣寶貴的土地環境資源將受衝擊,「開發至上」思維是否會重新成為執政者主旋律?等待《國土計畫法》完備的路上,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不缺席!
閱讀全文
國際疫情逆轉考驗台灣布局
郭正亮 — 2020年03月20日前立委郭正亮於《美麗島電子報》發表評論,係針對國際疫情逆轉考驗台灣布局進行說明,他指出,中國疫情的趨緩,對比歐美疫情的急劇惡化,很可能使中國得到轉守為攻的機會,試圖重啟新一輪中美博弈,台灣在新一波的中美博弈中,都要清醒認知到國際新局所帶來的政經利益轉變,不可不慎。
閱讀全文
疫情對經濟成長與就業的影響不容忽視
朱雲鵬 — 2020年03月06日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後,許多機構都下修了對於經濟成長的預測。前幾天OECD公布最新預測,將未來狀況分成兩個情境:一是假設中國大陸的疫情在今年第1季已經過了高峰,而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疫情屬輕微可控,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由原先預估的2.9%下降至2.4%。情境二是疫情繼續在亞太和全球擴散,且影響時間拉長,在此情況下,今年全球GDP成長將降至1.5%,大約是原先預估的一半
閱讀全文
疫情衝擊 經濟不能剉咧等
來源: 王健全、中時 — 2020年02月04日編按: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於中時發表,武漢肺炎持續蔓延,從確診案例增加的速度、擴散國家的數目,據專家判斷,其影響力甚至超過SARS。
閱讀全文
2019年降息效果的幸與不幸
來源: 林建甫、中時 — 2020年01月15日編按:台大名譽教授林建甫指出,2019年股市大漲。道瓊工業指數上漲22.33%,標普500指數上漲28.9%,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5.24%,台股也上漲23%,寫下近10年最大漲幅,收復30年前的12000點,離歷史最高12682就是咫尺之遙。為何2019年股市會大漲?這跟去年全球降息風有最大的關係。降息,造成所有資產的價格都出現上漲的現象。
閱讀全文
- 疫情專欄
- 余紀忠
- 余範英
- 李鴻源
- 於幼華
- 黃榮村
- 葉俊榮
- 王汎森
- 朱雲漢
- 南方朔
- 錢永祥
- 王健壯
- 陳添枝
- 許嘉棟
- 林聖芬
- 王伯元
- 朱敬一
- 歐陽嶠暉
- 何志欽
- 施振榮
- 楊日昌
- 李永展
- 洪奇昌
- 林建甫
- 王健全
- 林盛豐
- 林谷芳
- 周延鵬
- 郭正亮
- 潘罡
- 朱思潔
- 康復明
- 尚榮康
- 牛繼聖
- 柯佳吟
- 陳可慧
- 環境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