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施振榮》消費者新保護主義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3月22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80年11月,至今已超過40年,當時成立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多年來在台灣一直扮演保護消費者的重要角色。 閱讀全文

周延鵬》打造護國群山的三個關鍵

來源: 經濟日報 2021年03月08日

孚創雲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鴻海前法務長周延鵬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台積電之所以被譽為「護國神山」,除了大家熟悉的創辦人、經營團隊及其他特殊因素外,其中有三項重要因素:投資優質人才、投資發展先進製程技術、投資專利申請、維護、組合管理,甚至購買優質專利以及建構嚴密的營業秘密保護措施。 閱讀全文

王健壯》全世界都在看香港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3月08日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於《聯合報》撰文指出,中國政府對新疆做了什麼,國際社會所得資訊有限;但中國政府對香港做了什麼,卻一切歷歷在眼前,全世界都眼睜睜看著東方之珠蒙塵,變成了沉淪之島。 閱讀全文

施振榮》從鳳梨事件談台灣農業的微笑曲線

施振榮 2021年03月04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撰文,此次大陸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危機就是轉機,讓台灣意識到分散巿場的重要性,另外,農產品在未來也要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才能拓展更多新巿場。 閱讀全文

周延鵬》驅動專利投資效益 不再只用數量評量績效

周延鵬 2021年03月03日

孚創雲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延鵬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專利需有品質與價值,才能體現高毛利率、高市占率、貨幣化率等技術與市場價值,而無需聚焦於專利數量,因為即使布局相當數量專利,但卻沒有品質,也就沒有價值可言;反之,縱使專利有價值卻沒有品質,該專利也將被無效。 閱讀全文

許嘉棟》台灣的總體經濟情勢與匯率

許嘉棟 2021年02月26日

去年十二月美國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之後,新台幣持續面臨強大升值壓力。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許嘉棟撰文說明台灣的總體經濟情勢與匯率。 閱讀全文

王健壯》好一幅變形的權力分立圖像

來源: 王健壯、聯合報 2021年02月24日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撰文指出,台灣憲政體制在形式上應是五權分立。當前行政權為所欲為,立法權棄權不作為,司法權應為而不為,又一權獨大、四權附隨,權力分立體制嚴重變形失衡。這就是台灣權力分立體制的圖像;但誰能挽狂瀾於既倒?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文化價值省思 傳承跨越(刊登於110.02.09中國時報A8.A9)

【基金會刊登】文化價值省思 傳承跨越(刊登於110.02.09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21年02月09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三十幾年来關心各種公共議題,在人類的文明發展中,網路帶來效率、方便,卻衍生很多新的問題。今天主持各位的對談,就是希望集結台灣的正面力量,縱使民主社會還不盡成熟,還正在歷練中,期待對談讓大家反思,韌性面對、尋求價值與定力。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網路世代 人文與科技交會(刊登於110.02.08中國時報A8.A9)

【基金會刊登】網路世代 人文與科技交會(刊登於110.02.08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21年02月08日

前言: 愛德華•薩伊德曾說:「知識分子是一位面向權威、運用語言說出真話的作者。他說出真話的方法是爬梳另類資源,打撈湮沒的文件,復原被遺忘或被抛棄的歷史。」勇於迎接轉變,付出行動參與社會進步與改造,這正是我們要對談的主題。 閱讀全文

薛琦》台灣是如何治好了荷蘭病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2月08日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薛琦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最近新台幣走強,在央行理事會引起有關「荷蘭病」的討論。其實台灣在三十多年前也得過一次嚴重的荷蘭病,但治愈後體質更佳,值得一述。 閱讀全文

周延鵬:台灣專利佈局如紙老虎

來源: 經濟日報 2021年02月05日

世博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周延鵬日前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指出,台灣因為沒有決心投資人才和技術,多數企業擁有的專利權都是「沒有牙齒的紙老虎」;近30年來的兩岸技術交流,台灣就像被一層層扒光衣服般,未將自己的技術戰略武裝好,也難以從中獲取商業利益。 閱讀全文

朱雲鵬》金德伯格的金融風暴陷阱再現?

來源: 中時 2021年02月04日

朱雲鵬於中時專欄撰文指出,最近美國股市出現散戶軋空對沖基金的事件。在著名網站REDDIT,有網友發現美國遊戲產品零售店遊戲驛站(GAMESTOP)的股票被幾個法人大量放空,空頭金額高居股市第三,他們呼籲散戶聯手進場,將股價抬高,讓這些做空的大戶措手不及,慘遭軋空;結果此股大漲,法人蒙受巨大損失,一度引發美股在上周末大跌。 閱讀全文

施振榮》王道與第六倫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2月01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提到,在傳統社會文化中,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靠的是「五倫」,所謂的五倫包括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彼此之間的關係。而總統府前資政李國鼎先生在一九八一年提出了「新六倫」的主張,主要是有感於在社會發展下,傳統文化所談的五倫,都是規範自己周遭的人,那該如何面對五倫以外的人? 閱讀全文

葉銀華》氣候變遷與企業有關?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1月19日

交通大學財務金融所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是否參考歐盟、美國加州、韓國的經驗,實施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一直是討論的焦點。此套系統須建立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制度,排放額度免費核配、拍賣、配售與交易制度,其預期效果比碳費大,但交易價格可能會被操縱。就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影響範圍大,有賴環保署、金管會(交易制度)、財政部(碳費)、經濟部的合作,需要行政院出來整合與協調! 閱讀全文

許嘉棟》「匯率操縱」二三事(下)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1月12日

前央行副總裁/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昨日(11日)撰文指出,當前金融問題,本日再提出過去相似之例與解方。央行為避免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必須努力將為降低新台幣升幅所進行的買匯金額控制在GDP的2%以下。在此買匯額度限制下,若新台幣升勢依然不止該當如何?成了央行必須面對的挑戰。 閱讀全文

許嘉棟》「匯率操縱」二三事(上)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1月11日

前央行副總裁/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新台幣近期面臨強大升值壓力,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在去年十二月中旬復把台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閱讀全文

王健壯》姑息讓我們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王健壯 2021年01月10日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幾年前,包括哈佛教授Cass Sunstein在內的許多學者警告,美國可能會出現一個法西斯狂人總統時,川粉斥之為自由派妄想。 閱讀全文

趙政岷》出版自由 何須爭取

趙政岷 2021年01月07日

台北市出版公會理事長趙政岷於《中國時報》撰文感慨「出版自由」遭政治化。「100%純,台灣出版自由」,假如在1月底台北國際書展現場,各出版社攤位自發性插上這旗子,讓總統及部長逛書展時到處看見,這會怎樣?這是我在假想,如果文化部真要2月1日起審查陸書,形成台灣出版自由現狀的淪喪,那真該發動業者有所行動。這不是抗議,只是維權!是珍惜台灣社會現有的出版自由主流價值。但希望這事不會發生! 閱讀全文

施振榮》王道與台灣新年音樂會

施振榮 2021年01月07日

灣聲樂團後援會會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所發起的2021《台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元旦順利落幕,這也是第三年舉辦專屬台灣的新年音樂會。回想2018中,當時因為擔任灣聲樂團後援會會長,在大家的共同提議下有了舉辦台灣新年音樂會的構想。 閱讀全文

趙政岷》超前部署新經濟

趙政岷 2020年12月31日

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趙政岷於《中國時報》撰文指出,隨著新冠肺炎疫苗發展,後疫時代世界新秩序將會如何?我們會有「疫苗護照」可以入出境嗎?我們的產業、貿易、商業、服務與工作會變成怎麼?當我們在防疫上超前部屬,是否我們對接著迎面而來的改變,也能提早有所因應? 閱讀全文

疫情專欄

全球新冠死亡數超去年 拜登:捐5億劑疫苗給92國

來源: 多元 2021年06月11日

美國總統拜登周四(6/10)抵英國,準備參加接下來幾天的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拜登與英國首相強生會面後進行記者會,談及雙方對全球事務合作達成的共識,並與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執行長聯合宣布,宣布美國將購買5億劑輝瑞疫苗,供應給全球92個中低收入國家。 閱讀全文

全球疫苗貧富差距 「疫苗富國」鼓勵青少年接種引爭議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6月11日

當台灣與許多其它國家還在為新冠肺炎疫苗數量不足,無法保護醫護人員、高風險族群時,許多「疫苗富國」,像是加拿大、以色列、新加坡…等,卻已經在鼓勵12~15歲的青少年接受接種,引發爭議。 閱讀全文

二期解盲成果出爐 高端進入第三期試驗挑戰

來源: 多元 2021年06月11日

高端疫苗10日召開線上記者會,宣布二期試驗解盲成功,由高端總經理陳燦堅、副總李思賢共同宣布成果;至於針對變種病毒,陳燦堅舉列出目前疫苗對幾種變種病毒株的試驗結果,對英國株效果還不錯、對南非株就相對要差一點,而巴西株、印度株面臨沒有實驗體來比較。 閱讀全文

老實申報反拿不到紓困金?紓困4.0看2019年收入是大問題

來源: 關鍵評論 2021年06月11日

在朝野難能可貴的合作下,因應這波疫情的紓困案準時在6月4日上路,和大部分政府的補助案一樣,「紓困4.0」也同樣面臨聽起來雨露均霑、實際運作卻無法全面應急的狀況。 閱讀全文

紓困申請望採109年稅籍 勞動部允諾討論

來源: 醒報 2021年06月11日

針對紓困4.0方案紓困資格申請,國民黨立委萬美玲10日質詢指出,新冠疫情影響主要在民國109年,若勞動部以108年財稅資料審核紓困資格,將犧牲部分人權益,希望能延長申請時間,讓109年稅籍申報完成後,符合資格者可補申請。勞動部長許銘春覺得可行,會內部討論。 閱讀全文

國產疫苗EUA標準出爐 改用免疫橋接標準效能需大於AZ

來源: 多元 2021年06月10日

高端疫苗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解盲在即,食藥署今(10)日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審查標準,其中療效評估標準,將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採用免疫原性(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要求國產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所得中和抗體效價必須證明不劣於AZ疫苗。不過,國際間目前還無人採用免疫橋接來核准EUA,台灣可能成為第一個這麼做的國家。 閱讀全文

3種驗出新冠病毒方式整理 在家能快篩你願意嗎?

來源: 多元 2021年06月10日

一直以來,指揮中心以快篩偽陽性比率太高為由,不主張普篩,隨著疫情加重,目前也只以紅區為首進行廣篩,因此相對其他國家,台灣篩檢率名列全球最低國家之一。根據Our World In Data的數據,截至6月8日止,台灣每千人篩檢率才千分之29,無論是鄰近的亞洲國家,或是歐美,台灣篩檢率都是吊車尾。 閱讀全文

今增加28死亡案例 指揮中心公布四大方針擴大社區篩檢

來源: 多元 2021年06月10日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確診人數破萬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63例本土病例及3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28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從發病日和採檢日來看有下降趨勢,但不明顯,仍要持續注意。」目前協助多家企業及醫療機構進行快篩,也即將導入診所自費快篩,鼓勵在家快篩。 閱讀全文

余紀忠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三民主義青年團宣傳處副處長中央軍校第七分校政治部副主任青年軍二0三師政治部主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東北特派員、東北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行轅新聞處處長、(瀋陽)中蘇日報社社長徵信新聞報創辦人、徵信新聞社社長中國徵信所總經理台北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中國時報創辦人兼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常務委員、評議委員、中國時報文化事業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第二任)理事長、時報文化基金會創辦人董事長、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南京大學董事會名譽董事長、國立中央大學校友會榮譽會長、國立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

余範英

美國史丹福大學理學碩士、企管碩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士

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史丹福學術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臺北市政府臺北2050願景計畫專家學者諮詢團顧問、新北市政府健康城市及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北市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高雄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智慧資產經營管理協會理事、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學術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校務發展諮詢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曾任中國時報文化事業集團副董事長、工商時報發行人、中時晚報發行人、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委員會召集委員、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臺北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行政院文化獎評議委員、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常務理事。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本地化版本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重新出發 邁向韌性城市

余範英 2016年03月04日

近年來,聯合國與各型態的國際組織因極端氣候日趨明顯,高度重視都會區的防災和安全問題,由於都會區人口密集,產業興盛,天災人禍可能影響民生社經至鉅,如何整合分區、垂直發展,正積極研究如何建構及轉型,能對抗各種天災的韌性城市,建構未來資源循環利用、健康衛生、糧食供應自足的韌性城市到永續城市,毫無疑問是國家未來施政的重大課題 閱讀全文

2015年永續發展獎評選心得

2015年永續發展獎評選心得

余範英 2015年11月24日

面對忐忑複雜又多元的世代,全球觀念、經貿、技術、人才流動….乃至疫病流行,正以驚人的速度與強度跨域、跨國、跨文化;在新資訊衝擊的當下,面對機制轉換的不確定性,在環境恣意破壞的發展中,伴隨的苦果與挑戰肆起... 閱讀全文

「心」的呼喚

余範英 2015年06月18日

近十年來在全球化下,知識經濟發展加速,科技與資訊網絡的推進,文化交流頻繁。今日的一切都快到不及消化,往日的個人生活經驗進入新世代,簡訊把思念貼化為沒有温度的文字,原本聽得到聲音看不見表情,現在可藉科技縮短地域送上影像。 閱讀全文

「承擔與試煉講座」引言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4年12月30日

 台灣正處於一個變動的時代,必須傾聽並回應民眾的心聲,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去年舉辦「種籽營」之後,今年出版《決定台灣的29堂課》一書,直到今年年底的選舉結束,深感該是世代對話的時刻。大家應該將承擔責任的經驗、理路,以及未來將面對的挑戰,做一通盤性的整理,此亦是研討會主題訂為「承擔與試煉」之緣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一本初衷,我們將在余紀忠先生紀念堂旁的演講廳,繼續與不同年齡、階層的朋友對話。 閱讀全文

2014永續獎評選感言

2014永續獎評選感言

余範英 2014年12月25日

又是一年國家永續發展獎的評審,體力一年不如一年,為承擔國家永續發展進程的實質表現,進行追蹤,跑遍全島,不得鬆懈。今年在俊興缺席下心情備感壓力,承先啟後的態度與責任更是嚴肅。每年典範的選擇及進行的過程,是觀察永續發展績效與實際作為的契機。 閱讀全文

2013行政院永續獎感言

2013行政院永續獎感言

余範英 2013年12月06日

擔任國家永續發展獎的評審工作已逾十年,每年的評審讓我有機會巡迴台灣,就永續發展在政府部門與民間社會作檢視與回顧,也即是對泛泛而談的「外來經典」作在地實踐的追蹤。 閱讀全文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余範英 2013年09月17日

在年年風雨,人人駡政府,名嘴八卦滿天飛的社會氛圍下,基金會籌畫年餘,由規劃課程、組成講師團隊、招募青年菁英、訂定授課期程為期一個月的新嘗試,開辦種籽營播下希望的四十四顆種籽。談國家願景,結合群體能量,為公共議題缺乏關心,與不知如何參與或討論的社會,提供多元思考與全面的政策對話的場域。 閱讀全文

馬祖去來

馬祖去來

余範英 2013年09月04日

隨董陽孜豎立「誠」字的活動重遊馬祖,遍尋那念念不忘的大樹與小學,接續我飛逝四十六年的往事。 閱讀全文

替台灣播下希望的種籽

余範英 2013年06月26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始至今都以播種者自我期許與自我要求。在一九九九年跨世紀之交,我們率先策劃「邁向公與義的社會」系列研討會,衷心期盼台灣在被國際社會評價為「亞洲四小龍」的良好基礎上,能夠帶動台灣整體質量的全面提升,迎接新世紀的來臨。 閱讀全文

與黃春明的思索對話

與黃春明的思索對話

余範英 2013年03月28日

走過從前,全球化與多元下的世代,新舊交替價值糢糊的當下,電視報紙通俗化,偏重表面欠缺深入思考、関懷與反思,網路世代資訊充斥,未經整理消化的即時資料與訊息,弱化了学習的動力,亦淺薄了生命的提煉。 閱讀全文

這時代王伯元不缺席

余範英 2012年12月30日

王伯元要出書,將目睹台灣經濟由盛而衰,憂心台灣的現況與未來,對時政提出針砭的多年投書,百餘篇集結成冊。多年來他持續的為政治、經濟、社會、與兩岸關係的觀察與期許進言。超越政黨、族群、統獨框架,精闢中見格局與視野,為企業中人僅見。 閱讀全文

型塑永續環境-觀看組織再造的契機與盲點

余範英 2012年11月21日

在台灣我們經歷過經濟發展的過程,由農村經濟、小型加工業、到建立進口替代工業、資訊產業的起飛,在國際化與自由化的風潮下,我們擁有了今日經濟與社會的小康基礎。但我們不能不檢討,由1950年代起,在政府大力推動經濟建設、產業發展,採取了東北亞發展模式,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典範,利用官僚體系及國家資源做強勢的規劃與主導,在所謂的開明專政,資源匱乏、人才不足下,獲得台灣經濟奇蹟的美譽,卻難免枉顧社會正義與民主自由。長期以經濟與產業政策的強勢主導壓低能源價格,補貼產業發展,促使產業升級的政策工具將許多高耗能、高耗水、高排碳的產業,形成慣性的發展。 閱讀全文

扮演政府永續經營的監督者與守護者

扮演政府永續經營的監督者與守護者

余範英 2012年10月15日

目前永續會的設置法源為環境基本法,予人永續會只關注環境的印象,與永續會應兼顧環境、經濟、社會三層面的理想,仍有一段距離,同時政府相關經濟、社會決策也缺少永續會的聲音。建議未來能爭取將永續會設置在行政院組織法中,一來符合組織設置的程序要求,二來也可提高永續會層級,使功能更彰顯。 閱讀全文

永續發展的追求與落實--第25次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後有感

永續發展的追求與落實--第25次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後有感

余範英 2012年09月24日

最近陳冲院長召開的第25次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涉及的「綠色經濟」議題廣泛而複雜,即是一個環境、經濟、社會三層面需要磨合規畫推動的重大議題,非單一部會倉促行事,假永續會之名作部會分工規畫亂了體制。 閱讀全文

實在年代

實在年代

余範英 2011年12月10日

二○一一年的歲末,總統大選在即,全球正陷入一系列危機,我們的思緒與心情沈重,亦正是心所謂危不能不言。面對台灣未來需要克服的難關更甚於此,國人需要信心與勇氣,從當前的困境中找出一條路,群策群力,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策劃「面對公與義:邁向永續」研討會,為台灣思索方向與答案... 閱讀全文

洪蘭的追求與力行

洪蘭的追求與力行

余範英 2011年04月27日

正義原則要想在一個社會中通行,關鍵是人們能否接受它、相信它,它牽涉到道德心理學和正義感的形成。如果眾人沒有正義心理的氛圍與文化環境,則正義原則就不可能被接受,遑論公平。(節錄自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正義即公平的相對穩定性」) 閱讀全文

國光石化立即撤案  建立重大環境處理典範

國光石化立即撤案 建立重大環境處理典範

余範英 2011年04月06日

在國光石化即將舉行第五次專案小組環評審查前夕,為了台灣未來整體大環境的永續發展... 閱讀全文

從容邁向後半段人生

余範英 2010年12月10日

《後退,原來是向前:周錫瑋的人生後手學》推薦序 「從容邁向後半段人生」 2010年12月10日 閱讀全文

為維護阿朗壹古道請命

為維護阿朗壹古道請命

余範英 2010年10月20日

阿朗壹古道,為台灣僅存一段沒有公路的海岸線,屬生態敏感區域,應保留現狀,留下最後原始海岸林的見證。一旦道路開發將造成對生態不可回復的傷害,此地的特色將全面因環境的破壞而消失殆盡.... 閱讀全文

前世今生─故宮南遷隨行記

前世今生─故宮南遷隨行記

余範英 2010年08月20日

這是個前世的故事,日寇入侵烽火逼近、國難當頭的戰亂時代,老故宮數代的文化人維護文物的遷移事蹟是近代史上真實的傳奇。滔滔亂世中巔沛流離、孤燈夜雨下的老故宮人我心如舵為文明的傳承守護著。中國,在他們的血液裏奔流... 閱讀全文

帶動新思維 還我舊山河  台南治水政策白皮書序

帶動新思維 還我舊山河 台南治水政策白皮書序

余範英 2010年06月20日

蘇煥智縣長八年的地方服務告一段落,臨別重修台南治水政策白皮書,基金會有幸能協助出版將台南縣多年在有限資源下,治水、防災· 完善規劃的第一線經驗與觀察,以切身之痛、苦民所苦將地方經驗及有待中央協助配合的對策,書寫成冊留供地方參考... 閱讀全文

記得周縣長的大河之夢

記得周縣長的大河之夢

余範英 2010年02月25日

與錫瑋認識的時間不長,初識於九十六年七月間中國時報大樓的「大河論壇:台北縣怎麼治水」座談會,高而帥的周縣長白襯衫牛仔褲「上山打老虎」回來,是大家戲謔的對象,記得我曾消遣「要打就撿真凶的鬥」... 閱讀全文

關鍵時刻 氣候變遷 台灣準備

余範英 2009年08月10日

在新舊政府交替之際,全球暖化老問題愈來愈迫切,只有危機會造成實質改變,人所採取行動決定於周遭可得的想法,相信我們基本職責,是發展出既有政策的替代方案... 閱讀全文

與水共舞 - 楔子

與水共舞 - 楔子

余範英 2008年09月17日

九十五年六月立法院審查通過了一四一O億元治水計畫的第一期治水預算,在此同時,時報文教基金會與河川環境小組顧問們開始走訪台灣各地.... 閱讀全文

余範英肩負『公與義』

余範英 2007年05月01日

文:倪炎元 “唯有透過不斷討論的民主程序,才能激發並結合更多力量”。 … … 我們強調分享,一方面呼籲人們重視專業倫理、弱勢權益、資源的落差分配、家庭與社會失序,另一方面則要努力豐富藝術人文的素養,造就自我完成的生涯規劃。 閱讀全文

淡水河之歌續篇 序 — 戀戀淡水河

淡水河之歌續篇 序 — 戀戀淡水河

余範英 2006年12月06日

「淡水河之歌」一書自一九九八年出版迄今已經超過十年,在這十年之間,淡水河變化相當大,最近與理德談及此事,咸認應該將十年來的淡水河人文與自然的環境變遷重新整理,同時將我們走過的路逕,探索的細節編輯成冊.... 閱讀全文

關心國家重大問題 提出針砭之道

余範英 2006年10月06日

面對公與義 - 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開幕詞》 副院長,共同主持人― 許嘉棟教授、于老師,在座的專家學者,以及參與大會的朋友們.... 閱讀全文

面對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

余範英 , 朱 敬一 , 許嘉棟 2006年05月26日

在台灣邁入新世紀的進程中,金融改革一直是各項改革倡議中討論最久、步伐最慢、爭議最多、但也最為重要的議題。任何企業的採買、銷售、投資、避險、融通,在在有賴金融體系的支援與協助。因此,當金融體系不健全或欠缺效率時,其對應的實體交易自然也就難以活絡,種種經濟問題與困難也就會層出不窮」。 閱讀全文

面對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

余範英 , 朱 敬一 , 許嘉棟 2006年05月26日

在台灣邁入新世紀的進程中,金融改革一直是各項改革倡議中討論最久、步伐最慢、爭議最多、但也最為重要的議題。任何企業的採買、銷售、投資、避險、融通,在在有賴金融體系的支援與協助。因此,當金融體系不健全或欠缺效率時,其對應的實體交易自然也就難以活絡,種種經濟問題與困難也就會層出不窮」。 閱讀全文

稅制改革的公與義 - 為邁向公平正義的稅制

稅制改革的公與義 - 為邁向公平正義的稅制

余範英 2006年05月20日

這是基金會成立以來,公與義系列的第四場研討會。過去談公與義的研討會裡,沒有一次不談及社會資源分配與社會階層的流動。在每一次論壇的過程中,皆發現所得分配日漸地惡化的現象... 閱讀全文

侯金堆頒獎典禮中致詞之概要 2005

侯金堆頒獎典禮中致詞之概要 2005

余範英 2005年02月22日

2005年《侯金堆傑出榮譽獎》頒獎典禮 時間:民國94年2月22日(星期二)下午六時正 閱讀全文

前瞻與決斷 國土規劃 政策環評與民眾參與

前瞻與決斷 國土規劃 政策環評與民眾參與

余範英 2004年10月05日

今年七月二日,受到敏督利颱風西南強烈氣流帶來的豪雨,造成台灣中部地區大規模的土石流,西南沿海地區的海水倒灌,受創程度並不亞於五年前的九二一震災。時隔不到兩個月,丈利颱風又於八月廿四日登台,重創北台灣,造成新竹地區多起土石流災難,以及台北縣三重地區近三分之一市區淹水,桃園地區則因石門上游集水區沖刷過度嚴重,原水濁度過高,停水超過十幾天... 閱讀全文

引領大思潮 「近代中國的變遷與發展」序言

余範英 2002年06月28日

民國七十年代初是台灣能否從舊威權體制邁向新公民社會的不確定年代,外在環境上,我們剛走過外交孤危,內部發展上,則經歷了政治高壓和文學思潮辯證,而同時,各項基礎建設也正告完成。整體社會在深徹的歷練之後,產生急迫的改革願望,長久以來在威權體制下所蓄積的社會能量恰如弦上之箭,但有待時代正義思潮引領方向。這是一個即將改革開放的年代,雖隱埋著無數的不確定性,卻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 閱讀全文

南水北調考察後記

南水北調考察後記

余範英 2000年12月01日

南水北調考察歸來,即應邀與溫清光教授、林鎮洋教授和基金會葉穎菡共赴第四屆「黃河國際論壇」,六百五十餘篇的學術專題研討會議,大會主題是「生態文明與河流倫理」,面對本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模式,開始作反思與尋求對策。 閱讀全文

李鴻源

李鴻源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為水利工程專家。

曾任內政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縣政府副縣長、臺灣省政府水利處處長。專長是水文分析、水資源系統分析、河川水力學、泥砂運動力學。

淡水河的昨日今生

淡水河的昨日今生

李鴻源 2014年10月13日

從小客廳神案旁就掛著一幅先祖父小學同學李石樵大師所繪的油畫,由淡水遠眺觀音山,寬廣的河面,岸上停著幾艘舢舨。堤防、碼頭都還沒建,八里岸上也沒幾棟房子,這應該是六十多年前的淡水河印象。隨著時間巨輪的轉動,同一場景在不同時代、不同畫家的筆觸裡,呈現了不同的面貌,堤防建了,房子多了,或晴或雨,或早晨或黃昏,各有不同的味道。 閱讀全文

李鴻源觀點:海濶台灣─看見福爾摩沙

李鴻源觀點:海濶台灣─看見福爾摩沙

李鴻源 2014年10月09日

台灣這個同時擁有百座接近四千米高山的獨特島嶼,住了二千三百萬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除了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不說,我們這些所謂的漢人,移民到這片土地上多則三百年,少則數十年。但非常諷刺的是,我們的DNA還留在遙遠的黃土高原上而不自覺。 閱讀全文

災害防救體系  不能只學美日一半-談美國 日本與台灣防災體制

災害防救體系 不能只學美日一半-談美國 日本與台灣防災體制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4年09月11日

台灣把每一個災害分到不同的部會處理,但部會是專業的主管機關,不是防災的專業單位,由於防災專業與主管專業完全不同,遇到不同災害時,就出現問題。採取單一特定災害管理方式,而非如美國共通管理架構方式(all-hazard approach)立法,導致無法整合各種災害之整備與應變機制。 閱讀全文

也談荷蘭治水

也談荷蘭治水

李鴻源 2014年06月13日

整合、協調、對話的夥伴關係成了千百年來荷蘭政府運作的文化。就因為這獨特的文化,這一人口不多、資源缺乏、災害頻繁的小國能在十五世紀成了海上霸權,至今在歐洲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更是世界上對外援助名列前茅的國家。 閱讀全文

生物多樣性與水利工程的對話:李鴻源專訪

生物多樣性與水利工程的對話:李鴻源專訪

李鴻源 2014年05月06日

過去李老師曾以水利專長,協助復育櫻花鉤吻鮭、為新北市規劃300公頃人工濕地並結合環境教育,擔任內政部長期間致力推動國土規劃,並且長期扮演工程與生態界之間的對話橋樑。在本次專訪中,李老師談到了上述經歷,並且特別說明國土規劃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聯,最後期勉關心生物多樣性的同學用功、務實、溝通並持續關心。 閱讀全文

美麗與哀愁過後

美麗與哀愁過後

李鴻源 2014年04月16日

一部紀錄台灣美麗與哀愁的記錄片上映後,引起了極大的震撼及迴響,喚起了大部份國人的危機感及環境意識。但面對這些不能不面對的嚴峻事實,我們除了哀愁外,更要省思的是如何從政策面、法令面及執行面提出具體行動方案,更謙卑的學習與這塊土地共存。 閱讀全文

珍重再見

珍重再見

李鴻源 2014年03月04日

我個人一直以諸葛孔明的「澹泊以明性 寧靜而致遠」當做人生座右銘。因為淡薄,所以無我,因為無我,自然能夠察知自己的本性及天命。既知本性及天命,再加上無我,心理自然寧靜,思路自然清晰,自能掌握全貌,避免許多冤枉路,故能致遠。這也就是我常掛在嘴巴上的「跳出框框看問題 out of box thinking 」的具體實踐。 閱讀全文

於幼華

李鴻源 2013年07月31日

現在基金會仍積極的運作著,但會場少了一位壯碩的身影及淡淡的煙位,總有遍插茱萸少一人之憾。每次開完會,余小姐總會嘟噥兩句「於幼華這死傢伙,也不曉得快回來做事,不理他了」。 閱讀全文

於幼華

畢業於臺大土木工程學士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土木工程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環境工程博士(D. Sc.,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曾任南非國家水研究所訪問研究員 、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訪問研究、史丹福大學土木學訪問研究

畢生致力於環境研究、環境關懷,著有《環境與人》、《大陸環保現況分析》、《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制度》、《活性氧預處理於活性污泥法中之應用研究》等書

黃榮村

心理學家,彰化田中人,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處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教育部部長等職務。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四:解開人類行為的密碼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我有一位臺大動物系的朋友,她到國外後寫了一封信給我,說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天天都跟諾貝爾獎的得主見面──她講的是唸書,讀的書都是諾貝爾得主系列,或者是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作品,所以一直感覺到自己彷彿跟諾貝爾獎在一起,我覺得這種浪漫的態度相當可取。由於諾貝爾獎具有相當的崇高性,因此學生一聽到諾貝爾獎就心生嚮往愛唸書,以前我兒子跟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握過手,他說握手的感覺不同於和一般人,這個就是浪漫。還有一陣子他效法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拍鼓,因為崇敬,所以希望藉由模仿偶像的行為來瞭解對方。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七:集體行為的超穩定結構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作為臺灣人還有一點必須要關心的,我在臺大心理系有一些以前一起做實驗、認知的同仁,都是很熟的學生或是同事;兩、三年前他們說臺灣最重要一個問題是「集體的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我們應該把它們引進來實驗室,譬如說引入「捐款的行為」進行實驗,看同理心是怎麼發揮,如此一來對於破除集體行為也有幫助,對研究也有幫助。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六:常保同理心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適逢九二一大地震十周年,以前行政院任命我為政務委員兼災後重建委員會執行長,去當教育部長則是後來的事。為了進政府做我該做的事,當時做了一個很困難的決定,就是辭去服務了20幾年的台大教職,其中部分原因是我當年也是在台大校務會議上主張「學官不兩棲」的發起人之一。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五:追求正義的學運歲月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臺大校園不只是唸書的場域,還有「胡搞」的時候,不見得是我們胡搞,有時胡搞來自於外界,搞得臺大必須出來捍衛價值、扮演堡壘與燈塔的角色。臺大因為特殊的歷史位置,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幾乎無役不與,塑造出其他大學所沒有的自由傳統與臺大學風。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三-浪漫求知的態度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當年在臺大校園裡,學習經常都是浪漫的。我念大學時學校流行著各式思潮,包括存在主義所講的存在先於本質、厭倦的心靈、漂泊的心靈、沉重的心靈、跳動的心靈、空虛的心靈、無法瞭解的心靈、莫名其妙的心靈…等,其實也不一定真的弄得懂,但身處知識的浪漫氛圍裡,促使我們熱列地投入思想探索。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二:零、無窮、時間的詭論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轉進理學院需要補修很多課,在微積分課堂上,一位非常優秀的哲學系同學卻被「0」(零)與「∞」(無窮)困住,哲學系的訓練使他愈想愈多,也愈想愈迷惑。「0」很簡單,「0」就是沒有,但是什麼叫「∞」呢?「∞」就是指不論你能想多大,它一定比你能想到的更大。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一:生命的馬可夫鏈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胸懷求知的浪漫精神,也能為捍衛公義激起一腔熱血,走過風起雲湧的學運歲月,投身人道工作的永續事業。為實踐理想,心理學家黃榮村校長幾次進出學界、政界,積累顯赫的經歷頭銜,卻仍保有當年仰臥椰林道上,為思考宇宙原點夜不能寐的一顆初心。 閱讀全文

知識分子不見了?

知識分子不見了?

黃榮村 2011年12月06日

27年前深秋初次造訪哈佛大學,一眼就看到波士頓環球報的頭條標題「最後一片葉子懸盪在樹上」(The last leaf lingering on the tree),配上一幅即將凋零的葉子似在風中做好告別的姿勢。 閱讀全文

葉俊榮

為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專業領域是環境法、憲法、美國憲法、憲法變遷專題研究、行政法、行政法案例演習、管制理論專題研究、永續發展專題研究、英美侵權行為法、法律經濟分析。

法律與經濟的對話情境

法律與經濟的對話情境

葉俊榮 2007年03月15日

義大利城鎮阿部拉集鼠患嚴重,主管部門公布規章,只要民眾拿老鼠尾來,就可按數量換錢。結果是,民眾不只不撲滅老鼠,反而在地下室養起老鼠。從結果面看,這個規章定得很「笨」。許多經濟學家對政府的管制措施或法律內容相當有意見,他們時常希望,念法律的政府官員要能有一些基本的經濟觀念多好.... 閱讀全文

永續台灣是一條不斷成長的路

永續台灣是一條不斷成長的路

葉俊榮 2005年10月01日

身為台灣第一位教育部環境保護法的公費留學生,研考會主委葉俊榮長期關注環境議題,自1992年由國科會選派赴里約參加「地球高峰會」開始,與政府推動永續工作結下不解之緣 閱讀全文

建構海洋台灣發展藍圖

建構海洋台灣發展藍圖

葉俊榮 2005年08月01日

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環境及資源,其發展脈絡與海洋密不可分。過去受限於威權體制下的陸權思維,使得臺灣缺乏完整的海洋意識及海洋政策。隨著海洋資源需求的擴張及科技進步,臺灣仰賴海洋的程度更高;加以永續發展觀念興起,對於海洋環境保護也更為急迫。這些都需要政府規劃清晰的海洋政策藍圖,將海洋事務從狹隘的資源掌控,擴展到生態與社經系統管理,強化臺灣海洋永續治理的量能。 閱讀全文

政府人口政策的問題意識與實際作法

政府人口政策的問題意識與實際作法

葉俊榮 2005年05月27日

政府當初的思維是人口控制,這部份也是我們做的最成功的地方,但用當初人口控制的想法出發反過來鼓勵生育,這都是從內部的角度來看,而不是由全球化,人口在國際上是流動的角度來看問題.... 閱讀全文

從泥土堆孕育而出生命情感

從泥土堆孕育而出生命情感

葉俊榮 2004年03月01日

學環境法出身的葉俊榮,生活中盡是環保,更是位充滿藝術色彩的理想主義者... 閱讀全文

王汎森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史、學術史及史學史研究,關心過去因政治壓力或主流論述的壓抑而忽略的雜音、沉晦不明的歷史現象或思想人物。

人文的優先性

王汎森 2010年02月10日

最近幾年我常常需要針對台灣各大學中人文領域的發展提出建言,但是,我能說的話其實非常有限,往往說過一兩次就覺得語塞。我最常提到的幾點是,要給在大學裡的人 閱讀全文

学术需要时间和自由

王汎森 2009年09月08日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是我赴台访问的重要学术机构。所长王汎森先生在中央研究院对我相助良多,也热情带我同赴台北市的台湾大学、台中市的中兴大学、中坜市的中央大学,一路引见学界朋友,畅谈甚为投机。 閱讀全文

八○年代的塵埃

王汎森 2009年06月16日

第一次見到高信疆先生是在高一那一年,那天他在羅斯福路的「壽而康」請我們吃了一餐中飯。記得當天正是他所編「海外專欄」結集成書出版的日子,書名叫做《春來燕歸人未歸》。高先生將手頭那一本樣書送給我,並一再對書的某些部份表示不滿意。 閱讀全文

王汎森谈史语所八十年

王汎森 2008年11月18日

1927年,蔡元培先生等人主持创办了中央研究院,其中的史语所在傅斯年先生的主持下,发掘安阳殷墟、整理大内档案、调查全国方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史语所作为“中研院”的一个部门迁台,在台湾继续开展学术研究。 閱讀全文

發展人文研究的兩種策略

王汎森 2008年11月10日

首先我要引用傅斯年民國九年二月刊於《新潮》一首詩〈自然〉中的幾句: 「趣味!」「趣味!」 你真果和我最親切嗎? 你為什麼不能說明你自己來? 閱讀全文

現代西方史學研究的新視野─方法論與研究課題

王汎森 2007年09月20日

從史學發展來講,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與十九世紀末同樣發生鉅大的變化,而且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史學典範動搖情形還比十九世紀末來得嚴重,後現代對歷史學造成根本動搖,幾乎完全否定史學這門學問存在的理論基礎,這是從希羅多德、司馬遷以來史學所面臨最嚴重的挑戰。 閱讀全文

現在歷史是什麼?─西方史學的新趨勢

王汎森 2007年06月25日

從史學發展來講,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與十九世紀末同樣發生鉅大的變化,而且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史學典範動搖情形還比十九世紀末來得嚴重,後現代對歷史學造成根本動搖,幾乎完全否定史學這門學問存在的理論基礎,這是從希羅多德、司馬遷以來史學所面臨最嚴重的挑戰。 閱讀全文

如何透過歷史向古人學習

王汎森 2007年03月16日

這是一篇命題之作,字數又有明確的限制,所以不能就主題的各個層面廣泛地進行討論。此處只能就培養「歷史的思考」(historical reasoning)這一點來談。 閱讀全文

朱雲漢

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併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是台灣最具國際聲望之政治學者之一。

研究專長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民主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長期開設「中國大陸政經社變遷」、「國際政治經濟學」以及「東亞政治經濟」等課程,在大學部則教授「社會科學方法論」、「比較政府與政治」等課程。

歐洲的夢魘才剛開始

朱 雲漢 2016年08月23日

儘管從奧巴馬到默克爾,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到美聯儲主席,從索羅斯到眾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投票前夕都異口同聲警示英國“脫歐”的嚴峻後果。但這些西方社會主流精英已經徹底失去了基層民眾的信任,再多的理性說服與柔情呼喚,都勸阻不了心意已決的“疑歐”選民。 閱讀全文

誰來馴服這匹憲政脫韁野馬

朱雲漢 2016年04月07日

長久以來,立法院是台灣民眾信任度最低的憲政機關。第9屆國會伊始,結構大換血,各界都期盼立法院氣象一新。最近各黨團都提出國會改革方案,民間監督團體也提出不少建議,但這些改革方案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這些年來,台灣民主體制運作失靈的主要根源在行政、立法關係嚴重失衡。 閱讀全文

川普現象透露美國民主隱憂

來源: 朱雲漢,中國時報 2015年12月25日

儘管他的言論不斷衝撞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底線,儘管所有主流媒體都對他不假詞色,他在共和黨群眾中的支持度始終領先第二順位候選人15%以上。在川普對壘民主黨的希拉蕊之情境下,他在全國民調的平均支持度仍高達42%,落後希拉蕊僅僅6個百分點。 閱讀全文

TPP讓跨國企業如虎添翼

來源: 朱雲漢 2015年10月22日

由環太平洋12個國家參與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經過5年艱辛談判,終於在10月5日達成協議。這個體量占全球GDP五分之二、全球貨物貿易總額三分之一的巨型區域經濟夥伴協定,代表著美國試圖從開發中國家與歐盟手中,重新奪回國際貿易與投資遊戲規則制訂權的最後一搏。 閱讀全文

台灣離民主崩壞還有多遠?

朱雲漢 2014年04月02日

要讓一個新生民主體制落地生根,需要經歷相當漫長的學習與反覆實踐過程,但要讓其崩壞,卻易如怪手拆屋。如果民主大廈的根基本來就不牢固,就有可能在眾人尚未驚覺的情況下,被社會中少數但激進的群體一推而倒。 閱讀全文

台韓薪資落差 為何會這麼大?

朱雲漢 2013年06月28日

韓國的物價指數增長速度的確比台灣快,所以韓國國民所得的實質購買力不如台灣。以二○一二年為例,在台灣一百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韓國的一三六美元。台灣的薪資如果僅僅比韓國低三十%,在實質購買力上幾乎沒有差異。但也可就此推論,購買力的差異完全不足以解釋為何台灣與韓國大學生的起薪差距演變成如此巨大的鴻溝! 閱讀全文

永續發展的道路 兩岸可共同探索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02月01日

當前兩岸社會在地球氣候變遷的衝擊下,均面臨巨大的可持續發展挑戰。兩岸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本來就面臨非常類似的環境制約:相對於人口基數,土地資源稀少、水資源短缺,地質條件與生態環境脆弱,再加上人為過度開發,乃至於環境負荷過重,導致巨型天然災變日益頻繁。同樣的,對兩岸而言,有效推行節能減碳以及降低對石化燃料倚賴,都是十分緊迫而無可迴避的可 閱讀全文

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的四大挑戰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12月07日

中共第五代領導人在未來十年所面臨的主要發展挑戰有四:第一是如何突破中等收入的陷阱,讓中國大陸順利的邁入中高收入新興工業化國家之林;第二是如何在經濟規模倍增的過程中避免貧富差距的擴大,讓中國大陸逐漸形成以中產階級為主幹的橄欖型社會,防止出現兩極化矛盾;第三是如何在快速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平順的吸納大批來自農村的新移民,確保社會穩定;第四是在中美綜合國力興衰交替的歷史關鍵期,如何維持與美國的建設性交往關係,避免發生戰略攤牌。 閱讀全文

南方朔

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畢。曾任中國時報專欄組主任、中國時報專欄組副總編輯、中國時報專欄組主筆、《新新聞》總主筆。

這是個已經「太超過」的時代!

南方朔 2013年01月08日

,基於歐洲的「三分之二社會論」及美國的「百分之五十一社會論」,我們已可看出現代的政治已變了。以前的政治還有古典的正義準則,有權力的人還必須在正義的標準下知道做事必須有節制,凡事不能太超過。但現在時代已變了! 閱讀全文

治國要用常識,不能反常識

南方朔 2012年12月11日

「常識」是重要的,「常識」是一種自然神學的概念,它相信一個社會的正義標準和民心的向背,都有自明的道理。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統治者要按常識的標準來治國,而常識治國就是「以天下人之心為自己的心」,然後以這樣的心來治國。十八世紀新興的美國就是以常識來治國的成功範例。但今天的世界,包括台灣在內,統治者都是按自己的意志和黨派利益治國,整個統治方式愈來愈違背了常識;它不是以常識治國,而是以拖延的口號或空洞的禮貌等顧左右而言他的社會控制手段來治國。當整個統治的方式愈來愈反常識,常識的民怨就會更加沸騰。 閱讀全文

政府無能失能 已成當代顯學

南方朔 2012年12月04日

上星期的專欄我提到當代主要經濟學家薩傑士的新著,最近又剛讀了二○○一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新著《不平等的代價》即將由天下出版的中文譯稿。這兩位頂尖大師級的人物,他們共同關心的焦點之一,乃是當今政府無能及失能,最後使得整個國家失去了方向。足見政府的無能失能,所造成的失速失向是多麼的嚴重。 閱讀全文

薩傑士讜論,政府官員應當參考

南方朔 2012年11月27日

,在世界景氣依然未見好轉,而且似乎也不可能好轉的此刻,我讀了薩傑士教授這本觀點相當另類、企圖心也很大的著作,心裡實在很有感覺。薩傑士教授當過許多國家的發展顧問,二○○二至○六年間他甚至當過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的個人特別顧問,他在本書裡的許多觀點,我認為對今天的台灣政府亦極有價值。 閱讀全文

「實在年代」為什麼沒有用?

南方朔 2012年08月31日

從「實在年代」出版迄今,已證明了「實在年代」完全沒有發生任何作用。當想到「實在年代」未發生作用,我就想到公與義的學術討論會儘管規劃周詳,但一定疏漏了甚麼最重要的課題。當想到這裡,我就不得不講幾句可能會冒犯到一些人的話,那就是那次討論會明顯的疏忽了當代日益重要的「新癱瘓政治」(new political of paralysis)這個課題。當政治癱瘓、領導無能,你給他再好的建議,他也不會採納和不敢採納。當別人的話全都白講,「實在的年代」當然因為無用,而成了「不實在的年代」! 閱讀全文

台灣要志氣 領導扛責知識轉型

南方朔 2012年04月24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十二年來,每年都對公與義的課題編輯一本專著。當年余紀忠先生讀書人辦報,是有風骨的報人,典型的知識分子,關懷社會、評論公共議題、追求民主進步,是先生留給台灣最大的資產。我很榮幸從小就在時報服務,受先生的啟發。基金會秉持著這樣的風範,長期花錢,運用人際關係,組織各式各樣的研討會,這在台灣已經沒有了。「實在年代」這本專集,我推薦給各位,這本書真的很補,是現在面對台灣問題的百科全書.... 閱讀全文

台灣要志氣 領導扛責知識轉型

南方朔 2012年04月24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十二年來,每年都對公與義的課題編輯一本專著。當年余紀忠先生讀書人辦報,是有風骨的報人,典型的知識分子,關懷社會、評論公共議題、追求民主進步,是先生留給台灣最大的資產。我很榮幸從小就在時報服務,受先生的啟發。基金會秉持著這樣的風範,長期花錢,運用人際關係,組織各式各樣的研討會,這在台灣已經沒有了。「實在年代」這本專集,我推薦給各位,這本書真的很補,是現在面對台灣問題的百科全書.... 閱讀全文

從 2/3 到 50/50–一個沉重的數字政治社會學

南方朔 1996年12月16日

而揭露貧窮固極重要,此書更重要的是它對貧窮問題為何從政治的體制以及 人們的感官與知覺系統裡消失所做的觀察與分析。正因為貧窮問題已自人們的知 覺裡消失,於是那另外 2/3 過著舒適生活的人,遂心情愉快的認為所有的人都和 他們一樣活在富裕社會裡,但這並不意謂那 2/3 的人是多麼的自私與麻木不仁, 而是人們的思想與認知取決於知覺。 閱讀全文

錢永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研究員


臺灣大學哲學系畢,研究專長 黑格爾哲學、政治哲學、西方政治思想史。

王健壯

學歷: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訪問研究

經歷:

中國時報(一九七七年五月~一九八七年二月)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中國時報政治記者、中國時報專欄主任、中國時報採訪主任、時報雜誌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時報新聞周刊總編輯

新新聞周刊(一九八七年三月~二○○五年十二月)

新新聞周刊總編輯、新新聞周刊總主筆、新新聞周刊董事長兼社長

中國時報(二○○六年元月~二○○八年十二月)

中國時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社長

博理基金會(二○○九年七以一~二○一○年九月)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

著作:

我不愛凱撒、凱撒不愛我、看花猶是去年人、我叫他,爺爺

王健壯專欄:都是立法怠惰惹的禍

來源: 風傳媒,王健壯 2015年01月08日

南港與內湖區的選民有福了,二月十四日西洋情人節那天,他們將首次行使憲法賦與他們的一項基本權利:罷免權。 根據台北市選委會核查結果,罷免立委蔡正元的連署書中,有四萬九千份合於規定,已跨過罷免成案的門檻,依法將舉行罷免投票。 閱讀全文

爭它千遍也不嫌煩

王健壯 2014年06月23日

當時之所以未引發正名爭議,更未上綱到涉及國家主權問題,就是因為合約所載名稱即是如此,雙方合意,何爭之有?但故宮赴日展覽合約卻與前五次不同,台灣若不依約爭取正名,豈不讓日本得了便宜還賣乖?更何況,宣傳海報屬於展覽活動內容,當然非爭不可。 閱讀全文

我們人民的時刻

來源: 風傳媒 2014年06月05日

憲法時刻之所以浮現,是因為「我們人民」(We the People)警覺:現行代議民主已嚴重失靈。但何以失靈?許多人歸因於國會代表性不足,他們也據此開出憲法改變的藥方,包括:改變現行立委選制,把並立制改為聯立制,增加小黨當選空間,讓票票等值,並且適度增加立委名額。 閱讀全文

一個不能停止思考的問題

來源: 聯合報 2014年04月14日

太陽花學運是一場改寫歷史的運動,改寫了學運史,也改寫了社運史,更開創了以占領憲政機關為手段的新社運模式。 閱讀全文

政治要帶給人民希望

王健壯 2013年11月25日

極權國家領導人過世後,人民通常被迫要世世代代紀念他;但民主國家領導人過世五十年後,人民仍然熱中主動紀念他,全世界大概唯甘迺迪一人。 閱讀全文

總統不能像科員

王健壯 2013年08月19日

熟悉台灣民主轉型的人都知道,李登輝當年以「民粹威權主義」推動改革,確實受惠於國是會議與國發會良多。國家領導人處逆境或困境之時,本來就該大開大闔才能脫困而出,但可惜馬英九缺乏李登輝那樣的謀略,以至於迄今仍處困境難以自拔。 但退一步說,即使馬英九不想學李登輝玩弄權術,他總該瞭解「乘眾勢以為車,御眾智以為馬」的道理吧?而國是會議就是眾勢、眾智,若瑣瑣拘泥於名稱、體制或程序,而坐失眾勢與眾智之形成可能,天下寧有此種以科員心態領導國政的總統? 閱讀全文

陳添枝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專業領域為國際貿易、經濟發展。

 

 

陳添枝:兩個二軍合作,才能和國際競爭

陳 添枝 2009年11月12日

擔任經建會主委前,陳添枝便提出台灣業者面對中國競爭的兩種因應之道:一是積極參與中國市場,以彌補台灣部門損失的「抬轎者」;二是避開中國鋒芒,生產中國不具相對優勢產品的「跳車者」。卸任經建會主委後,陳添枝首次以學者身分剖析台灣產業利弊。 閱讀全文

如果再當一次新鮮人 學會自己做決定、負責

陳 添枝 2009年08月17日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曾是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陳添枝表示,大學念的是電機系,回想起出國留學前大一新生的歲月,當時很痛苦,因為必修課太多,課業壓力太重,不只國文、英文、物理、化學、微積分是必修學分,連三民主義、中國現代史都還列為必修。 閱讀全文

許嘉棟

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曾任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許嘉棟》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下)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2020年10月08日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貨幣學派的貨幣理論昭告世人:貨幣過多必然引發物價上揚。不只可由歷史上不少陷入高度物價膨脹的國家獲得見證,而且1980年代中期前經濟學者的實證研究,也都印證只要一國貨幣供給成長過速,通常經過半年至一年半的時間遲延後,其物價(主要指消費者物價)的上漲率即會顯著提高。 閱讀全文

許嘉棟》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上)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2020年10月08日

各國中央銀行通常以維持物價穩定為首要任務,在物價無上揚之虞時,方轉以提高就業、協助經濟成長為政策目標。此處所謂的「物價」,一般係指與民眾生計息息相關,故令民眾與政府密切關注的消費者物價。當消費者物價上漲率超過百分之三時,各界即會對央行及政府提出應採取措施,以穩定物價的要求。 閱讀全文

國際政經變局下台灣宜有之因應

許嘉棟 2020年08月13日

2018年以來,反全球化、川普擾動國際經濟秩序、英國脫歐,以及美中爭霸,由貿易戰逐漸升級擴大至各領域的對抗等等灰犀牛一起奔襲前來,本就令全球經濟景氣陷於不振;雪上加霜的是:於2019年底萌生,並快速蔓延擴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產業斷鏈,以及各國採取了鎖國、中斷防疫與醫療用品及其原材料之出口等措施,以求自保。 閱讀全文

許嘉棟 : 兩岸的國進民退

許 嘉棟 2019年01月03日

做任何決策,都必須在多項目標中作適當的取捨。政府在企業經營體制的決定上,所面對的主要即是效率與公平二目標的取捨。各國經驗顯示,公營企業的經營績效普遍低於民營企業,鮮有例外;但是公營企業的利潤可歸全民共享,避免所得分配不均,而且較會配合政府政策、兼顧公益,則是支持公營者的主要立論依據。...... 閱讀全文

許嘉棟 : 貿易戰會觸發匯率戰嗎?

許 嘉棟 2018年10月03日

由美中兩國所啟動的全球貿易戰正方興未艾,逐漸擴大、升級,其後果可預見必然是美中兩國兩敗俱傷,且全球經濟與貿易一併陪葬。而在全球化下,各國的經濟金融連動,過剩的大量資金跨境快速移動,更使得國際金融面所將受到的衝擊,速度尤快、程度尤大。目前舉世關注的焦點之一,是美中的貿易戰會否觸發匯率戰? 閱讀全文

許嘉棟:台灣何來世代不公平問題?

許 嘉棟 2018年07月12日

曾幾何時,台灣的世代公平逐漸成為社會爭論的議題。在早期,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之人士,認為台灣這代人為了經濟發展,犧牲了下代人的生態環境;憂心政府負債累積過速者,掛慮政府的財政赤字成就了這代人的福祉,但增添了未來世代的納稅負擔...... 閱讀全文

前瞻建設首重效益

許 嘉棟 2017年06月18日

目前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引發的各界爭議,主要集中在各項支出是否具經濟效益、政府舉債支出是否將導致「債留子孫」,以及支出的地區分配是否公平等三大問題上面。第三個問題是屬政治層面之問題...... 閱讀全文

勞資抗爭暫歇 市場機制登場

許 嘉棟 2016年12月23日

針對勞工休假規定所提出的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先是引發勞資雙方間之爭論,其後演變成資方之不滿、退出協商,以及勞團之抗爭,最終在12月中旬於擾嚷、爭議聲中,完成立法院三讀。 閱讀全文

林聖芬

學歷: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現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中華民國報業公會理事長。

曾任中國時報總監、中國時報採訪主任、中國時報總主筆、中時晚報社社長、中時晚報社發行人。

王伯元

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

現任 怡和創投集團董事長

中磊電子公司董事長

曾任 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TVCA)理事長

考生無助、家長恐慌 難道要讓菁英流失

王伯元 2014年06月11日

任何新制度在執行之前,除了詳細的評估外,都還會有一個測試階段,藉以降低實際作業時可能產生的衝擊及影響。更何況教育制度這麼重大的政策,一旦走偏,影響可及數代,更應慎重處理。 閱讀全文

推翻服貿 他國談判怎開展

王伯元 2013年07月18日

最近台灣剛和紐西蘭簽妥「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我國銷往紐西蘭的石化、自行車、紡織、光學產品、半導體、水泥等產品,都可享零關稅待遇。而紐西蘭的乳品、水果、酒類及牛羊肉,也可以零關稅進口,國內消費者將可以更低廉的價格購買到紐國的農產品。雖然我們是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簽定,但這是與已開發的非邦交國所簽署的第一個經濟貿易協定,著實令人感到欣慰。 閱讀全文

沒錢培訓選手 爭辦體育大拜拜?

王伯元 2013年07月11日

台灣對於運動員的養成並沒有良好的環境及完善的制度。在冗長的訓練過程中他們多半靠家人支持及私人贊助。成功之前默默無聞,甚至被人冷眼相待。等到一夕成名,各界就爭相吹捧,慷慨金援,政府也開出各種優厚待遇並信誓旦旦要重建台灣體育環境。然而,新聞熱度過後一切又回歸平靜。選手們的培訓道路依舊坎坷顛簸,要自求多福。 閱讀全文

12年國教對話/百年大計 怎能急就章

王伯元 2013年06月19日

末代基測已經落幕,預備接替的十二年國教卻還爭議四起,紛擾不斷。尤其最初的立意是在延續九年義務教育的精神,貫徹「免試」及「免學費」兩大主軸。但一路走來一變再變,現在的版本已離初衷甚遠。 閱讀全文

令人永遠懷念的李資政 ─寫於李國鼎資政逝世11周年

王伯元 2013年05月31日

 今天是李國鼎資政逝世11周年的紀念,他畢生奉獻台灣,不求官只做事,全然不計個人名利的態度和風範,一直到今日都還是為所國人所景仰及懷念。 閱讀全文

政策改革 求好再求有

王伯元 2013年05月10日

馬政府一連串政策,包括油電雙漲、證所稅復徵、退休年金改革、十二年國教等引發很多爭議。各項民調顯示,民眾對於政府的施政感到失望,總體不滿意程度,甚至高達六成以上。 閱讀全文

「好」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王伯元 2013年05月02日

日前馬總統在其臉書上發表感想,認為台灣競爭力並未衰退,但不知為何公共工程效率、國人英語能力、參與區域經濟步伐皆落後其他國家。面對於總統的疑惑我不禁啞然。台灣的發展掌握在政府手裏,如有任何不足,馬總統身為政府領導人,責無旁貸,還需要向外尋求答案嗎? 閱讀全文

廚房政策 讓企業靈活發展

王伯元 2013年02月22日

台灣自1996年實行「戒急用忍」政策以來,錯失許多機會,加上多次金融危機,經濟因而陷入困境。2011年的FDI甚至成為負數,排名世界倒數第二,僅優於非洲安哥拉。為了重拾外資的青睞,政府過去一年來積極向外招商,但結果似乎不如預期。 閱讀全文

朱敬一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任國科會主任委員、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行政院國科會人文處處長

朱敬一專欄:長照─要吃多少麵,就得煮多少麵條

來源: 朱敬一,風傳媒 2015年05月27日

「長照法」三讀通過了,但是真正關係長照執行的「長照保險法」還沒審議。我的意見很簡單:先別急著審;先讓我們把「長期照護」的社會保險本質弄清楚。以下,我從幾個基本數字開始談;先說數字、再講觀念。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五)──家族公司治理之強化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家族企業的另一項問題,就是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如果家族企業的股票沒有公開發行,那麼社會對於其公司治理的要求可以比較低;但是一旦家族企業是上市上櫃公司,那麼社會大眾就是利益攸關者,我們對其公司治理就應該有較為嚴格的要求。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四)──法人代表制之弊端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前文已論及「產金不分離會惡化動態階級流動」。以下我再談另外一個有利於富裕家族永保安康的規範──公司法27條的法人代表制。在法人代表制度下,許多大公司的董事全是其他公司或財團的「法人代表」,而非自然人。因此,某財團家族成員甲在X公司任負責人,如果因為違反金控法、證交法、內線交易、背信、詐欺,而被主管機關撤職,原本這是一個嚴重至極的處分,理論上是該剝奪該家族在X公司的經營權的。但是在法人代表制度下,甲自己被撤職沒關係,只要另外派甲的太太續做法人代表即可,其家族實力完全不受影響。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三)──產金分離之必要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然而風險控管、金融檢查等管理,都只是消極被動面的、不涉及銀行主動違規意願的。如果銀行A的老闆甲自己也在經營X事業,那麼如果X事業面臨財務危機,而甲若要用銀行財務對X伸予特殊援手,甲的操作就會是積極主動的,甚至刻意迴避主管機關監督的。簡言之,甲既然同時是A與X的老闆,那麼甲自然會傾向把A銀行視為X企業的金庫。這樣,A銀行存戶的錢在甲的眼中,就是同為家族企業X的金庫。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二)──Dworkin的動態公平觀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我最喜歡的廿世紀哲學家Ronald Dworkin說,一個公平的社會應該要是endowment insensitive, ambition sensitive,真的是一語道破動態公平的核心概念。Ambition 是指個人的努力、發奮向上的拼勁。Endowment則是指諸如金湯匙之類無關個人努力的、生下來就給定的資源或機會。一個動態公平的社會,就是要使endowment的重要性降低、ambition的重要性提高。這,就是動態公平的最重要觀念。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一)──靜態與動態公平之辨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最近有些朋友想要參政,其所提「政見」之一,就是改善台灣社會的不公平。至於要怎麼做才能改善不公平,目前我所看到的論述還相當單薄,除了改革稅制之外,其他方面的政策構想並不多見。諾貝爾獎得主Stiglitz最近提出了改善美國不公平的三個解方,除了「稅制」一點有交集之外,其餘都未必與台灣情境契合。 閱讀全文

朱敬一專欄:沒有信任就難有突破--亞投行決策的困境

來源: 朱敬一 2015年04月02日

台灣是否要加入亞洲投資銀行一事,最近引發不少爭議。這些爭議包括沒有經過內閣審慎研議、送件是否適合「請國台辦轉交」、台灣參與究竟有什麼角色可以發揮、是不是該先經立法院同意、台灣加入是否等同於做「中國霸權」幫兇、有沒有賣台疑慮等等。 閱讀全文

朱敬一專欄:我越來越害怕聽到「改革」、「改造」

來源: 風傳媒,朱敬一 2015年01月12日

先說兩則笑話。其一:某諾貝爾獎得主一次赴中東某國開會,知道要與該國總理吃飯,遂先研讀該地區歷史,希望晚餐時能聊聊化解恩怨情仇糾葛的辦法。果然,在晚宴期間該諾貝爾獎得主有機會提出構思已久的解方。沒想到總理立刻接腔:「Oh, you must be a scientist; you scientists try to solve problems, we politicians only live with them」。 閱讀全文

歐陽嶠暉

中原理工學院水利工程系畢業,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博士。

經歷: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
中央大學土木系、環工所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院長
教育部科技顧問、環保小組執行秘書
行政院國科會環工學門召集人
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委員
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
國際水質協會(IWA)理事、台灣分會創會會長

何志欽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成功大學執行副校長。

曾任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暨院長、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行政院財政部部長。

施振榮

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學士、碩士暨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現任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曾任宏碁集團董事長、亞洲企業領袖協會會長、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此外,他在1976年獲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1年獲選全國青年創業楷模,1983年更獲選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7年代表總統赴澳洲雪黎出席第十五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之領袖會議,2011年獲總統頒發國家二等景星勳章。

施振榮》以王道精神論公司永續治理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1月11日

編按:宏碁集團創辦人、交大管理學院王道經營管理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施振榮,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以王道精神談論公司永續治理,以多年實務歷練點出,西方資本主義的思維為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贏者通吃」,不同於東方。在全球化下為共創價值,政府與企業需超前部署,以東方「共存共榮」的思維面對全球化的種種新挑戰。 閱讀全文

施振榮》從新年音樂會談台灣經典音樂

施振榮 2020年10月29日

我目前擔任灣聲樂團後援會會長,灣聲樂團成立的宗旨是要將「古典音樂台灣化,台灣音樂古典化」,藉此也讓台灣音樂可以名揚四海,對此我也十分認同.... 閱讀全文

施振榮 : 財團法人法 衝擊財團法人業務推展

施 振榮 2018年10月05日

今年六月廿七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財團法人法」草案,具有完整規範管理財團法人的法律終於完成立法,對不論是由政府或民間成立的財團法人也有更清楚的規範可供遵循,不僅有助財團法人後續推展其公益業務,也有助防制洗錢,值得肯定。...... 閱讀全文

施振榮:台灣產業發展新策略

施 振榮 2018年08月06日

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當前台灣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台灣的經濟要突圍,產業就必須轉型升級,成敗關鍵就在思維翻轉。我常說:「台灣不缺人才,只缺舞台。」因此,領導人肩負建舞台的責任,且政府的資源也要重置以善用資源。...... 閱讀全文

中國共產黨已是新共產黨

施 振榮 2017年11月20日

社會主義是人類追求的理想,就像在〈禮運大同篇〉所談的世界大同,是人類追求的目標。但在這百年來,社會上有2個實際運作機制: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都有其運作的盲點,未能實現社會主義的理想世界。 閱讀全文

打造矽文明 政府要搭台

施 振榮 2016年12月30日

國發會25日在桃園正式成立「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同時號召民間業者一同參與,籌組成立「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 閱讀全文

施振榮:打造台灣成為創新矽島

施 振榮 2016年07月11日

新政府欲推動台灣成「亞洲矽谷」的政策,各界爭論不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指出,台灣應以「矽島」為定位,打造「創新矽島」,其中關鍵要素包括對外國人來台工作是否方便、有誘因,及國內對創投、天使基金等資金機制的友善程度,還有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容錯文化等,都還有賴新政府積極建構。 閱讀全文

對「社會共識」的共識

施 振榮 2016年06月09日

編按:日前政府擬重啟核電一號機,這個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政府也提到如此公共事件須要先經過社會凝聚共識再行拍板。但社會共識是甚麼?而要如何產生共識?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則以其經營企業的經驗對此問題提出看法。 閱讀全文

楊日昌

楊日昌

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

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資深顧問、行政院政務顧問、經濟部顧問、行政院環保署顧問、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所長、泰國國家科技研究院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專家委員、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委員

李永展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博士、都市設計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士

經歷:桃園市副市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諮詢委員
行政院文建會閑置空間再利用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生物多樣性小組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農村聚落重建審議小組委員
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台北市都市計畫顧問
台北市社區規劃師
苗栗縣都市設計審議委員
彰化縣都市計畫委員
台南縣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委員
台南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台南市政府市政顧問
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理事

風險社會 別賭「不發生」機率

風險社會 別賭「不發生」機率

李永展 2014年08月13日

高雄氣爆發生至今,令人擔心的除了始終不見一個有效調度與整合的救災架構、程序與方法,更隨著各種跡象與證據一點一滴揭露,所謂的真相,反倒成為各方互相推委塞責的出口。 閱讀全文

李永展:一個抹殺過去的城市…未來,還會來嗎?

來源: 獨立評論 2014年07月10日

「歷史是現在進入未來的鑰匙」──如果抛棄歷史便等於放棄未來。文化保存不是懷古,是沉澱、再出發的過程、是我們在詮釋與尋找需求、傳承的過程。因此台北不應該也不可能變成山寨版的「紐約華爾街」或是「東京六本木」,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台北,一個包容自己的歷史、珍惜自己的文化、並擁有自己的風格的城市。 閱讀全文

李永展:一個抹殺過去的城市…未來,還會來嗎?

李永展 2014年07月10日

「歷史是現在進入未來的鑰匙」──如果抛棄歷史便等於放棄未來。文化保存不是懷古,是沉澱、再出發的過程、是我們在詮釋與尋找需求、傳承的過程。因此台北不應該也不可能變成山寨版的「紐約華爾街」或是「東京六本木」,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台北,一個包容自己的歷史、珍惜自己的文化、並擁有自己的風格的城市。 閱讀全文

李永展:快速,終將帶我們到只剩名字的地方

李永展 2014年05月26日

日前原本預計搭機從台東回台北,但因天候因素改搭自強號,從台東、花蓮、宜蘭、基隆,一路搖晃到台北,總共花了五個半小時,沿途經過的花東地區、蘭陽平原、瑞芳八堵,最後回到台北,正好呈現出台灣「鄉」、「鄉城」及「城」的三大空間區塊,沿途的地景更突顯出台灣城鄉發展最深層的結構性議題:城鄉如何因「差異」而永續? 閱讀全文

請給土地溫柔的慈悲

李永展 2014年05月05日

有效的都市計畫透過保護區的劃設將環境敏感地帶予以保留,以避免不當的土地利用行為對地質、水源、生物多樣性以及居住安全造成傷害,並在面對災難時得以緩衝與修復。也因此保護區的變更基本上是一個非常嚴肅且複雜的問題,它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單一開發行為的衝擊,或者是變更範圍內的不可回復性,更是一旦土地變更後,對於整體都市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是否危及都市永續的根基。 閱讀全文

李永展:請給土地溫柔的慈悲

李永展 2014年05月05日

根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球已超過一半的人居住在都市,台灣的都市人口更高達80%,由於人口過度集中再加上氣候極化效應,一旦發生環境災難,都市受災強度往往更為劇烈。有效的都市計畫透過保護區的劃設將環境敏感地帶予以保留,以避免不當的土地利用行為對地質、水源、生物多樣性以及居住安全造成傷害,並在面對災難時得以緩衝與修復。也因此保護區的變更基本上是一個非常嚴肅且複雜的問題,它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單一開發行為的衝擊,或者是變更範圍內的不可回復性,更是一旦土地變更後,對於整體都市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是否危及都市永續的根基。 閱讀全文

服貿爭議沒說的事──獨裁進化、全球化與永續議題

來源: 天下雜誌 2014年04月14日

服貿的問題不能僅從經濟的觀點看待,經濟發展更不能迴避對永續性的責任,若我們僅將焦點擺在經濟上,將使跨國經濟體在不需承擔社會、環境責任及土地、居住正義的同時,擴張了資源競奪的強度,導致生態資源的迅速耗竭及城鄉發展的急劇失控;另一方面則由於國家自主性因全球化而削弱,使得社會衝突、生態衝突、城鄉衡突升高之際,可以減緩這些衝突的政治組織及社區網絡卻已瀕臨崩潰。 閱讀全文

李永展:服貿爭議沒說的事──獨裁進化、全球化與永續議題

李永展 2014年04月09日

無論從未來的哪一個時間點回溯2014年春天在台灣所發生的一切,相信任何人都無法忽視這一場由青年世代所發動的反黑箱服貿狂潮對台灣社會所造成的影響。然而這一場運動並非偶然迸發的即興演出,而是在各種因素累積下的歷史必然。儘管當下聚焦的面向例如台灣國內的憲政民主危機、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利弊,甚或過程中各種失焦的紛擾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國家體制的失能與失序,以及馬英九政府對中國過卑、對台灣過亢的荒謬態度。但若我們將此一爭議放在更大的時空脈絡來看,它所隱含但終將突顯的是:獨裁進化、全球化與永續議題。 閱讀全文

洪奇昌

臺灣精神科醫師

曾任海基會董事長、立法委員、前國大代表

林建甫

經濟學者,專長為計量經濟學財務金融學,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曾任台灣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國民黨員,曾任中國國民黨十九全黨代表,台灣競爭力論壇發起人之一。

研究專長為經濟分析、計量經濟、財務金融、統計實證

正確解讀長期公債無法足額發行問題

來源: 林建甫,工商時報 2015年09月11日

最近國庫署副署長戴龍輝公開警告櫃買中心國際板太吸金,原投資政府公債的壽險資金改投資國際債券,造成公債20~30年期商品無法足額發行。然而台債市場利率長期處於歷史低檔,壽險業轉向國際債券投資,此為壽險業合理化健全財務業務體質的必然趨勢,也是保護國內廣大保戶權益的必要作為。國庫署實在不宜過度解讀。 閱讀全文

企業不能只累積自己的財富

來源: 林建甫,中時電子報 2015年06月02日

近來社會上瀰漫著一股世代、階級之間的對立氛圍,其顯著的程度甚至直逼在政治上藍綠對立的態勢。也因此,不論是柯文哲市長上任後開始對所謂的「五大案」進行檢討,或是在討論國內薪資、稅制等問題時,內容總少不了「世代公平」、「分配正義」等字眼,我們看到中年世代與年輕世代對立、富人階級與一般人對立,乃至於軍公教與一般勞工之間也出現對立,深感憂心。 閱讀全文

「房地合一」稅制改革應有配套

來源: 中國時報 2014年08月20日

財政部日前公布全國賦稅收入統計,今年前7月稅收為1兆1,919億元,年增5.6%,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但「土增稅」課徵件數則比去年同期減少2個百分點,7月土增稅更是衰退18.2%,已連續兩個月負成長。顯示政府推動「房地合一」的政策未演先轟動。最近地方稅務局寄出調查可以享用自住稅率房屋1家戶只能3間的「住家用房屋」回復單,更已經引起市場上賣壓風潮。然而推動「房地合一」所涉的稅制改革工程浩大,需有妥適的規畫與相關配套,才能順利成功。 閱讀全文

讓財政健全方案更健全

來源: 聯合報 2014年03月11日

最近財政部推出的財政健全方案,三大主軸:要控管債務,不讓債務破表;調整政府支出結構,檢討歲出優先順序及九大年金保險法定支出;並多元籌措收入,包括釋股及資產活化,稅制改革等。方向上獲得社會普遍的好評。 閱讀全文

置入債務預警 落實財政紀律

林建甫(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2012年12月27日

歐債危機問題根本在南歐諸國財政不健全,入不敷出的結果,在國際壓力下必需實施「撙節方案」。檢視我國目前財政部公布的各級政府舉借一年以上非自償性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己達5.8兆元,占前三年度名目GNP平均數比率為42.7%;其中中央及地方政府比率分別為36.89%及5.81%,雖都未超過「公共債務法」法定債限,但均已創下歷史新高,應是政府正視健全財政,創造永續經營財稅環境之刻。 閱讀全文

拉近不動產稅基與市價落差是健全房市當務之急

林建甫 , 彭思遠 2012年08月27日

過去幾年以來,政府努力打造優質的環境,調降遺贈稅吸引台商資金返台,簽訂ECFA提高陸資外資來台投資誘因,以及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都帶領台灣走過國際金融風暴,並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值得肯定。不過資金的湧入,卻也帶來了都會區高房價嚴重問題。 閱讀全文

創新創業,新思維最重要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目前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推動創新創業,希望促進經濟轉型,也解決青年高失業率的問題。我國在103年底行政院成立重量級旗艦計畫─「創新創業政策會報」,作為「替年輕人找出路」的施政重點,期能整合各部會分別推動之方案,發揮綜合效應。然而這其中的邏輯有問題,我們需要釐清並賦予新思維。 閱讀全文

王健全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第三研究所所長
文化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所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所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研究員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員

 

研究專長為產業經濟、產業政策、經濟發展。

林盛豐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建築博士、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經歷

吳增榮建築師事務所建築設計師
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助教及助理研究員
宜蘭縣政府顧問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淡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大地電視台「叢林台北」及「城市的身世」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公共電視台「城市的遠見」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林谷芳

現職
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臺北書院山長

學歷
台大人類學系畢

經歷

一九五○年生於台灣。
六五年開始習禪及學習琵琶。
六八年考入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七四年開始教授琵琶。
七六年兼任於台灣藝專國樂組。
八八年開始從事文化評論工作。
八九年起民間書院講學。
九二年起辭掉一切固定薪給職務,成為文化自由人。
九三年召集「忘樂小集」。
九六年任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中心主任。

周延鵬

周延鵬律師為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執行長,並擔任世博商業法律事務所的首席律師。

周延鵬領導世博 團隊專注於新興產業及新技術,為跨國企業和新創公司提供整合專業服務。近年,周延鵬創立孚創 雲端(InQuartik)公司,開發創新、投資、併購及其智慧財產生態所需的系統及整合跨域數據庫。 周延鵬在智慧財產交易方面經驗豐富,關注全球智慧財產交易的新機制。IP Explex(環球知識產權交 易網)是他最新的智慧結晶,其旨在服務全球智慧財產交易市場,結合專利系統、數據及品質價值分 析模型,以促進專利交易效率及公允。

另一方面,周延鵬律師創立的麥克思(MiiCs)智慧資本公司則 專精於智慧財產貨幣化業務,為全球客戶提供智慧資產交易的服務。

周延鵬律師另外主持賽恩倍吉(ScienBiziP)公司和事務所負責智慧財產申請及顧問業務。賽恩倍吉在 美國、中國、日本及台灣均有據點,提供智慧財產申請、管理、運營、貨幣化及整合專業服務顧問。 周延鵬律師曾任鴻海科技集團法務 18 年,於此期間負責該集團全球法律、智慧財產及投資併購業務; 其後於海爾和台灣工業技術研究所等知名研發重點單位擔任顧問,亦受邀於台灣知名大學執教。

(簡介來源: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世博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介紹)

郭正亮

郭正亮

民進黨前立委
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
文化大學國企系碩士在職專班副教授
東吳政治系副教授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

 

潘罡
朱思潔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近二年著重公與義、兩岸政策、民主發展及青年議題。

青貧族的未來想像

青貧族的未來想像

朱思潔 2012年09月12日

年輕人有過於沈重的包袱與現實生活的壓力,喪失尋夢的志氣。冰凍的青貧世代,年輕人沒辦法熬出頭嗎?嚴長壽的提醒讓我們知道,年輕是本錢、認真更是本錢,在不能追求高經濟成長,地球資源已不可揮霍的情況下;崇尚環保、謙卑待人、自省與關懷,是個人修為應努力的方向。 閱讀全文

「邁向永續」到「實在年代」

「邁向永續」到「實在年代」

朱思潔 2012年07月27日

去年我參加基金會籌劃的「面對公與義-邁向永續」研討會,在總統大選最白熱化的時刻,與熱心的學者專家赤裸裸的檢視我們深切關心的國家,診斷台灣邁向永續之路上所遭遇的各面向問題,知道這不只是台灣單獨的問題,而是全球化、資訊化發展下的衝擊,世界在轉變中,只是我們一直未能掌握轉型的關鍵、缺乏面對轉型的勇氣。 閱讀全文

檢視國民黨版證所稅

檢視國民黨版證所稅

朱思潔 2012年05月31日

細數自1990年股市曾破萬點後,近十年來由2002年至2006年皆未突破八千五百點門檻,2007年曾有衝過八千五百點六個月的紀錄,2008年、2010年偶有一、二月,2011年有過七個月突破八千五百點門檻。未來在全球經濟及資本市場低迷的帶動下,突破八千五百點的機率質疑。 閱讀全文

為物價變動解套-唯經濟轉型

為物價變動解套-唯經濟轉型

朱思潔 2012年05月11日

「通膨」是指消費者物價的持續上漲,它是指數月或數季連續上漲,才是通膨現象;如果只是連續上漲半個月或二十天,它不能算是通膨現象。在眾多物價指數中,世界各國均採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變動來衡量通膨或通縮。 閱讀全文

充滿荊棘的道路-稅制改革

充滿荊棘的道路-稅制改革

朱思潔 2012年05月06日

稅制改革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難行,卻必行;社會大眾不該一味只以利空的角度來解讀,將近期的台股下跌歸咎於證所稅,根據數據表示,從3月28日財政部決定將證所稅列為財政小組優先討論議題以來,一直到5月3日,台股下跌的幅度為4.7%,但鄰近的日本,國內並沒有證所稅的因素,下跌幅度也達7.88%。 閱讀全文

康復明

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碩士
曾為工商時報副社長、副總編輯

尚榮康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專長領域為海岸地區管理、環境資源管理、地理資訊系統、環境法規、環境影響評估。

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獎助,為培育博士生;獲中華發展基金會獎助赴大陸地區研究;獲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獎助赴國外短期研究。

牛繼聖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曾獲丁肇中物理學獎學金。十多年來任職於中國信託及元大證劵等公司交易室,實際負責金融操作,專長為國際金融市場、有價證劵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與避險。現從事財務金融領域顧問與講師。

慎防歐債問題加速的風險

慎防歐債問題加速的風險

牛繼聖 2012年05月15日

歐洲國家的財經情勢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急轉直下,牽連全球市場動盪難測,無法事先預計的各種重大事件聯袂發生,令投資人目不暇給。歐洲問題之所以受到如此注目,在於其影響的範圍是前所未見的既深且廣,上自各國政治人物工商巨擘的利益,下至平民老百姓的工作與財產,已成為積極尋求自保之道的地球村全民運動... 閱讀全文

柯佳吟

柯佳吟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致力於生態保育、環境科學生態系服務與氣候變遷與減緩策略等議題。

陳可慧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台北大學地政系畢業,關心環境、防災、社區發展等議題。 曾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環境與人
【環境與人】台灣永續環境之展望--張祖恩

【環境與人】台灣永續環境之展望--張祖恩

環境與人 2014年05月15日

回憶民國70年代,台灣的環境狀況,大體可以簡單的這樣形容-那根煙囪不冒煙?那條河川下游不發臭?那個縣市不是隨時可能爆發垃圾大戰?歷經近30年的努力,各項環境議題已逐漸建構本土化的處理機制、法規、標準及作為...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傳統與現代環境災害下之心理反應--黃榮村

【環境與人】傳統與現代環境災害下之心理反應--黃榮村

環境與人 2014年05月13日

凡此種種可看出全球氣候變遷對台灣威脅非同小可,若干結構性的問題 如電力供應、海岸治理、災害下之遷移與安置,實在不是口號、書面作業與 枝節性的調整所能應付,雖然我們尚有幾十年時間可資因應,但現在不開始 具體行動可能就為時晚矣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對未來台灣環境之展望			等比級數的思考--馬以工

【環境與人】對未來台灣環境之展望 等比級數的思考--馬以工

環境與人 2014年05月08日

台灣地區2002/12/11公布實施環境基本法,之前環境影響評估法已於1994/12/30公布,主管機關的環保署更早於1987/8/22由行政院衛生署環境保護局升格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2014年計畫改制為資源環境部。我們未來的環保政策能更順利運作施行嗎?環境保護未來有無可能成為我們生活文化的一環?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永續發展與綠色經濟根本之道--蕭代基

【環境與人】永續發展與綠色經濟根本之道--蕭代基

環境與人 2014年05月06日

各國政府採行這種比較綠色的策略之根本原因在於長久以來經濟學指出的市場失靈與治理失靈。就永續發展而言,主要的市場失靈是外部性,包括當代人之間的外部性以及世代之間的外部性,尤其是世代之間外部性經常受到忽視,以致於世代間資本與資源配置不當,造成後代子孫生存危機,但由於後代子孫無發言權,當代人的政府與社會發展出來的各種經濟與社會制度對於當時、當屆或當代的經濟成長率之重視甚於未來世代的幸福,而將各種成本、環境債與國債外部化,留給後代子孫,這就是治理失靈與政治失靈。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綠色科技與環境--駱尚廉

【環境與人】綠色科技與環境--駱尚廉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29日

「綠色科技」以字義來說,有包含象徵自然環境的綠色,以及象徵繁榮發展的科技,因此綠色科技意即將科學發展與環境保護策略相結合,以謀求人類在地球的永續發展。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環境公害與健康--王根樹

【環境與人】環境公害與健康--王根樹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24日

即使政府相關部門努力控制環境污染,我國仍持續發生各種不同的環境污染事件,引發對於污染事件是否危害國人健康的疑慮。過去幾年來,影響範圍廣泛的新興污染物問題也不斷發生,特別是飲用水中檢測出塑化劑、壬基酚、殺蟲劑等議題,也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這些新興污染物被檢出濃度大多很低,因此對健康的潛在影響通常可被忽略,但其風險卻不能被忽視。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台灣今後生態保育方向與作為--汪靜明

【環境與人】台灣今後生態保育方向與作為--汪靜明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22日

台灣曾是美麗福爾摩沙的生態之島,而今面臨著失去美麗的挑戰。台灣曾是蝴蝶、蜜蜂等許多野生物的天堂,而今失去棲地及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危機。人們欣賞美麗的蝴蝶,是由毛蟲蛻變而來。蛻變的美麗內涵了什麼;而失去了美麗,又啟示了什麼? 生活在環境變遷中的人們,可以有哪些生態保育的因應調適與作為?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國際生態保育--劉小如

【環境與人】國際生態保育--劉小如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17日

人類生存仰賴生態系的健全運作,而生態保育的目標就是維持生態系的健全,以便能承受各種災難並從傷害中復元,由於生物多樣性是影響生態系穩定與生產力的基本元素,更是人類生存與福祉的基礎,因此生物多樣性保育是生態保育的基本環節。 閱讀全文

專家訪談--施振榮

專家訪談--邱文彥

透視鏡

余紀忠
余範英
余範英
李鴻源
李鴻源
於幼華
於幼華
黃榮村
黃榮村
  葉俊榮
葉俊榮
王汎森
王汎森
朱雲漢
朱雲漢
南方朔
南方朔
錢永祥
錢永祥

王健壯

陳添枝

許嘉棟

林聖芬

王伯元

朱敬一
歐陽嶠暉
歐陽嶠暉
何志欽
何志欽
施振榮
施振榮
楊日昌
楊日昌
李永展
李永展
李永展
洪奇昌
李永展
林建甫

王健全

周延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