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文化,決定了高度

來源: 林谷芳、中時 2020年02月15日

編按:台北書院山長林谷芳於中時專欄文章提及,文化,決定了高度,本質上高度影響著我們與人的態度。 閱讀全文

盼兩岸放下政治攜手防疫

來源: 王伯元、聯合報 2020年02月14日

編按:創投業者王伯元投書,病毒無國界,新冠肺炎來勢洶洶,疫情肆虐,兩岸若攜手防疫,也許是兩岸關係緩解的最佳契機。 閱讀全文

疫情衝擊 經濟不能剉咧等

來源: 王健全、中時 2020年02月04日

編按: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於中時發表,武漢肺炎持續蔓延,從確診案例增加的速度、擴散國家的數目,據專家判斷,其影響力甚至超過SARS。 閱讀全文

警鐘響起

余範英 2020年02月03日

當我們活得很好的同時,這世界卻不如以往的好,警鐘在我們這一代響起時,別再讓問題留給下一代! 閱讀全文

2019年降息效果的幸與不幸

來源: 林建甫、中時 2020年01月15日

編按:台大名譽教授林建甫指出,2019年股市大漲。道瓊工業指數上漲22.33%,標普500指數上漲28.9%,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5.24%,台股也上漲23%,寫下近10年最大漲幅,收復30年前的12000點,離歷史最高12682就是咫尺之遙。為何2019年股市會大漲?這跟去年全球降息風有最大的關係。降息,造成所有資產的價格都出現上漲的現象。 閱讀全文

十年資金行情讓全球貧富不均更嚴重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9年12月18日

編按: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林建甫指出,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產生嚴重經濟危機後,大家反省海嘯產生的原因是次貸風暴。由於華爾街的貪婪,設計不良的金融商品,形成嚴重的貧富不均,也因此演變成占領華爾街運動。如今10來個年頭過去,「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某種程度救了經濟,讓股市、房市不但苟延殘喘,還屢創新高,貧富不均的問題卻更加嚴重,值得省思在「量化寬鬆」下,對臺灣大環境的影響。 閱讀全文

兩岸最遙遠的距離

來源: 洪奇昌、中國時報 2019年12月16日

編者按: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就中共對台基本方針以和統為優先,涉台機構以「四個堅定不移」陸續提出多項拉攏台灣社會民心措施,然無助與兩岸人民社會的「心靈契合」,他以為在動盪的世局中,兩岸關係仍存有和平解決的契機,呼籲並期待具「中國智慧」的替代方案,証明對多元文化價值的包容與制度性保障。 閱讀全文

敬悼國家經濟導師 于宗先

余範英 2019年11月01日

于老師過世了!竟是來自報上的消息。 于先生在中美國斷交之際,於中研院經濟所所長任內,受命籌設中華經濟研究院,與蔣碩傑先生分工合作,籌設期間曾向行政院長直言政府不得干預人事及研究立場。 閱讀全文

余範英/「水創未來-國際論壇」Water for Safety 開場致詞

余範英 2019年10月16日

水利署9月26至28日舉辦「水創未來-國際論壇」,水的安全專題演講,邀請到美國工兵團防災處長Ray Alexander、荷蘭Deltares亞洲區經理Tjitte Nauta、泛美發展基金會計畫經理Joaquín Vallejo Loreto、印度國家農業發展研究院教授Ravindra Gavali等4位國際知名專家,並由基金會余範英董事長擔任開場致詞貴賓。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剝奪感彌漫的資本主義未來(刊登於108.10.8中國時報A8.A9)

【基金會刊登】剝奪感彌漫的資本主義未來(刊登於108.10.8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9年10月08日

資本主義的世襲化與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缺失,產生一群弱勢者與被剝奪者,主要體現在受限的社會權與工作新貧族(new working poor)或新無產階級。被剝奪者的反擊的方式之一就是社會抗議,抗議的議題包括貧富差距擴大、所得分配不均、低薪,以及高房價等。本座談會由朱雲鵬教授主持策劃,在公與義的角度關懷弱勢與被剝奪者,集結長期關注學者專家對話與共商。 閱讀全文

921震後20年 落實國民自主防災意識

2019年09月20日

921 震災迄今20年了。日前教育部丶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等共同籌辦「台日災後重建與防災教育交流論壇」;全國防災日各地也陸續舉行防災演練和防災教育。臺灣雖積累多年經驗,但面臨日益逼近的強震週期,參考日本經驗,仍應審慎思考全國的防災大戰略。 閱讀全文

李永展/地方創生,是「鄉愁」還是「鄉痛」?

李永展 2019年06月17日

行政院將2019年定為「地方創生元年」,並在全台各地大張旗鼓推動。近半年來,各界對地方創生的論述與實踐也持續發酵。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前瞻‧永續 由治水做起 (刊登於108.5.30中國時報A8.A9)

【基金會刊登】前瞻‧永續 由治水做起 (刊登於108.5.30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9年05月30日

3月29日的預備會議,共計上千人次、上百個民間團體參與,顯示民眾與公民團體的關心。凝聚各界建言綜整以下四論點,第一是「國土計畫梳理水土空間秩序」;第二是「綜效治理在地行動」,第三是「承洪韌性共建典範轉移」,第四則是「面對氣候變遷需有高度整合機制」,作為正式大會討論議題。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為韌性臺灣 治水整合向前走 (刊登於108.4.25中國時報A8.A9)

【基金會刊登】為韌性臺灣 治水整合向前走 (刊登於108.4.25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9年04月25日

去年0823豪雨事件後,各界對於治水有更多期許,行政院指示水利署規劃召開「全國治水檢討會議」,以關鍵基礎設施韌性、經濟韌性、社會韌性及組織韌性四大面向作為討論議題,邀產、官、學、研及公民團體參與 閱讀全文

序一 世界怎麼了?

余範英 2019年04月02日

在全球化帶來的結構性變化裡,暫且停看聽,回首觀察、追蹤其進程,這一路來的變動對世界、對台灣的影響。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面對變動世界 貿易戰的未來 (刊登於108.3.12中國時報A8.A9)

【基金會刊登】面對變動世界 貿易戰的未來 (刊登於108.3.12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9年03月12日

世界局勢動盪,中美兩大經濟體爆發貿易戰,這將對於全球未來的經濟關係帶來何種改變?劉遵義教授的新書《共贏:中美貿易戰及未來經濟關係》對貿易戰進行了系統性的整理,也提出對於未來經濟關係的展望。貿易戰發生有其政經交往過程的累積,我們不得不關注中美雙方於國際貿易上的政經關係變化。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時報出版特邀陳文茜小姐主持,薛琦教授、陳添枝教授與徐小波律師回應與對談,共同剖析在貿易戰風雲下,全球的政經前景。 閱讀全文

朱雲漢:一位美國過客的惆悵記憶

朱雲漢 2019年01月22日

去年10月間許倬雲先生賜寄「過客札記:美國六十年」初稿,這本書既是他客居生涯的回憶錄,也是剖析美國社會病理的診斷報告,更是充滿惆悵與悲憫之情的動人史詩,生動地述說著美國社會與政治體制為何一步步走向衰敗。...... 閱讀全文

許嘉棟 : 兩岸的國進民退

許 嘉棟 2019年01月03日

做任何決策,都必須在多項目標中作適當的取捨。政府在企業經營體制的決定上,所面對的主要即是效率與公平二目標的取捨。各國經驗顯示,公營企業的經營績效普遍低於民營企業,鮮有例外;但是公營企業的利潤可歸全民共享,避免所得分配不均,而且較會配合政府政策、兼顧公益,則是支持公營者的主要立論依據。......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國際新態勢 檢視投資布局(刊登於107.11.20中國時報A8.A9

【基金會刊登】國際新態勢 檢視投資布局(刊登於107.11.20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8年11月20日

面對全球變局,亞洲已成資金聚集、發展快速地區,台灣如何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在科技產業基礎上切入未來轉型,又如何在變局中未雨綢繆,在兩岸、東南亞乃至全球分工佈局。題目大,範疇廣,意義深遠,對談將求教諸賢、提出高見。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數位時代 把握轉型(刊登於107.11.19中國時報A8.A9)

【基金會刊登】數位時代 把握轉型(刊登於107.11.19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8年11月19日

中美貿易戰衝擊世界格局變化,在戰略利益競逐中,勢必帶來中國對抗,亞洲發展挑戰。強權挑釁於全球發展非好事,處於國際政經情勢動盪之際,國內景氣漸感壓力。本次論壇特邀陳添枝教授、邱正雄董事長與許嘉棟教授策畫、主持,感謝工商時報合作推出,在學習與對話中掌握努力的未來。 閱讀全文

專家訪談--施振榮

專家訪談--邱文彥

透視鏡

余紀忠
余範英
余範英
李鴻源
李鴻源
於幼華
於幼華
黃榮村
黃榮村
  葉俊榮
葉俊榮
王汎森
王汎森
朱雲漢
朱雲漢
南方朔
南方朔
錢永祥
錢永祥

王健壯

陳添枝

許嘉棟

林聖芬

王伯元

朱敬一
歐陽嶠暉
歐陽嶠暉
何志欽
何志欽
施振榮
施振榮
楊日昌
楊日昌
李永展
李永展
李永展
洪奇昌
李永展
林建甫

王健全

周延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