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專欄對話 / 環境與人

環境與人

【環境與人】由台灣的野生動物資源看未來台灣環境之展望--李玲玲

【環境與人】由台灣的野生動物資源看未來台灣環境之展望--李玲玲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15日

台灣雖然地狹人稠,但因氣候溫暖潮濕、地形起伏多變、棲地類型多樣,且位於動物南北遷徙的路徑上,加之有歐亞大陸及周邊島嶼的種原匯入,因此野生動物種類繁多。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大氣資源綱要及展望--姜善鑫

【環境與人】大氣資源綱要及展望--姜善鑫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10日

大氣層是地球表面上的空氣層。地球上自有人類以來,空氣似乎一直存在著,而且似乎也從無匱乏過,因而大部分的人幾乎沒有認真思考過地球大氣是寶貴的重要自然資源。大氣資源又稱為氣候資源。1940 年代,美國著名氣候學者H.E. Landsberg 曾發表“氣候是一種自然資源”,從此氣候資源的重要性日益為人重視。目前氣候資料正是許多經濟學者、社會學者、及資源分析家分析自然資源時不可或缺的基本資料,所以氣候(大氣)資源是一地區或國家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非生物環境之組成與變遷綱要及展望--姜善鑫

【環境與人】非生物環境之組成與變遷綱要及展望--姜善鑫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08日

非生物環境是指所有影響地球上生物生存或發展的外在因子(或條件),這些所有的外在因子非常複雜,而且彼此又相互影響。若從宇宙看地球,地球的非生物環境是由大氣圈、岩石圈、和水圈三大部分組成。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能源--楊日昌

【環境與人】能源--楊日昌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03日

能源的核心議題,在可見的未來,就是節能減碳。沒有其他的議題比它重要。在未來三、四十年裡,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化節能減碳的成本為商機,帶動綠能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激烈競爭,從而達成綠能科技的持續創新和減碳成本的持續下降,一方面不斷降低人類經濟活動的能源密集度,一方面則不斷的形成綠能取代傳統化石能源的有利條件。唯有在這種綠能產業動能日益增高,減碳成本障礙日益降低的狀況之下,才有可能完成節能減碳、控制暖化這個艱鉅的任務。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國土資源的管理與台灣環境的未來--張長義

【環境與人】國土資源的管理與台灣環境的未來--張長義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01日

國土資源的永續利用與發展規劃的終極目標乃是「地盡其利」。人類的一切活動處處與土地相結合,生活與生產的來源莫不直接或間接取之於土地,但土地空間有限,如何以有限的土地養活多元化的台灣住民的需求,乃是台灣永續國土資源規劃利用的主要目的。 閱讀全文

「環境」是一種社會正義,也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態度與選擇 【環境與人-專欄分享預告】

「環境」是一種社會正義,也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態度與選擇 【環境與人-專欄分享預告】

環境與人 2014年03月26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此次有幸與「環境與人」的編/著者群合作,在書籍再版正式出版前,邀集國內致力於環境研究的專家學者撰文,分享其歷年投入環境問題的想法,就其自身專業和對現今環境的觀察及感言與您分享。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二版 序 -- 於幼華

環境與人 2012年09月01日

當初版「環境與人」問世,十四年來個人其實每年都有為該書增添內容的念頭,直到三年前聖嚴法師圓了寂,自己重再細讀他所寫的序文,這才下定決心 閱讀全文

寫在《環境與人》初版之前-於幼華

環境與人 1996年03月01日

最早動念想編製本通識性的環境教育書籍,回想起來距今竟也有十餘年之久了。民國七十年初期,當時虞兆中校長為推動校園通識教育理念,以致有一日植物系的黃增泉老師曾找上我──他因銜命規劃一門環保通識課程,便要我這個搞環工的學弟一起來幫個忙。彼時,“Man and Environment”,甚至“Man and HisEnvironment”的英文語句似乎頗為暢行,所以未加思索下,我們很快就都同意用「人與環境」這樣個中譯名稱為起頭,來進行編寫相關教材的事。 閱讀全文

專家訪談--施振榮

專家訪談--邱文彥

透視鏡

余紀忠
余範英
余範英
李鴻源
李鴻源
於幼華
於幼華
黃榮村
黃榮村
  葉俊榮
葉俊榮
王汎森
王汎森
朱雲漢
朱雲漢
南方朔
南方朔
錢永祥
錢永祥

王健壯

陳添枝

許嘉棟

林聖芬

王伯元

朱敬一
歐陽嶠暉
歐陽嶠暉
何志欽
何志欽
施振榮
施振榮
楊日昌
楊日昌
李永展
李永展
李永展
洪奇昌
李永展
林建甫

王健全

周延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