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專欄對話 /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全球合作提振景氣

許嘉棟 2016年04月12日

近幾年全球景氣始終陷於低迷不振狀態。少數地區與國家(如美國、歐盟、日本與中國),曾嘗試採取寬鬆貨幣或財政政策,希冀提振自身經濟景氣,但是除了美國之外,成效都相當有限,而且還衍生出了不少國際經濟金融的亂象。 閱讀全文

誰來馴服這匹憲政脫韁野馬

朱雲漢 2016年04月07日

長久以來,立法院是台灣民眾信任度最低的憲政機關。第9屆國會伊始,結構大換血,各界都期盼立法院氣象一新。最近各黨團都提出國會改革方案,民間監督團體也提出不少建議,但這些改革方案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這些年來,台灣民主體制運作失靈的主要根源在行政、立法關係嚴重失衡。 閱讀全文

租稅改革 學會數據說服民眾

來源: 朱敬一,聯合報 2016年03月29日

要實踐分配公平等社會理想,政府實施相關社福政策時,首先會碰到財政問題。台灣目前財政最大的問題就是稅收不夠,又支出太多。以稅收來說,台灣租稅負擔率只有百分之十二點三,是全球倒數第五,誰都知道一定要加稅,否則政府無米可炊;在支出方面,台灣潛藏負債十八兆,包括各種年金、勞保等,也到改革時刻。 閱讀全文

克服加稅障礙 用對溝通方法 台灣人沒那麼不理性

朱 敬一 2016年03月28日

民主與社會不平等其實關聯不大,社會不平等是資本主義內在特質發展下去的自然結果,這在全球皆然,WTID(world top income database)網頁即顯示不論依貧富差距等哪種指數,各國近三十年的所得分配不平均狀況都越趨嚴重,台灣的社會不平等問題並非特有。 閱讀全文

學者專訪/胡勝正:重視創新與在地就業

來源: 胡勝正,聯合報 2016年03月22日

新政府以創新、就業、分配等民生議題為主軸,並選定亞洲矽谷、生醫、綠能、智慧機械、國防航太等五大產業作為創新經濟的基石,建議新政府聚焦國內投資做為檢視政策成效的標竿,因為投資代表企業對政策的認同,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也帶動消費者信心;更重要的是,創新—不論技術精進或新產品開發,都要靠投資體現,有國內投資才會創造在地就業,才有加薪的機會,經濟轉型才不至於落空。 閱讀全文

薛琦專文:他山之石─兩岸企業家的交會

來源: 薛琦,風傳媒 2016年03月22日

大家應該會同意,兩岸過去成功經濟發展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改革、開放。具體的說,改革是手段,開放是目的。市場開放後才會有國內外的物流,接著有人流、金流與資訊流。更廣泛的看,國內事、物開始受到外來事、物的衝擊與影響。若能力求汰蕪存菁,去腐生新,一定能立竿見影,看到成效。 閱讀全文

重新出發 邁向韌性城市

余範英 2016年03月04日

近年來,聯合國與各型態的國際組織因極端氣候日趨明顯,高度重視都會區的防災和安全問題,由於都會區人口密集,產業興盛,天災人禍可能影響民生社經至鉅,如何整合分區、垂直發展,正積極研究如何建構及轉型,能對抗各種天災的韌性城市,建構未來資源循環利用、健康衛生、糧食供應自足的韌性城市到永續城市,毫無疑問是國家未來施政的重大課題 閱讀全文

防災型都更是用來防災嗎

來源: 蘋果日報 2016年02月17日

日前一場震央位於士林的罕見芮氏規模4.0地震,加上發生於凌晨,引起不小的恐慌。內政部因此又再次強調台北市有6.6萬棟老房抗震能力不足,藉機再度拋出「防災型都更」。 閱讀全文

國會改革要貫徹轉型正義

來源: 林濁水,自由評論網 2016年02月02日

我國的國會之亂既然源於體制上威權遺留、民主化過程的權宜、民粹體制三大亂源,那麼扣緊當前時代意義的國會改革,其核心精神毫無疑問的便是貫徹轉型正義。只有透過轉型正義精神的貫徹,揚棄來自三大亂源的怪異殘留,國會才可能真正的脫胎換骨,成為「正常國家的國會」。可惜這樣的精神在既有的各黨團方案中仍然不見其彰顯。 閱讀全文

溝通是加入TPP的成功關鍵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6年01月26日

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是國家未來重要的工作。2014年TPP的12個成員國經濟產值,占全球比重約36%,貿易額達全世界30%以上,占我國貿易額亦高達35%左右。加入TPP是開拓市場,脫離當前貿易連11黑經濟困境的重要方法。但加入TPP有許多高難度挑戰,如何解決問題,政府應該未雨綢繆。 閱讀全文

「加薪帶動經濟成長」真是諾貝爾獎得主的主張嗎?

來源: 朱敬一,風傳媒 2016年01月06日

2014年元月確實有600多位美國經濟學者聯名寫信給美國總統,信中有三個重點。第一是說美國基本工資已經5年未調整,建議要每年調整時薪0.95元,連續調3年,希望2016年能夠達到10.10美元。第二是分析如此調薪能造福多少低薪者,能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第三是強調美國調升基本工資對失業率的影響很微小,不致於有後遺症。 閱讀全文

頂新案之省思

來源: 許嘉棟,工商時報 2015年12月25日

頂新案之發展,除了法院的一審判決涉及現有法令是否週全與檢方舉證是否不足之爭議,還暴露國內諸多問題,值得國人冷靜省思。首先是如何維護食品安全問題。政府對食安之維護當然責無旁貸,但以政府人力與財源之有限,待處理與支出之事務又多,縱使政府可雷厲風行地整頓食安問題於一時,欲求其長期持續投入大量資源為食安把關,恐難寄以厚望。 閱讀全文

央行想對市場說什麼?

來源: 梁國源,工商時報 2015年12月18日

美聯準會的最新升息決定、央行昨(17)日第四季理事會上降息半碼,走出分歧的結果。美聯準會升息之前,市場已有明確共識,12月會升息1碼,尤其經過9月經驗,此次市場更為明確,「聯準會不希望市場有任何『意外的反映』」。相對上,我央行昨天的降息決議,就讓國內市場非常意外! 閱讀全文

極簡能成為主義嗎?─不同角度分析Sunstein的貢獻

朱 敬一 2015年12月16日

在科學方法論的感染下,現在許多社會學科甚至人文學門的研究,都走向輕薄短小的岔路。他們的著作有一些像Sunstein所描述的「司法極簡主義」:處理的問題不要大、分析的層次不要深、涵蓋的範圍不要廣。這樣的極簡主義,敵人比較少、評審比較不會有負面意見、發表的文章數也會比較多,容易升等,也容易得到學術勳章。某日午餐時我向Sunstein開玩笑說,這是一種「學術極簡主意」,是科學方法論影響下的病態產物。 閱讀全文

盡速通過貨貿 對抗經濟逆境

來源: 林建甫,聯合報 2015年12月11日

台灣出口成長率出現連續十個月負成長,更是連續六個月雙位數衰退。另外,南韓國會通過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南韓政府並爭取在近日內就要走完流程,力求於今年內生效。預計到明年一月,約有逾六成產品關稅啟動調降,此舉雖然短期影響有限,但中長期對我國產業的衝擊不可小覷,對未來在大陸的競爭更是雪上加霜。幸好我們也有秘密武器,但國人應趕快拿出來備戰。 閱讀全文

2015年永續發展獎評選心得

2015年永續發展獎評選心得

余範英 2015年11月24日

面對忐忑複雜又多元的世代,全球觀念、經貿、技術、人才流動….乃至疫病流行,正以驚人的速度與強度跨域、跨國、跨文化;在新資訊衝擊的當下,面對機制轉換的不確定性,在環境恣意破壞的發展中,伴隨的苦果與挑戰肆起... 閱讀全文

向年輕人致歉

來源: 王伯元,聯合報 2015年11月21日

最近在台大做了兩次演講,討論台灣當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看著台下學子年輕稚嫩的面龐,我的心中實在感觸萬千。再過幾年當這些人跨出校園步入職場,迎接他們的會是怎樣的局面?我們這一代,歷經台灣由貧至富,創下傲人的經濟奇蹟,但卻也在這十幾年內讓榮景翻轉,由盛至衰,未來又要將什麼樣的國家交到他們手上呢? 閱讀全文

向年輕人致歉

王伯元 2015年11月21日

最近在台大做了兩次演講,討論台灣當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看著台下學子年輕稚嫩的面龐,我的心中實在感觸萬千。再過幾年當這些人跨出校園步入職場,迎接他們的會是怎樣的局面?我們這一代,歷經台灣由貧至富,創下傲人的經濟奇蹟,但卻也在這十幾年內讓榮景翻轉,由盛至衰,未來又要將什麼樣的國家交到他們手上呢? 閱讀全文

創新創業,新思維最重要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7日

目前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推動創新創業,希望促進經濟轉型,也解決青年高失業率的問題。我國在103年底行政院成立重量級旗艦計畫─「創新創業政策會報」,作為「替年輕人找出路」的施政重點,期能整合各部會分別推動之方案,發揮綜合效應。然而這其中的邏輯有問題,我們需要釐清並賦予新思維。 閱讀全文

活絡虛擬FTA 再創台灣產業奇蹟

來源: 徐小波,工商時報 2015年10月28日

各國對外貿易政策基本上是由政府制定目標後與他國政府簽訂貿易協定,以達到互通有無、平等互惠之目的。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思潮下,為消除貿易壁壘,促進貨品與服務的自由流通,自由貿易協定(FTA)因應而生。FTA的簽訂,實質上降低了貿易障礙,有助於提升產業對外的競爭力,因此對於內需市場有限的台灣而言,這條「走出去」的路非常重要。 閱讀全文

專家訪談--施振榮

專家訪談--邱文彥

透視鏡

余紀忠
余範英
余範英
李鴻源
李鴻源
於幼華
於幼華
黃榮村
黃榮村
  葉俊榮
葉俊榮
王汎森
王汎森
朱雲漢
朱雲漢
南方朔
南方朔
錢永祥
錢永祥

王健壯

陳添枝

許嘉棟

林聖芬

王伯元

朱敬一
歐陽嶠暉
歐陽嶠暉
何志欽
何志欽
施振榮
施振榮
楊日昌
楊日昌
李永展
李永展
李永展
洪奇昌
李永展
林建甫

王健全

周延鵬