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漢
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併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是台灣最具國際聲望之政治學者之一。
研究專長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民主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長期開設「中國大陸政經社變遷」、「國際政治經濟學」以及「東亞政治經濟」等課程,在大學部則教授「社會科學方法論」、「比較政府與政治」等課程。
歐洲的夢魘才剛開始
儘管從奧巴馬到默克爾,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到美聯儲主席,從索羅斯到眾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投票前夕都異口同聲警示英國“脫歐”的嚴峻後果。但這些西方社會主流精英已經徹底失去了基層民眾的信任,再多的理性說服與柔情呼喚,都勸阻不了心意已決的“疑歐”選民。
閱讀全文
誰來馴服這匹憲政脫韁野馬
長久以來,立法院是台灣民眾信任度最低的憲政機關。第9屆國會伊始,結構大換血,各界都期盼立法院氣象一新。最近各黨團都提出國會改革方案,民間監督團體也提出不少建議,但這些改革方案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這些年來,台灣民主體制運作失靈的主要根源在行政、立法關係嚴重失衡。
閱讀全文


川普現象透露美國民主隱憂
儘管他的言論不斷衝撞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底線,儘管所有主流媒體都對他不假詞色,他在共和黨群眾中的支持度始終領先第二順位候選人15%以上。在川普對壘民主黨的希拉蕊之情境下,他在全國民調的平均支持度仍高達42%,落後希拉蕊僅僅6個百分點。
閱讀全文


TPP讓跨國企業如虎添翼
由環太平洋12個國家參與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經過5年艱辛談判,終於在10月5日達成協議。這個體量占全球GDP五分之二、全球貨物貿易總額三分之一的巨型區域經濟夥伴協定,代表著美國試圖從開發中國家與歐盟手中,重新奪回國際貿易與投資遊戲規則制訂權的最後一搏。
閱讀全文
台灣離民主崩壞還有多遠?
要讓一個新生民主體制落地生根,需要經歷相當漫長的學習與反覆實踐過程,但要讓其崩壞,卻易如怪手拆屋。如果民主大廈的根基本來就不牢固,就有可能在眾人尚未驚覺的情況下,被社會中少數但激進的群體一推而倒。
閱讀全文
台韓薪資落差 為何會這麼大?
韓國的物價指數增長速度的確比台灣快,所以韓國國民所得的實質購買力不如台灣。以二○一二年為例,在台灣一百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韓國的一三六美元。台灣的薪資如果僅僅比韓國低三十%,在實質購買力上幾乎沒有差異。但也可就此推論,購買力的差異完全不足以解釋為何台灣與韓國大學生的起薪差距演變成如此巨大的鴻溝!
閱讀全文


永續發展的道路 兩岸可共同探索
當前兩岸社會在地球氣候變遷的衝擊下,均面臨巨大的可持續發展挑戰。兩岸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本來就面臨非常類似的環境制約:相對於人口基數,土地資源稀少、水資源短缺,地質條件與生態環境脆弱,再加上人為過度開發,乃至於環境負荷過重,導致巨型天然災變日益頻繁。同樣的,對兩岸而言,有效推行節能減碳以及降低對石化燃料倚賴,都是十分緊迫而無可迴避的可
閱讀全文

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的四大挑戰
中共第五代領導人在未來十年所面臨的主要發展挑戰有四:第一是如何突破中等收入的陷阱,讓中國大陸順利的邁入中高收入新興工業化國家之林;第二是如何在經濟規模倍增的過程中避免貧富差距的擴大,讓中國大陸逐漸形成以中產階級為主幹的橄欖型社會,防止出現兩極化矛盾;第三是如何在快速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平順的吸納大批來自農村的新移民,確保社會穩定;第四是在中美綜合國力興衰交替的歷史關鍵期,如何維持與美國的建設性交往關係,避免發生戰略攤牌。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