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專欄對話 / 李永展

李永展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博士、都市設計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士

經歷:桃園市副市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諮詢委員
行政院文建會閑置空間再利用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生物多樣性小組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農村聚落重建審議小組委員
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台北市都市計畫顧問
台北市社區規劃師
苗栗縣都市設計審議委員
彰化縣都市計畫委員
台南縣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委員
台南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台南市政府市政顧問
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理事

李永展/地方創生,是「鄉愁」還是「鄉痛」?

李永展 2019年06月17日

行政院將2019年定為「地方創生元年」,並在全台各地大張旗鼓推動。近半年來,各界對地方創生的論述與實踐也持續發酵。 閱讀全文

當無常已成平常--與自然和解的水資源管理策略

李永展 2015年03月18日

隨著氣候變遷造成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機率與強度升高,無常的乾旱與暴雨已是天氣現象的常態,並且往往是伴隨發生!面對已然平常的無常,我們的準備是否還能是以不變應萬變? 閱讀全文

韌性城市的觀念與論點

韌性城市的觀念與論點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5年03月02日

我們的世界正遭受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多重壓力,這些多重壓力會因不同的韌性造成未來世界的不同發展。若內部社會韌性做的好,即使外在衝擊存在,決勝點在於邁向低風險、高韌性的社會目標,藉由適當調適策略、降低各區域脆弱度及增加民眾風險認知管理,以增強社會的氣候韌性。 閱讀全文

韌性城市的觀念與論點

李永展 2015年02月25日

我們的世界正遭受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多重壓力,這些多重壓力會因不同的韌性造成未來世界的不同發展。若內部社會韌性做的好,即使外在衝擊存在,決勝點在於邁向低風險、高韌性的社會目標,藉由適當調適策略、降低各區域脆弱度及增加民眾風險認知管理,以增強社會的氣候韌性。 閱讀全文

期待具有審議式民主精神的iVoting2.0

李永展 2015年02月16日

順應公民力量崛起的浪潮,柯文哲以「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為主軸,史無前例地完成了一場非典型的選戰並順利入主台北市政府。上任短短一個多月來,無論是掀開長期不當的政商結構並組成廉能委員會期以建立制度性防弊、要求官員報備行程以公開透明避免黑暗交易,甚至是選官員、拆違建、抓槍擊犯、救災,柯市長無一不將建立SOP視為最高指導原則。然而對自稱「SOP控」的柯P而言,在林林總總的柯P新政中,選舉時即提出的「iVoting」卻似乎成了失控的一隅。 閱讀全文

李永展:「小我」與「大我」之間

李永展:「小我」與「大我」之間

李永展 2014年12月23日

近年來台灣人民以街頭上的眾聲喧嘩、網路中的集結宣洩,以各種反抗形式和參與方法對這個社會、國家與世界的傾斜與顛倒進行修正與扭轉,逐漸累積公民意識與能量。而這些建構公民社會的努力,正是在大我與小我、大發展與小確幸的鴻溝之間,極具意義的跨越。 閱讀全文

邁向韌性社會:脆弱度觀點

李永展 2014年11月05日

脆弱度(vulnerability)及恢復力(resilience)的評估,即可讓人們更了解到環境壓力與人類行為對人們所居住的環境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承受力,與災後重建的反應力,以作為「永續調適」(sustainable adaptation)能力的參考依據。 閱讀全文

李永展:透過社區力量建構韌性社會

李永展:透過社區力量建構韌性社會

李永展 2014年10月14日

在台灣,社區營造不是一個新興的概念,但卻是一個隨著不同歷史階段與社會狀況而持續更新的參與方法和過程。若我們將1994年政府部門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做為一個分界點,於此之前,在台灣經濟持續成長、政治愈來愈民主化的過程中,民眾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逐漸覺醒,不論都市或鄉村,民間的社區行動往往在未獲政府大力支持下悄悄生根,甚至因反抗國家與資本家權力而風起雲湧,有為提昇生活品質為目的的「社區發展協會」、有為反污染而成立的「愛鄉協進會」,以及為維護地方傳統特色的「文史工作室」等等。顯示出「由上而下」的威權時代已逐漸走入歷史,而「由下而上」的公民社會時代正開始受到重視。 閱讀全文

專家訪談--施振榮

專家訪談--邱文彥

透視鏡

余紀忠
余範英
余範英
李鴻源
李鴻源
於幼華
於幼華
黃榮村
黃榮村
  葉俊榮
葉俊榮
王汎森
王汎森
朱雲漢
朱雲漢
南方朔
南方朔
錢永祥
錢永祥

王健壯

陳添枝

許嘉棟

林聖芬

王伯元

朱敬一
歐陽嶠暉
歐陽嶠暉
何志欽
何志欽
施振榮
施振榮
楊日昌
楊日昌
李永展
李永展
李永展
洪奇昌
李永展
林建甫

王健全

周延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